邵志根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办事处动物疫病防治站,江苏南京 211113)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被粪便污染的地面、水源、饲料及其他物品,仔猪极易感染。本病在全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相对而言多发生于夏天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春、秋季节发病相对较少,猪出生到断奶期间均可发病,仔猪黄痢是新生仔猪24小时内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出生后5~7d,最多不超过7d,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仔猪白痢多发生于生后10~20d,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黄痢轻些,仔猪水肿病主要多见于断奶仔猪,发病猪常见于生长健壮,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相对较多,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较轻。猪场卫生条件,饲养管理,如没有及时给仔猪吃到初乳,母猪奶水过多、过少或奶脂过高,母猪饲料不新鲜,突然更换、配比不当,圈舍脏,通风换气不好,冬、春季节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够均易诱发此病。一头发生后,同窝的仔猪相继传染发生。以上原因都会继发本病的发生,不容忽视。
(1)仔猪黄痢 该病发生于初生后一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为常见,7日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很高,有时全窝死亡。耐过的仔猪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初期突然1~2头仔猪表现全身衰弱,呈昏迷状态,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有腥臭味,肛门呈红色松驰,消瘦快,脱水,皮肤皱缩,眼球下陷,昏迷死亡。
(2)仔猪白痢 该病是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率在50%左右,但病死率较低。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粪便,色乳白、灰或黄白,有特异的腥臭味,背毛粗糙无光,体温正常、畏寒、拱背懒动,腹泻次数不等,食欲减少,发育迟滞。病程长短不一,短的2~3d,长者一周左右,部分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
(3)仔猪水肿病 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脸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秋二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一般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如游泳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继而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病程短的数小时,长至7d以上,本病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
(1)仔猪黄痢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发病猪均出现快速消瘦,皮肤苍白,浑身沾满粪便,经解剖病死猪,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胃膨胀、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而且常见胃底粘膜潮红,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肠粘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聚物,有时为血液、凝乳块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个别为出血现象,切面多汁。心、肝、肾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2)仔猪白痢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是发病猪尸体消瘦、脱水、皮毛散乱无光,后躯周围沾满黄白稀粪。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胃内有凝肠子块及酸臭乳猪料,胃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肠粘膜脱落,病程稍长的还可出现充血、出血变化,肠内聚物空虚,含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黄白色酸臭粪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肝脏各大,胆囊充满胆汁,肾脏苍白。
(3)仔猪水肿病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全身多处组织水肿,特别是胃壁黏膜、大肠肠系膜和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壁严重时厚达1.5~2cm,中间呈胶冻样浸润。有不同程度的眼睑和面部浮肿,皮下积留水肿液或透明胶冻样浸润物。颌下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胃底和小肠黏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胸腔、腹腔和心包有体积不等的积液。
(1)触片镜检 取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其大小为(1~3μm)×(0.4~0.7μm)。
(2)分离培养 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在37℃下培养24h,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无色的菌落,直径约为2~3mm。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形态与病料中一致。
我国是养猪大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往来增多,国内外猪引种及其产品的流动频繁。而我国目前检疫技术和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猪病综合防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疫苗研制相对落后,导致高密度养殖的集约化养猪场各种疫病日渐增多。在仔猪阶段,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导致仔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死亡率升高,治疗费用增加等,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要对猪大肠杆菌病作出准确诊断,必须要对发病仔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猪剖检病变观察。只有准确的诊断和综合的治疗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