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培养青少年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必须进行宪法教育

2020-12-29 23:52:56张翔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宪法公民法治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比赛的总体感受。

张翔:对第四届的感受,首先从比赛的组织上讲,我觉得比之前更加严密了。然后从数据上来看,本届活动的全国参与人数非常多,对普法网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也很高,活动组织调动也非常充分。因为我今年(2019年)主要参与的是知识竞赛的评审,在知识竞赛的赛场上,选手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其实在比赛开始之前,我们划分了一个知识的范围,就在这个知识范围内,选手们掌握宪法知识的总体情况是非常不错的。我今年没有参加演讲比赛的评审工作,但是根据我之前参与过的北京市、山东省等地举办的比赛情况,总体感觉是学生对宪法的理解比以前更深入、更准确了。不仅如此,在前几届能感觉到很多选手的稿件可能并非本人撰写的,并且帮助撰写的人对宪法的理解也不是那么深入和透彻。但是,这两年我能够明显看到他们在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准等方面提高了许多,稿件内容比以前更充实,也更真实了。

今年竞赛的题目也比以前更加灵活,比如“你话我猜”这一环节,现场的效果就非常好、非常生动,我们有好几次都被场上比赛的选手逗乐了,形式比以前更活泼了。

本届指导老师的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指导老师我也有所耳闻,都是在全国宪法学界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我在很多学术场合都见过他们。各代表队开始邀请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他们的总指导教练,这些老师也非常投入地对代表队的选手进行指导,我想这是今年相较往年的一个明显的改变。以上,就是我对本届比赛的总体感受。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

张翔: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讲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培养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对他进行宪法的培养,让他知道自己在国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国家相对于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他有什么样的权利,又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这个跟学生们的家庭关系甚至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觉得这是(宪法教育)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

第二,宪法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规定在了宪法中,另一方面自由、民主、平等、公平等理念也都在宪法中有充分的体现。我们如果把宪法充分地学习明白了,就会知道在宪法的规定下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利,知道自由的价值是什么、平等的价值是什么。当我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并且参与到这个国家的运行之中后,就理解了民主是什么,还有宪法中的爱国精神是什么。其实学习宪法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同步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一方面来看,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的意义可谓异常重大。

第三,我觉得青少年应该了解一些宪法的基本理念。比如说,“国家的权力要受限制”,这样的理念应从小灌输。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都要长大,都要走向社会,走上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其中一些人还会成为公务员,掌握各种各样的权力,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在小时候建立起权力是受限制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尊重他人的理念。我国宪法中体现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最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的尊严。然而,最近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一些事情能明显看出来有些青少年在人格上有问题,他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能平等对待他人。我认为这和从小缺乏接受人权、平等观念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爱国也是青少年必须学习的基本理念。最近在香港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对青少年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必要性。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只有接受了宪法教育,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因此国家对公民进行宪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了解到您在从教的过程中坚持“知识+实践”“严谨+趣味”的理念,也开设过宪法案例分析的课程。在如今全民学法的环境下,对于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宪法法治教育,请谈一谈您的构想。

张翔:如何区分“宪法的专业教育”和“宪法的公民教育”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法学的各个门类中,只有宪法是要完全浸入到公民教育中的。一个普通公民,不需要懂民法,也不需要懂刑法,但一定要懂宪法,因为这关系到他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对于其他法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去帮助理解、使用,而作为一个公民在处理宪法中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是要自己去处理的,是没有办法让别人代替、代表去判断、去行为的,由此可见,宪法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程度。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宪法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显得特别枯燥、遥远,好像跟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贴近生活来讲宪法,要让人们意识到,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跟宪法有关系。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当然跟我自己做的研究有关系,就会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案例进行讲解,比如:限行、限购等等政策,它会影响到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自由权利;在招生、就业上存在的对女性、地域产生的歧视,这些会损害公民的平等权;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才能把宪法讲得有趣。其中有件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事让我印象深刻:我女儿今年上初中一年级,她的政治老师是人民大学毕业的硕士生,也是我的学生(我是偶然发现我的学生现在在教我女儿初一的政治),他们的课堂内容挺活泼,要求学生做一些PPT(幻灯片)的展示作业,展示内容自选。关于展示什么,女儿来求助我,我听后,建议她展示有关伊拉克最近局势不稳定的内容,一些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把控国家的资源,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动荡。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我跟女儿讲,只有当国家的权力受到约束和限制,不能够随意地去掠夺、侵害人民权利的时候,社会才是稳定的,反之国家的权力不受限制,社会就可能发生动荡。女儿虽然只是个上初一的孩子,但让她看新闻,去给她讲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是能理解这些内容的,而且她也愿意把理解的内容向同学分享、展示。通过这件事,我认为还是不要小看孩子了,孩子们都很聪明,而且接触资讯的范围很广,一定要(至少在初中阶段)敢于把这样一些我们认为太高深、太远的知识讲给他们,让他们理解。这是我的想法。

关于构想,未来我们可能需要把中小学老师跟大学专门做宪法研究的老师召集起来,一起编教材。现在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宪法的教材、读本,我曾看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袁志杰老师编写了很多读本,内容都很好。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编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容易理解的教材、读本。我以前在书中看到过一个美国公民教育的有趣案例,因为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所以编者在书中设计了一个游戏:做一个三块板组成的跷跷板,然后让三个孩子坐在上面,去体会三个人互相制约的感觉。这个案例启发我们要去探索一些创新的形式,比如有些地方的中学举办过模拟联合国的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模拟人民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讨论一些议题的活动呢?学生们模拟参与人大讨论,这种活动就是一种创新的宪法教育方式。

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做好师资培训。很多老师都跟我说,他们看过我们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的宪法微课堂栏目。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在中小学进行法治教育的老师都是学思想政治出身的,没有学过法律,所以我们除了要推进中小学法治教师师资进步,比如说考虑将来由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法治教师一职之外,还要做好师资培训,让中小学的法治老师先把宪法和其他法律学明白,然后他们才能给学生讲明白。我跟教育部的领导也谈到过这些问题,之前我们给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老师进行法治培训,一星期之内培训了100位老师,但是这100位老师放到全国去,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省只能分配到一两个老师,能起到的作用就有限了。我们还讨论过能不能制作一系列的宪法教学课程发布在网上,但是网课又有网课的问题,比如参与感不够强,学生经常看不下去,和真正的课堂教育不一样……所以关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方式还是需要多探索、多探讨,多寻找一些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宪法公民法治
论公民美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 08:38:16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