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高考选择题常见陷阱及其对策

2020-12-29 23:36辽宁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3期
关键词:陷阱选择题本题

辽宁

在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全国卷中,选择题占48 分,几乎占据了试卷的半壁江山,而每题4 分的分值也让很多考生因为选择失误与他人拉开差距,在高考中抱憾。高考是一场人才选拔的考试,为了使选择题保持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命题人往往“不怀好意”地精心设置很多迷惑项作为陷阱,挖下许多深深浅浅的“坑”,所以每年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中都有几道极具思维含量、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正是这类试题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学生分数差距。因此充分了解命题人设置陷阱的方式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命题意图,增强识破陷阱的能力,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今天笔者就以2019 年全国卷为例,分析一下思想政治学科选择题常见的陷阱设置方式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针对教材重难点设置的知识类陷阱

1.在教材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做手脚”

这类陷阱针对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做出错误阐述,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说这类选择题注重基础,基础扎实的学生比较容易识破这类陷阱。

【典例1】(2019·全国Ⅰ卷·12)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 ( )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陷阱选项分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设置的陷阱为①和②。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商品的质量,①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商品的质量,②说法错误。

【启示】应对这类陷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对重难点知识掌握到位,对于错误的阐述方式能够精准识别,例如学生一般知道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但是表述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就有一些基础不牢的学生可能会做出错误判断。

2.故意混淆易混易错的教材知识

这类陷阱专门挑选相似概念、相似理论、易混淆知识进行考查,通过模糊相似的概念、混淆相关的知识等方式来设置干扰选项。

【典例2】(2019·全国Ⅰ卷·16)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 )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

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陷阱选项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陷阱的设置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区分,还有对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决策权的区分。材料反映了村民的监督,是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方便村民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村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村民没有决策权,④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启示】针对这类陷阱,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相似易混知识进行对比、区分,尤其要让学生理解性记忆。这类知识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强化。

3.针对教材中一些理解难点设置陷阱

思想政治学科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些不易透彻掌握的难点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类知识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命题者往往会针对考生在知识理解上的误区设置干扰选项,既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典例3】(2019·全国Ⅲ卷·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 亿元。这有利于该企业 ( )

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

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B

【陷阱选项解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要解答该题需要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含义、意义理解透彻。本题②③选项是陷阱选项,该国有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转让部分股权和董事席位,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但不能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②说法错误;转让股权后,该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但不会降低该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的风险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③说法错误。

【启示】这类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的难点,易错点,教师对于难点知识要重点处理,带领学生全方位理解,多角度解析,尤其是结合时政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思考和分析。

4.偷换主体,张冠李戴

思想政治学科,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常常会涉及不同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职责是不同的,出题人往往利用一些考生的粗心,把不同主体与职责张冠李戴设置为干扰选项。

【典例4】(2019·全国Ⅱ卷·16)2018 年10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相关人员到会应询作答。人大常委会对“两高”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是 ( )

①行使最高立法权的积极探索

②加强对司法工作监督的重要形式

③推进落实司法责任,促进司法公正的必要举措

④裁决民事纠纷、提高执行效率的工作方式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陷阱选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大的知识。选项①④为陷阱选项。①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人大常委会并没有最高立法权,主体与权力错配;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④选项中裁决民事纠纷、提高执行效率是法院的职责,与人大常委会无关,排除。

【启示】针对这类选择题,要求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细心区分不同主体的职责,在审题时,要先明确选择题的行为主体,再依据主体的行为作出判断选择。如《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国家、劳动者、纳税人,《政治生活》中的政府、公民、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民主党派等。另外还要注意,这类选择题要关注设问,因为主体最后往往是在设问中明确的。

二、针对事物或现象存在的状态设计陷阱即混淆未然与已然

“未然”是说“尚未发生”,“已然”,即“已经发生”。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把尚未发生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推测说成是既成事实,或者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说成是还没发生的事情。

【典例5】(2019·全国Ⅲ卷·18)2018 年5 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一论述 ( )

①表明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共识已经形成

②反映中国拥有全球环境治理的话语主导权

③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表达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D

【陷阱选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①②设置了陷阱。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观念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但并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国家仍然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以该选项是把“未然”说成“已然”,应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拥有话语主导权,排除。

【启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多样的,有“或然”与 “必然 ”,“已然”与“未然”,还有“应然”与“实然”等。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会故意把一种状态表达为另一种状态,考生要结合教材知识、题干材料以及生活常识进行合理的判断,避免被错误题肢误导。

三、混淆决定作用与影响作用

在思想政治选择题中,我们会很频繁的看到“决定”“影响”“主导”类的词汇,一般是探讨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情境和知识适用的词汇完全不同,命题人常常针对这种情形设置陷阱,以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

【典例6】(2019·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陷阱选项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②④为干扰选项。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文化并不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并不会趋于一致,排除。

【启示】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要注意:强调一个因素对另外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务必注意用词准确。某些作用或影响可能特别重大或突出,但不能用“决定”来界定。例如:消费对生产有基础性作用,但是绝对不能说消费决定生产。教师也可以利用哲学思维引导学生: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对应的也就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这两个原因要分清,不能倒置。矛盾的内部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只起影响作用,不能混淆。

四、针对考生在解读材料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设置陷阱

这类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全部正确或者只有一个选项是错的,正确答案的得出主要依靠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命题者会有意识地找寻考生在解读材料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有针对性地设置干扰选项,构成解题陷阱。

【典例7】(2019·全国Ⅰ卷·22)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D

【陷阱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②为陷阱。该题要求学生理解好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所以立意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材料理解出现偏差,就可能选错。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题干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①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排除。

【启示】提升阅读能力,理解问题情境,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避免信息误读。例如: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在做题时思路才能迅速的进入试题中去。再如:长题干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只有深刻、准确地把握题干,才能在选择题选项中不被迷惑。才能做到面对大量信息而不迷失方向。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能把高考思想政治选择题的陷阱类型一一说到,但作为教师,应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永无止境,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陷阱选择题本题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陷阱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