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彬:用红薯书写最红青春,争当最美青年

2020-12-29 22:29王常峰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5期
关键词:酸辣粉周口天宝

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常峰

他致富不忘乡邻,始终以敢闯敢干的勇气,争当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雁”;他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用红薯书写最红青春,争当最美青年。他,就是沈丘县李老庄乡王白庙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天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彬。

说起王克彬来,在周口可谓响当当的人物。1980年出生的他,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位县劳模、致富能手,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红薯哥”,带领大家走在致富的路上,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称赞。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心系全国疫情最严重的武汉,积极捐助物资为武汉加油。付出总有回报,周口市为寻找选出一批在市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优秀青年,集中展示周口青年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明办、市青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寻找“周口最美青年”活动,王克彬又被评定为“周口最美青年”之一。

红薯在北方农村是极为平常的农作物之一,在农民餐桌上却是极不寻常的吃食。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俗语生动描述了在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的“血脉”联系,那时种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如今,红薯却成了有名的营养品、稀罕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第一蔬菜”,因为它富含膳食纤维、钾、铁和维生素B6等营养素。特别是在沈丘农村,被称为创业“达人”的王克彬,围绕一块“小红薯”大做文章,以红薯为原料,从事精细加工产业,并成为带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王克彬所在的王白庙村距县城20多公里,是个1500多口人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385户村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占130户。为了帮助家乡村民和贫困户提高经济效益,靠种红薯增收致富,几年前,在外打工的他决定返乡创业,先后成立鑫垦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天宝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沈丘县第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建立了“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引进淀粉含量高的红薯新品种,亩产红薯达7000斤,以红薯系列农产品的初深加工为主,采取订单销售。从此,“红薯哥”开始了用红薯书写自己最红青春的创业之旅。

红薯初深加工之后产生的价值,比单纯的卖红薯本身赚得多。“三块大红薯一斤好粉条,加工效益成倍翻。”王克彬掰着手指细算账:“如果说从红薯演变成水晶粉条、手工粉皮初步提升了红薯的附加值,那么生产即食粉丝、即食酸辣粉则带来更大效益。按一斤鲜薯6毛钱,5∶1的出粉率计算,亩产7000斤红薯能卖4200元,烘干做成1400斤淀粉加工成水晶粉条、即食粉丝就是1.6万元。做成晶莹剔透桶装的红薯酸辣粉则能卖到3万元以上。”

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王克彬又为公司的产品统一注册申请了“中豫天宝”商标。目前,他们公司已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红薯加工类龙头企业,产品销往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

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王克彬先后拿出20多万元用于村里废弃坑塘改造、文化广场、道路绿化等公益建设,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点赞”。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他召集工人加班生产了价值42万元的“中豫天宝”纯红薯酸辣粉7000件。前后两次,分别捐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火雷山医院,为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送去了来自河南沈丘的这份“红薯”爱心,关键时刻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如今,有了“红薯哥”这块“大红薯”做靠山,附近的留褔、邢庄、周营等周边乡镇20余家种植合作社规模种植优质红薯迅速发展到2万多亩,许多农民和贫困户靠种植红薯实现了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酸辣粉周口天宝
记忆老酒
洪江酸辣粉
《天宝桥》国画
天宝三载发生了什么?
天宝流浪记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一碗酸辣粉的耻辱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该不该付钱
“青年之声 周口”志愿服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