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冰,钱建畅,李军伟,赵叶利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药理学》是阐述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的医学基础桥梁学科。课程涉及知识点广,学时却相对不足;课程内容涉及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多,缺乏系统性,学习难度大,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绝大部分医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所灌输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也掩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因此,如何合理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2]。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深入,混合式教学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它是一种值得实践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3-4]。
我们将以《药理学》线上线下课程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内课程教学的应用,以期对当前《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课程改革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等问题;重构传统课堂教学;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依赖讲师作为单一渠道的现状,通过多种交付渠道来强化整个过程中的持续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5-6]。
1.1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以《药理学》为核心教材,依托省在线MOOC平台(http://www.zjooc.cn/),向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在每个教学章节配置相应的教学提纲、视频,教学PPT、复习要点、习题。视频以微视频的方式展示,通过5~10min的微视频将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鼓励自主式学习。并建设拓展资料,如病例讨论、题库等。通过全面的网络辅助教学功能,包括作业、测试、通知、答疑、讨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
1.2 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 教师以在线MOOC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为基础,在线上平台发布教学进度表及实施计划,利用线上线下学习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线上”学习模块引导学生利用在线、交互等形式,结合系列线上视频、课件、临床案例开展线上章节内容的深入学习,通过自主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由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线下”授课模块则对线上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课中进行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在数字课程云平台的支持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信息反馈,对课程资源进行补充、调整,形成个性化教学安排,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课程设置的形成性评价 课程通过讨论、作业、测验、考试等教学活动开展线上学习评价,其占总评成绩的30%,线下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开展成绩评定及教学档案管理;通过形成性评价达到掌握药理学专业知识和具备临床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2.1 教学实施 为了初步检验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在2018级护理专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药理学》教学。根据该平台《药理学》40学时教学特点,将容易理解、逻辑性强的16学时内容设置为线上教学,将抽象、难于理解的24学时内容设置为线下授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施线上40%学时,线下60%学时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2.2 线下教学实例解析 以3学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容作实例简要说明。将原3学时面授内容设置为线上1学时,线下2学时。
2.2.1 设计线上1学时课程:跨学科整合,通过微视频、学习要点等线上资源将药理学相关基础课程中的微生物学与药理学抗菌药物部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药理学新内容。通过线上自主学习1学时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概况,包括其分类、抗菌机制、耐药机制;同时收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相关材料,了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
2.2.2 设计线下1学时PBL式课堂讨论并导入课程思政:让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发现用药问题,解决用药问题;并引入关于护理工作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人文关怀主题的讨论,护理人员如何关怀、帮助患者。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引导出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2.3 设计“线下”1学时面授知识要点及答疑解惑线上学习内容:重点介绍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通过生活中的接触应用浅显易懂地引导,启发学生理解该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让学生利用认知讨论回答,案例素材包括临床存在的病例,包括相关的社会新闻;图文并茂,直观地引起学生关注,浅显易懂展示不良反应。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引出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3.1 形成性评价成绩 2017级及2018级护理专业均由同一批教师授课;均提供MOOC平台作为学习资源;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一致;2017 级护理专业359名学生采用的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2018级护理专业381名学生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017级护理专业总评成绩为(76.4±2.8)分,2018级护理专业总评成绩为(78.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教学模式间总评成绩存在差异,混合式教学后总评成绩平均分提高了2~3分。
3.2 课终问卷调查 课终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调查问卷”,对2017 级及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线上教学资源评价、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3个方面。线上教学资源方面,调查显示78.63%学生认为线上资源对学习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方面,91.37%学生对本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设置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对课程混合比例进行调查,67%学生更认可40%线上60%线下的混合模式,高于33%其他各种比例的混合模式。教学效果方面,59.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效果,高于39.6%支持传统教学的学生比例。
4.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对2017级护理专业传统教学与2018级护理专业混合式教学开展对比,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愿意接受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网络平台提供系列教学资源(视频、测试题、拓展资源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包括观看在线视频情况、作业评价、测验结果等分析数据,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置,以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更好地契合[7-8]。
在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线下PBL教学[9]。线下课堂围绕线上内容相关案例交流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使“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药理学知识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10-11]。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大大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12];在加深对药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通过医学教育,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的新时代医学工作者[12-14]。
4.2 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线上资源包括视频、教学资料、课后作业测验、知识拓展等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和设计,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需要花较多时间自觉观看教学视频、查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测验等;此外,由于大部分以本科招生为主的医学院校的师生比差距较大,教师数量不足,难以督促全部学生完成所有教学要求,更多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这对于缺少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的学生就加大了学习难度。所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加强线上平台的信息化互动管理过程,是混合式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本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融合PBL教学与课程思政,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知识并构建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