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军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宣布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科学决策,系统精准施策,着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蜿蜒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流域大部分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时间空间分布高度不均。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6%,居全国七大江河第4位,人均水资源量905立方米,为全国三分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当于长江流域的41.8%,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当于长江的6%,多年平均输沙量是长江的3倍。黄河上游产水量占全流域的62%、产沙量占8.6%,中游产水量占全流域28%,产沙量占89%。同时,黄河全年60%水量和90%沙量来自汛期。黄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走廊,历史欠账多,脱贫攻坚任务重,产业结构偏重,经济欠发达,自古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可以“先行一步”,具有先发优势。河南省内黄河河道总长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5.1%、占全省总面积的21.7%。流域及受水区域涉及13地市,占全省面积57.3%,经济规模约占全省80%,拥有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郑州和最大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河南集五千年恢宏黄河文化之大成,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作为黄河的“豆腐腰”,历史上有记录的1593次黄河下游决口,三分之二都发生在河南,是黄河治理的主战场,是黄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科学治理的关键。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强化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修复工作,先后取得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栾川、兰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栾川)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等荣誉,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但面对中央重托和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殷切期盼,河南黄河流域人口多、城镇化率低,经济转方式、产业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繁重,尤其是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表现突出。2018年河南省域水资源总量45.39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0.17%,占整个黄河流域5.2%;人均水资源量200立方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1/1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11%,远超国际公认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流域水资源开发超载严重。河南省内黄河流域有色金属、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污染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企业、历史遗留尾矿库等较多,潜在环境风险大。黄河流经地市位于京津冀通道和汾渭平原城市,流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黄河滩区人口多,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不容忽视,“垃圾河”问题比较常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应急能力建设还需加强,这些短板,亟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以破解。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意识。大局,又称全局、整体,与局部、部分等概念相对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大局与局部是事物发展的辩证统一体,大局由局部构成,没有局部就没有大局,局部则是构成大局的局部,没有大局也就没有局部;大局高于局部,决定着局部的发展走向,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局部则隶属于大局、服从大局,但局部的变化对大局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只有具备了强烈大局意识的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担当起时代、人民和组织赋予的崇高使命,才能在复杂形势面前把握正确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执着,经得起各种诱惑和困难的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生态兴则文明兴,要从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角度看待生态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一定要算大账、算综合账、算长远账。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全党、全国的大局,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必须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大量丰富的实践来锤炼养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和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就必须持续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意识,稳步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制定科学政策,系统精准执行。
一要精准研究政策。“非经政策咨询,不做政策决策”。政策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政策主体的重要能力和工作内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位高、任务重,对主抓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以战略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智库“外脑”作用,推动“内脑”与“外脑”联合精准研究。要依靠“跨越时间”的历史性学习和“跨越空间”的借鉴性学习,研究发现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素及因果关系,不断总结规律、发现创新并将之应用于当前政策研究。要立足于大数据支撑。大数据能够对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复杂元素及其内在关联以广博方式得以呈现,更加积极看待大数据、全面搜集大数据、科学使用大数据,借助大数据对政策进行精准研判。二要精准制定政策。发挥民主和科学两股力量对政策质量的保证,为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实现精准性政策提供充足制度保证。在政策制定中高度重视对民众需求的有效评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资料和数据为依据,避免以少数代表多数、部分代表整体,尤其要避免精英需求代替普通民意。要加强政策协调沟通,在职责同构的不同政府层级之间和同一政府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政策沟通,积极预防和合理矫正中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打架”问题。三要精准实施政策。明确政策实施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社会主体,明晰职能分工、责任权限、资源配置,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能。要规范政策实施活动,严格按照预期方式进行,保证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收到预期效果。要“精打细算”各类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借助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撬动和融合更多社会资源加入政策实施。四要精准评估政策。“以评估促精准”,是持续增强政策精准性、不断实现科学化、精准性政策的重要机制。要构建并完善常态化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估机制,由专门机构人员对污染精准治理政策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评估,避免政策评估的滞后性、片面性和表面化。要推动政策评估规范化建设,依托科学的评估体制、程序、方法和技术等规范,及时开发和推广专门的政策评估规范指南。要推动政策评估的独立化,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团队,全面、客观、深入调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国家负责、对评估委托者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对在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负责的平衡统一。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深刻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向纵深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持续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盘棋”的思想自觉。国家有国家的大局,地方有地方的大局,各单位和各部门也有自己的大局。能够代表当前最高最大大局的,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就是从根本上服从我国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大局,就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站位的集中体现。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要彻底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生态是第一民生”,不急躁冒进、大干快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学习,洞悉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趋势,时刻做到明大势、识大局,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要不断增强在复杂局势下分析把握工作重心和关键环节的本领,既有战略,更有谋略。要坚持思想政治学习与业务技能研究相结合、相贯通,持续优化知识结构,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升华指导全局智慧,涵养驾驭领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的能力。
要秉持科学决策,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服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上先天不足的制约,也有主观上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我们要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大局中加以贯彻和落实。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涉及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区域空间布局、贫困攻坚等,涉及众多利益关系。秉持科学决策,强化制度建设,致力于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实现眼前与长远利益、不同区域与市场竞争主体、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和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稳定与发展等利益的统筹考虑。面对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开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对各省区都是巨大考验,要教育引导黄河流域不同行政区划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其他社会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人民的关切为诉求,把党和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明大局、识大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行业利益、暂时利益等自觉主动服从集体利益、国家整体和长远发展利益。要深入探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有效途径,从提质经济结构、提升生态功能、提速国土绿化和提效环境治理等方面,强化黄河环境污染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制度顶层设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把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好,把黄河保护治理好,把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造福沿黄各省区人民。
要充分激发社会各主体参与积极性,稳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的现代化能力,在全社会着力营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部署,坚持和完善黄河生态治理制度建设,突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深度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强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现实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的宣传引导,坚持领导带头学习研究,适时撰写选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案例著作。要稳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持续在全党全国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和干的氛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识入脑、入心、见行。要将持续增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意识、科学化决策等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日常和年度考核目标体系,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的自觉性,科学决策的主动性,鞭策教育影响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不作为、乱作为者。要积极探索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畅通信息沟通机制,调动专业力量,引导各参与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系统的融合与发展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