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小时候我生活在果园,母亲每天忙着为果树施肥、浇水、杀虫子……没有精力天天监督我学习。她常常一脸疲惫却满是期待地对我说,你要是能考上重点中学就好了。那时我在乡下读初中,我一直记着母亲的愿望,每天都在用心学习。两年后,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我接到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母亲会心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了我记忆里。
一位诗人写得好:“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心灵可以。”满怀憧憬是一种心灵的智慧。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设想出一个美好的远景。
在加拿大的留学生都知道,开学初,学校就给学生提出一个三年的学习目标,然后到时间看结果。虽然加拿大学生学习比国内自由些,但是时时努力,并非大家想像的轻松。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立即为自己拟订了一份人生规划,内容如下:“我用四年的时间学习数学和物理,我希望自己成为自然学科中某一些学科的教授,我将选择理论性学科。”
一个人要有一个远期目标,这个目标是心灵可以达到的地方,是自己独有的光芒和美丽。有了远期目标,再将它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不停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成功就不会离得太远。否则,目标会渐渐被外界的灰尘掩埋,以至于被压得越来越深,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在美国西部,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一有闲暇,就拿出―幅破旧的世界地图。15岁那年,他写下了《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一口气列举了127 项人生的宏伟志愿。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他把那许多“不可能”踩在了脚下,让绊脚石当作了登攀的基石。他说:“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无论眼前闪过多少刀光剑影、梦幻美景,只要没有付诸行动,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行动充分磨砺自己。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过,人类不仅被过去所驱使,更为未来所召唤。
给自己一个远期的目标,反复强化,人生不是一天就过完了,每天都要努力来实施计划,更接近目标,体验一个个小小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