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根据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逐年上升。 其中2015~2019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 10.47%、10.85%、11.39%、11.94%、12.57%。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认为,到2020 年左右,中国65 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 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50 年, 中国老龄化将达到最大值,65 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 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用来表明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持续增加。其中2015~2019 年的老年抚养比分别为:14.3%、15%、15.9%、16.8%、17.8%。从已有的数据可表明我国的养老负担重。
2018 年,全国人大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采取的主要养老模式, 成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银发族”居住在家中养老,子女或者老年人本人请专业的服务人员负责照料; 另一种是由老人所居住的社区提供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虽然可以减轻我国的养老负担, 但是其发展模式仍存在不足。第一,资金有限。财政拨款、福利彩票公益金是居家养老经费的主要来源, 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金有限。 为了节约成本,“医护合一”成为居家养老的主要项目内容, 老人的生活照料不能全方面考虑,医疗卫生也不能持续服务。 此外由于经费限制,修建的老年活动区域较小,组织的文娱活动较少,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文娱活动需求。 第二, 养老服务项目单一。 目前,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并不能很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精神需求。 养老的服务内容不仅少,而且还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养老服务层次低,服务质量不高;养老服务时长短,不能持续服务;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衡量居家服务的行为、内容。 第三,缺乏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调查显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中60%的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 处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0%以上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缺失,影响着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使得居家养老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差,有些人为了生计不愿做这行,不得不转其他行业。 第四,居民的参与度不高。 社会大众对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认知;很多地区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知之甚少, 对居家和社区养老运作方式不认同; 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老年人的节约观和消费观,老年人的“花钱买养老服务”的理念和消费习惯还没有形成等原因, 导致居家养老服务的居民参与度较低。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 不仅推动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而且促使人们的养老观念革新、改善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 智慧居家养老通过互联网技术衍生的智能设备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 网上信息数据库、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区的连接,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服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传统养老服务主要存在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便捷性和灵活性差、服务范围窄内容少、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老年人相关信息资料,组建老年人基础信息库、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健康养老资源共享数据库等,为老人提供及时、全面的健康服务。
智能设备是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设计出的一系列融入互联网科技元素的物质产品, 旨在维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品质。 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以分为智能家居产品、 智能手机应用产品和智能可穿戴产品三大类。 如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管理系统等,能有效保证老年人居家日常生活安全;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与手机App 结合的方式,监测、搜集、上传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锻炼数据,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
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处理、分析、上传信息,整合数字资源,以此连接智能设备和线下养老服务区。 线上服务平台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结合可以发挥“互联网+医疗”功能。 对老年人健康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实行线上医疗;老年人也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在家就可以享受健康服务。 建立老人专属的健康档案与社区卫生工作站、所在辖区定点医疗机构等社区机构进行数据信息共享,社区定点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和老人及其家属联系,商定上门诊疗时间或开展网络问诊服务。
线下服务区指提供养老服务的供应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高效、精准、多样的养老服务。 如餐饮店、超市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等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陪伴聊天娱乐,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另外,“互联网+”缩短了老年人与各种养老服务场所的距离, 减少了老年人出行的成本;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各种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整合,实现了集聚效应。
当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在城镇开展实施,农村的智慧居家养老有所欠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可以在线上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和独居老人信息数据库,加快农村的养老设施建设,增设农村的养老服务项目。 通过线上信息数据库与线下农村养老服务的连接,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农村养老的巨大需求。
目前,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严重、 养老机构资源有限, 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问题。 但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且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照料老年人, 因而居家养老并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智慧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虽然当下农村缺乏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智慧居家养老可以使养老服务更高效、便捷,是新型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