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奶牛;主要疫病;防控
1.1 传染性疫病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的感染性疫病主要包括布氏杆菌病、口蹄疫和结核病等,其中结核病是最高发,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奶牛如若感染上结核病,会在短时间迅速消瘦,产奶量下降,而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2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的疫病,这是由于规模化奶牛场的饲养密度比较高,所以加大了奶牛患有寄生虫病的风险,其中原虫病和吸虫病是最具危害的寄生虫病类型[1]。
1.3 产科病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奶牛精液冷冻保存日益方便,奶牛人工配种技术也日益成熟,所以规模化奶牛场通常都会选择人工的方式进行配种。但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进行配种操作,而且消毒流程也不够彻底,从而极易对奶牛的生殖道造成感染。
2.1 人为原因规模化奶牛场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而且对疫病防控缺少足够重视,所以在疫病发生时,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控制和处理。此外,在日常养殖管理中,普遍存在卫生清洁不够及时,消毒免疫不够彻底的问题,而且车辆和人员的流动也相对较大,而这也极大的增加了疫病产生和传播的风险。
2.2 环境原因规模化奶牛场由于缺少合理的整体布局,而且防疫条件也严重不达标,消毒、防疫和隔离等设备也存在严重的欠缺,从而导致无公害处理很难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增加了传染性疫病大规模流行的风险。
2.3 制度原因规模化奶牛场由于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对于新进的奶牛没有经过严格的防疫检疫,就直接和其他奶牛进行混养,这也极大的增加了奶牛患传染性疫病的风险。
3.1 保持环境卫生环境卫生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疫病的发生概率,所以在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过程中必须尤为注重环境的卫生清洁。每天要定时对运动场、牛舍等场所进行卫生清洁,清理设备和器具上的粪便、污泥等,并做好灭鼠灭虫工作。同时,要将清理出的粪便进行统一的发酵处理,待发酵完毕后再当作肥料使用。此外,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必须对粮食和饲草的质量加以重视,坚决避免喂食奶牛发霉或腐烂的饲料,从而确保奶牛每天吃到健康干净的粮草。
3.2 做好疫病免疫净化每年春秋两季做好所有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补免;定期做好“布病”“结核”的净化,及时剔除疑似奶牛。
3.3 定期进行驱虫在寄生虫病多发的季节前,要对所有奶牛进行统一的预防性驱虫,以此来避免奶牛感染寄生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奶牛驱虫通常在秋末和春末进行。预防性驱虫选择的药物有很多,如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的驱除奶牛体内常见的寄生虫,如梨形虫、绦虫等。
3.4 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的开展可以将环境中的病菌彻底杀灭,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从而起到防止病菌持续传播的目的。规模化奶牛场的消毒主要针对地面、牛舍和粪便。
3.4.1 地面消毒在规模化奶牛场,通常运用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福尔马林溶液或含有氯的漂白粉溶液,对地面土壤进行常规消毒。对于被传染病污染的地面土壤,可以先进行深挖处理,然后适当撒入漂白粉,最后再灌水压平即可。
3.4.2 牛舍消毒在物理清洁之后,可以运用消毒剂对牛舍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消毒试剂是10%的漂白粉和10%~20%石灰乳混合溶液,然后将消毒剂放入喷雾器内,对牛舍的地面、顶棚、墙壁等进行全面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保持门窗通风,以此来消除消毒剂的味道。对牛舍消毒的频率控制在每年2次,每两个季度1次即可[2]。
3.4.3 粪污消毒对奶牛粪便消毒的方式很多,生物消毒是其中操作最简单、成本最低廉的消毒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奶牛粪便堆积起来,上面覆盖上一层10cm厚的沙土,然后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过程中,必需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在疫病防控过程中,必须尤为注意普通病和传染病的区别,对于普通病的防控,只要注意卫生和饲养即可;但是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强消毒检疫,必要时要进行封锁隔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模化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奶牛养殖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