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的繁育中,妊娠任意阶段都可能会流产,但是奶牛流产不仅会对奶牛母体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户要学会如何有效应对奶牛流产,以及分析其病因、治疗和预防措施。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多会导致孕奶牛胎盘异常、绒毛变性等,这就会造成奶牛胎儿营养不足、妊娠中断,同时还存在孕奶牛羊膜囊羊水过多、水肿问题,使血液循环异常,导致流产。并且一些奶牛先天缺少黄体酮,这会导致胚胎早期易死亡,这些先天性的遗传问题,都会造成奶牛流产以及死胎[1]。
1.2 应激因素环境骤变、奶牛舍闷热潮湿、过于拥挤等都会造成奶牛的应激反应,使其孕胎不稳进而导致流产。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季,蚊蝇以及湿热的环境和因为奶牛汗腺不发达易中暑等都会造成孕奶牛的流产。
1.3 饲料因素若养殖户的饲料搭配不均,导致孕奶牛营养不均衡,或者奶牛妊娠期喂食过少,致使自身营养不全面,矿物质、维生不足都极易引起流产。而且喂食变质的饲料,霉菌也会诱发流产,这一问题多集中在妊娠的后60d。奶牛流产冬春季高发,霉变的青贮饲料以及干草是主要的因素,医学研究证明,霉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胎儿导致流产。中毒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孕奶牛误食有毒植物或者农药,都会造成胚胎死亡、畸形,像雀麦草、奶牛毛草中所含有的麦角碱,棉籽中的棉酚,都可使奶牛中毒而流产。
1.4 疾病性因素如果孕奶牛的实质性器官发生疾病也会导致流产,如化脓性放线菌、布鲁氏菌、李斯特杆菌等。同时病毒也可以通过体内循环侵入胎盘,导致死亡、畸形,甚至木乃伊胎。若孕奶牛感染寄生虫,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胎儿停止发育,像妊娠中期感染新孢子虫就极易导致孕奶牛流产,并且如果是在交配时没有注意防护致使母奶牛感染毛滴虫,那么奶牛流产的几率就会上升50%。
2.1 对症治疗奶牛发生流产后,养殖户首先就要确定奶牛的流产类型和妊娠后遗症,之后才可以对症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
2.1.1 先兆性流产孕奶牛若未到分娩期,就显现出流产征兆,也就是表现起卧不安、腹痛等,同时其子宫颈口紧闭,这时养殖户如果利用直肠检查发现胎儿尚存活,保胎就是第一位的。
先兆性流产的西药治疗可以给孕奶牛肌内注射100mg黄体酮来进行保胎,隔天1次即可,连续1周。先兆性流产的中药治疗则是使用传统的中药处方。其处方是黄答、川芍、艾叶、阿胶、甘草25g,当归、熟地、白芍40g,苏梗、炒白术35g,水煎煮灌服,隔天1剂,连用1周。
2.1.2 延期流产这一问题主要是以加速子宫排空为治疗原则。可以使用30mg己烯雌酚肌注。若病奶牛的子宫颈口已经张开,养殖户可以使用适量催产素,促进胎儿排出。当然如果孕奶牛的胎儿已经发生浸溶、腐败时,应先完全取出死胎,再向孕奶牛子宫内注入400稀释倍复方碘溶液清洗,之后用金霉素溶液预防感染[2]。
中药治疗延期流产的处方主要是:党参50g,益母草100g,川芍、红花、炮干姜、甘草、桃仁30g,当归75g,再加100g黄酒,水煎煮灌服,隔天1剂,连用1周即可。
2.2 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要避免孕奶牛发生应激反应,就要注意避免惊吓、鞭打、碰撞孕奶牛。同时禁混养,最好是分槽饲养,将孕奶牛单独喂养,霉烂、霜冻草料不可饲喂,并加强饮管理。
2.3 加强卫生防疫对于一些可以引起奶牛流产的疾病养殖户要加强防控。疫区绝不引奶牛,最好自繁自养,严格检疫,每年定期检疫,对于不符合繁育条件的母奶牛及时淘汰。奶牛在配种前30d可免疫布氏杆菌弱毒菌苗[3]。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减少他们携带病菌进入养殖场的可能性。并且保证孕奶牛体表卫生良好,避免发生阴道炎、子宫炎。
总体来看,造成奶牛流产的因素较多,其中生理机能异常、应激反应、感染是导致孕奶牛流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养殖户要加强管理,保证母体的身体健康,定期防疫,保障奶牛舍卫生以及生存环境的舒适度,进而减少孕奶牛的流产几率,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