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驻村需除“四气”修“四心”

2020-12-29 12:01谢云冲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3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驻村总书记

谢云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投身基层的火热实践,多次强调要把年轻干部锤炼为“烈火真金”。在2013年6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要求,“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并以此为荣”。精准扶贫战役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要求广大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纷纷按照“因村派人精准”“尽锐出战”原则要求,累计选派“300多万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

驻村扶贫的青年干部中,不少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少是生活、学习、工作一直远离农村的“城市青年”,不少是从小父母精心呵护、学校全面保护的“温室花朵”。环境的改变、身份的转变,要求青年干部在驻村扶贫中适应新的角色,摒除“四气”、勤修“四心”,很有必要。

摒除自高自大的“官气”,勤修从政为民的“初心”。官气,也就是“官僚之气”,很把自己当成“官”,好摆“官架子”。当下的青年干部,相当一部分是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机关的“三门干部”,不少在学生时代就担任了学生干部。有些学生受“官本位思想”封建糟粕文化的影响,在学生组织里就早早沾染上了“官气”,把“主席”“部长”“会长”等服务同学的岗位当成“高高在上的官”。下派农村工作后,在村民的眼里,青年驻村干部是“上面派下来的官”,是“前途无量的人才”。青年干部容易把村民对党的干部的尊重当作是自身条件的优越,更加“自命不凡”,不愿深入田间地头、不愿密切接触群众的行为渐多,脱离村民所需所盼、脱离驻村初心使命的问题渐重。因而,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两个问题,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这,就是从政初心。在《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当他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从政”“要为人民做实事”。摒除“官气”守住“初心”,才能扣好青年干部驻村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摒除自以为是的“牛气”,勤修乐于学习的“虚心”。牛气,也就是“牛人之气”,自认为“我很牛”,自以为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青年干部在学校里往往是成绩优秀的“优等生”,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考试进入干部队伍。不可否认,青年干部有学历、有文化,在农村,是不可多得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当前农村主要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在他们面前,青年干部无疑是很有文化、很有水平的,也容易产生“我很牛”的感觉。然而,书本知识不等于生活智慧,理论逻辑不等于现实规则,校园氛围不等于农村环境,学生管理不等于农村工作……方方面面都要求年轻驻村干部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农户家长里短、粮食增收增产、农业生产发展、村庄整治提升、村民所需所盼等,群众自己最清楚。

“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谆谆教诲广大干部。只有除去身上的“牛气”,清空自身在书本知识上的优越感,在群众面前老老实实当好一名渴望真知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融入农村,了解村庄发展现状、前进方向;才能真正理解农民,知道村民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真正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本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摒除畏难怕苦的“娇气”,勤修担当实干的“尽心”。娇气,也就是“娇贵之气”,做事怕苦怕难、拈轻怕重,对工作条件、吃穿住行挑三拣四。当代青年干部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成长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且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从小养尊处优、备受宠爱,少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繁重农活、风吹日晒等艰辛生活历练,容易养成“娇贵之气”。而农村工作,面对的是走村串户、风吹日晒、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工作环境,处理的是事无巨细、协调纠纷、革新民风、凝聚民心的繁琐事务。没有热心、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缺乏扎实肯干、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不行的,不经历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是不行的。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问题上明确提出:“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两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摸清村情民情、化解村民纠纷、凝聚村民共识、帮助村民发展、解决村民所盼等,都需要青年驻村干部丢开娇气、吃苦受累、担当实干、尽心尽力。

摒除急于求成的“躁气”,勤修善始善终的“恒心”。躁气,也就是“浮躁之气”,做事急于求成。青年干部从学校门直接走入机关门,往往会把学生时代的一些思维惯性、行事风格带入实际工作中。在学校,一般来说,把考试科目的专业书籍基本消化下来就能拿高分,很多时候只需要死记硬背考试重点。不少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容易急于求成,希望抓重点、走捷径,事半功倍地把事情快速解决。再加上青年干部参加工作不久,不少人建功心切,希望能在短期内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或得到领导赏识。然而,做好实际工作远不是答好书本习题那么简单,尤其是农村工作。农村工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需要干部沉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多谋划,多做铺垫性基础工作,贪大求快、急于求成、浅尝辄止肯定是不行的。

早在1990年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在《从政杂谈》中特别谈到,青年干部成长中需特别注意“四忌”。第一忌就是“忌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险”。在2014年5月4日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教导:“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青年干部驻村扶贫,无论是摸清每家每户家长里短,摸透贫困户致贫、脱贫情况,凝聚村民共识、汇聚村民力量,还是协调邻里纠纷、解决村民难点痛点,推动村庄产业发展、改善村风民俗,都需要扎扎实实下足功夫、想尽办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予以解决。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驻村总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
习总书记“下团组”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