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叶君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医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的认同与践行直接关系人民健康,也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医德文化认同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受教育者对医德价值观的淡漠和疏离,教育者对医德教育重要程度式微等挑战。本文对某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医德文化认同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医学生医德文化认同度的路径。
医德是医学道德的简称,指医务人员在医务实践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认同有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之分,就个体指向而言,个体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或身份的理性反思和确认,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他人或团体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的采纳,使其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心理过程。然而,实际上,个体自我认同和社会文化认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社会中的个体往往会把自己看作属于特定群体或持有文化价值观的群体中的一部分,本质上是精神的和文化的,社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特定社会的文化基质的认同。文化认同涉及个体和群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在文化世界中不断寻找、实现自己的生存意义,在文化中认识自身、寻求认同。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力图论证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的哲学成了文化的哲学”[1-2]。所谓医德文化认同,是指作为个体的医者对医德的自知之明,对自身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的自我意识、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其精神内核是指行为主体认同医者这个共同体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认同医德所包含的思想观念、规范与价值观,承担医者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应义务。对于医学生而言,医德文化认同既是一种来源于理性逻辑推演的身份界定,也是建立在共同意识的营造上面的。医学生将医德所蕴含的价值观当作自己行动的目标和指南,肩负起医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进而实现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前,学生医德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受教育者对医德价值观的淡漠和疏离,教育者对医德教育重要程度式微等方面。
伴随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思潮及不同风格的文化行为相互碰撞,又经历了来自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冲击,让重视精神生活、轻看利益的传统医德文化无所适从。多元文化的迅速更新与不断的碰撞冲突带来价值观的混乱,人们容易陷入杂乱的文化状态,导致普遍的文化不适应。多元文化的冲击消解传统医德的精神内核,容易导致医学生对本民族传统医德文化所孕育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美德缺乏认同感,特别是一些低俗污秽、纯粹娱乐的庸俗文化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渗透到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给医学生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等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医德实体意识的退隐。部分医学生深受这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导致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忘记从医的初心和使命,丧失了医者应有的“集体记忆”。而这种丧失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医者职业精神和同一性的丧失及文化堕落,个体容易产生严重的无方向感和不确定性。
医德文化的核心是生命至上,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体现对医患双方的价值和利益的相互尊重,强调对社会利益和人类健康利益的共同维护,实现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医学生作为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医学生对医德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是医疗活动效果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医学生对医德文化蕴含的价值观有着良好的认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存有一定的偏差,如职业立场不够坚定、职业目的不够明确等。例如,在调查中学生对学医目的的回答,50.17%的学生认为学医的目的是为了工作稳定,更好就业;只有25.08%的学生选择了救死扶伤,当一名合格医者。对于如何看待部分医生收红包和收回扣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选择非常反感,这是违背医德的行为的选项;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医生工作辛苦,收些红包或者回扣是应当的。医学生对医德伦理价值和职业操守的怀疑与否定容易造成其价值观冲突和价值导向的迷失。因此,如何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对医德文化的认同度,是医学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
学校教育是提高医学生医德文化认同的主阵地,其功能在于提升医学生身份确证和医德文化的认同度,进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者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医德文化认同,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的培养,对医学生空泛的道德说教多于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从调查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未开设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等相关课程,70.96%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时使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49.8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医德教育问题,79.87%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提供提高职业道德方面的体验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
鉴于当前医学生医德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可以通过价值观引导、体验感悟及舆论引导等方式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文化认同度,使医德文化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价值观认同。医德文化认同是一个帮助医学生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践行医德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医学职业观,形成热爱患者的职业情感、大医精诚的医德境界。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医疗活动中践行医德价值观。首先,要加强职业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期间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走上实习或者工作岗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切勿触碰法律红线。其次,医学生要提高德性修养,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时刻以治病救人为宗旨。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坚持以人为本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保障[3]。遵守医学道德规范,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培养救死扶伤的医德精神,增强道德责任感,克服各种现实利益的诱惑,在医疗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最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开设医德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法进行教育,让学生内心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切实领悟救死扶伤这一使命的意蕴,激发学生从事医疗事业的内在的、潜在的动力,真正做到敬业和乐业。
医德文化认同机制构建要根植于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加实践活动直观感受而获得的对医德价值观的认知、接受和践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需要重复实践行为而获得。因此,提高医学生对医德文化的认同度不能仅仅是空洞说教,而是要通过现实生活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医德主题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模拟训练、情景剧表演、微视频大赛、社会义诊活动、医院见习活动、辩论赛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促使医学生知情意行互相转化,增强医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养成,支持学生成立义工组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到农村和社区开展调查研究、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为人民服务中深刻感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舆论是社会信念、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对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舆论引导主要是指医学生通过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社会文化舆论,以及受相应的舆论文化氛围导向影响而逐步产生文化认同。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必须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要给予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一方面学校坚持医者仁心的价值导向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大对医学行业职业道德的宣传和倡导,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氛围,让医学生深刻领悟医学行业的神圣和责任。学校通过打造校内外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刊、标语等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坚决抵制一些低俗污秽、纯粹娱乐的庸俗文化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的入侵,打造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来促进学生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要通过多渠道来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坚持以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主的方针,融合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医德价值观融入宣传当中,从而让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医德价值观进行解读和理解,以此实现正确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