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了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诊断和治疗指南,与2011年指南不同的是,新指南强调对HCM患者的管理实行共同决策,根据患者的意愿实施个体化管理。以下是HCM患者管理指南的主要观点。
1、建议对HCM患者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共同决策,包括所有的检测及治疗方案,如基因检测、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和治疗选择。
2、对于病情复杂的HCM患者,应考虑将患者转诊至专业水平较高的HCM中心。
3、所有HCM患者的初步诊断评估应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和三代家族史,评估与HCM表型相关的临床特征。
4、建议HCM患者进行初始心电图和24~48 h动态心电图监测,然后每1~2年进行一次心电图监测。出现心悸或头晕的患者,建议延长监测时间,因为只有在监测时出现症状才具有诊断性。
5、对于所有疑似HCM的患者,建议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50 mm Hg(1 mm Hg=0.133 kPa),应进行激发试验。对于没有诱发出压力阶差的症状性HCM患者,应进行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临床稳定的HCM患者,应考虑每1~2年监测一次超声心动图,以评估肥大、梗阻和心功能的变化程度。
6、对于HCM患者,如果怀疑其他诊断(如浸润性疾病/累积病)、超声心动图无法确定、需要进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分层、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室间隔减容术时,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
7、对于有心肌缺血症状的HCM患者,应考虑CT或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切除肥厚心肌前,应进行有创或CT血管造影。对于适合室间隔减容术治疗,但无创检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LVOT梗阻的患者,建议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
8、HCM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遗传基础并进行家族筛查,还应对患者进行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对于意义不明的基因突变患者,可能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检测,因此建议对检测结果进行连续重新评估,以确定变异的重新分类。还应提供妊娠前和分娩前生殖和遗传咨询。
9、对于HCM患者的一级亲属,临床筛查应包括初评时的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然后根据其年龄或临床状态变化定期随访,青少年1~2年随访一次,成年人3~5年随访一次。如果先证者在基因检测上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变异,应提供级联基因检测。对于级联基因检测阴性的亲属,不建议再进行额外临床筛查。
10、对于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HCM患者,单腔经静脉或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为Ⅰ类推荐。对于左心室肥厚≥30 mm、疑似心源性晕厥史、左心室心尖部动脉瘤、射血分数< 50%的收缩功能障碍或HCM猝死家族史的患者,ICD为Ⅱa类建议。对于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应植入ICD,尤其是对于仅为了参加田径运动的人群。
(原文见: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4824718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