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千金方》中的黄疸辨治

2020-12-29 05:43温立萍寇子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仲景通腑孙思邈

温立萍,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0 引言

中医治疗黄疸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就已经有“目黄”症状的记载。[1]随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相继问世,逐渐形成黄疸论治系统的理论基础。到了魏晋隋唐时期,载有黄疸相关病名、方剂的著作大量涌现,其中最为代表的当属《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此书为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大约成书于652年。该书卷十有“伤寒发黄第五”一节,包括论1首,证 5条,方 34 首,其后附有灸图三首,因此,考察此书对研究此前黄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仲景将黄疸分论,作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五疸,孙思邈将黑疸改为黄汗,并描述了五疸之病机,虽疾病起因不同,但此时皆为阳气外越,正气虚弱,水寒之气容易侵袭,若再“卒入水中”,水湿之邪停于肌腠,卫气郁阻,久则湿热氤氲,发为黄疸。下文通过五疸分述,并与仲景《金匮要略》中五疸治法做对比,来展示《千金方》中的创新之处。

1 黄汗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里最早出现“黄汗”,并用芪芍桂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治疗黄汗,《千金方》沿用此二方,区别在于:前者重用黄芪为君,并加苦酒以敛汗,治疗周身汗出,表气已虚者;后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另加黄芪走表祛湿,治疗汗出不透,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者。

2 黄疸

《千金方》中治黄疸方,共21首,分为内服方20首,外用方1首,内服方按治法不同又大致分为祛湿退黄、通腑退黄、吐下兼施、解表退黄四种。对于祛湿退黄法,又可分为利湿、燥湿、温阳逐湿、温化寒湿四种。

2.1 祛湿退黄

2.1.1 利湿

孙思邈继承了仲景名方-茵陈汤,更名为茵陈汤下之方。此方虽药不过三味,却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方中用栀子与茵陈相配,加强其清热利湿之功;大黄既能泄热通便退黄又可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三药合用,使瘀热湿浊从小便排泄。临床需观察小便的性状来判断疗效,后世沿用至今。

2.1.2 燥湿

孙思邈首创三黄散,治疗身体面皆黄,方中大黄黄芩黄连等量,芩连合用主泻,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大黄主攻,逐癖通经;二者合用,攻泄兼施,直祛其黄。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于中医内外科及兽药等方面的三黄散,是在本方的基础上,用黄柏代替黄芩或黄连所成,疗效甚佳[2]。

2.1.3 温阳逐湿

《千金方》首创秦椒散。用秦椒之辛烈温化寒凝,瓜蒂之苦寒逐湿除寒,寒温并用。

2.1.4 温化寒湿

孙思邈在继承前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黄疸之寒证,用温阳化湿法来退黄,如五苓散。此方虽为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经方,此处却用来治疗黄疸,扩大了五苓散临床应用范围,同时为后世阴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石。

2.2 通腑退黄

《金匮》用通腑泻下法-大黄硝石汤治疗黄疸。《新修本草》:“此(硝石)即芒硝是也。”《千金方》中沿用此方,更名“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此方药力清泄较猛,在临床运用时应谨慎,本虚标实者切勿投用此方。

《千金方》另创大黄丸方治疗黄疸,全方仅二味药,葶苈子,行气祛痰、泻肺利水,泻肺经阳分之气闭;大黄推陈出新、通腑降浊,泻脾胃阴分之血闭;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相配,阴阳气血同调,提壶揭盖,通腑之力更专,后世学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加上此配伍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明显[3]。

2.3 吐下兼施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张仲景勤求古训,把涌吐之法运用于治疗黄疸,主张用瓜蒂散治疗。而《千金方》是用苦参散下之方治疗。用苦参、三黄竣攻湿热;瓜蒂佐苦参,涌吐于上;葶苈佐大黄,降泄于下,上下开通,生生之力得以恢复,津液方得灌充。

2.4 解表退黄

《金匮》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黄疸,《千金方》收录此方,用麻黄、杏仁、生姜解表发汗以散在表之寒,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利小便以泄在里之热,取“开鬼门,洁净府”之意,湿热既除,身黄得退;另作麻黄淳酒汤方,麻黄淳酒,二者皆走表,麻黄使湿热从汗而散,从尿而出,湿去热散,淳酒激发人体内阳气,助麻黄解表。

2.5 外治法

《千金方》中内服法治疗黄疸是在《金匮》基础上发展而来,外用法则是开创了黄疸治疗的先河,记载了外用药物治下筛纳著鼻孔的搐鼻法,与此同时也强调用药安全。

3 谷疸

谷疸多是由于脾虚、食谷不化、湿热蕴结导致的,《金匮》用茵陈蒿汤治疗湿热俱盛之谷疸,《千金方》创劳疸谷疸丸方,以苦参三两,龙胆一两,末之,以牛胆和为丸,考虑到此三药均为燥湿苦寒之品,故先食以麦粥以固护胃气。

4 酒疸

酒疸是由嗜酒无度所致,治疗上因势利导,“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仲景用枳实大黄栀子豉汤治疗酒疸属热者,孙思邈沿用此方,同时提出本方亦治痰饮作祟之酒疸;另创半夏汤,治脾胃内痰所致“酒癖荫胸,心胀满”,全方消补兼施,以祛脾胃痰涎为主。

5 女劳疸

女劳疸病机为肾虚有热,《千金方》继承《金匮》的方法,用硝石矾石散治疗,硝石即火硝,入血分消瘀活血,矾石入气分,化湿利水,加以大麦粥汁调服。如病发展至后期,出现腹满,为脾肾两败之象,难治也,用滑石、石膏等分治下筛,极利小便,利则瘥。

6 针灸黄疸法

除了外治法,《千金方》还记载了针灸疗法治疗黄疸。《千金要方卷第十》载“针灸黄疸法”以及《千金要方卷第三十》所论“热病第五·黄疸”均描述了黄疸的针灸论治。其治疗黄疸具有如下特点:取穴部位涉及头面部、躯干部和四肢部;头面部全部采用经外奇穴,躯干部和四肢部则以特定穴为主;涉及经脉有任脉、督脉、膀胱经、胃经、肝经等;多采用灸法,具体使用时其壮数不等,也有采用“针灸随便者”。现今针灸临床对黄疸一证的选穴较局限,仅限定在脾胃肝胆等方面,因此,此论对黄疸针灸治疗颇具启发意义,有必要对其所论进行临床验证,以便扩大黄疸一证所用穴范围。

通过分析《千金方》记载黄疸的辨治内容,可以看出孙思邈十分注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五疸分述,内外治法结合,针药灸法并用。因此,研究《千金方》所论黄疸,总结归纳其中丰富的诊治经验,将为提高当代临床对黄疸的治疗水平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仲景通腑孙思邈
通腑醒神胶囊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仲景辛味药配伍规律探微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