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杰 郭照成 吴强 李叔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150069
对于仔猪的腹泻,究其原因,复杂多样,其中病原性原因包括寄生虫、病毒以及细菌等类型的腹泻。其中导致猪腹泻的有一个危害性非常大的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该病毒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不止在中国,就连养猪业非常发达的美国也为其感到头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被认定为一种冠状病毒,主要引起猪只的腹泻。1977年该病首次在英国及比利时相继报道:各个年龄的猪只均发生急性腹泻,检查其病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同为冠状病毒,在形态上很难区分开,但两者所引起的猪只发病特点不同。2010年,流行性腹泻发病率显著升高,经专家采样分析得知,此流行性腹泻病毒为变异毒株,主要是在蝙蝠体内发生了变异,变异后病毒的毒力显著增加。对于猪群而言,流行性腹泻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如果产房或母猪体内存在流行性腹泻病毒,哺乳仔猪很容易通过口腔接触垫板及奶水感染病毒,病毒进入消化系统,最终在小肠上皮黏膜定植。病毒在上皮细胞中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的细胞器受到损伤,功能丧失,根植于细胞上面的绒毛开始萎缩,用来吸收营养成分的表面积急剧减少,造成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导致腹泻的发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同样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所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的危害性不亚于流行性腹泻。1946年首次在美国报道,随后很快传遍世界各地。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传染性胃肠炎,当时在国内传播非常迅速,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该病毒耐热性较差,56℃45min或65℃10min即可将病毒杀死,该病毒对光也很敏感,在阳光下最多存活6h,紫外线可以迅速将其杀死。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到猪的体内,潜伏期短,一般为24~36h。对2周龄内的仔猪威胁较大,症状主要是呕吐、严重腹泻,甚至脱水死亡。但是对于5周龄以上的猪只,死亡率不高。虽然传染性胃肠炎对猪只的危害性较大,但是随着各个国家对该病的防治力度加大,近几年,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大概在1%,但是不能因为其发病率低而不重视。
2016年10月,广东某猪场爆发仔猪急性死亡病例,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呕吐、严重的腹泻以及体重迅速下降,共造成2.4万头猪死亡,经采样检测得知,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抗原均为阴性。武汉病毒所专家采集样本后分离出一株新型冠状病毒,经过测序分析得知,此病毒同蝙蝠体内SADSr冠状病毒同源率达到96%-98%,由此推断出引起猪急性腹泻的病毒与蝙蝠有关,并且猪场周围有大量的蝙蝠栖息,很可能是蝙蝠的粪便污染了猪场的环境。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又名猪丁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的肠道冠状病毒,早在2012年首次在香港发现,美国于2014年大面积爆发由该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同年,我国大陆首次报道了该病。近几年,已经有多个省份检测到该病毒,并研究发现该病毒能诱发肠道细菌性疾病,给猪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理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相似。各个年龄的猪只对该病毒均易感,但是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性最大,病死率高,并且传播迅速。成年猪病死率虽然不高,但会生长速度减慢,给养猪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演化而来,也可以说是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变异株。1984年首次在比利时发现,在猪的呼吸道及扁桃体中分离到此病毒,将研究发现,猪呼吸道冠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6%,呼吸道冠状病毒对呼吸道有亲嗜性,失去了对消化道的受体感应。这两种病毒产生的中和抗体有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目前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下降的原因。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养猪国均有此病的发生。发病症状轻微,单独感染时只是有较轻的咳嗽、食欲减退、轻微发热,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病变,病程较短,对养猪业危害不大。但是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时,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从2003年非典到今天的新型冠状肺炎,或多或少都和蝙蝠有一定的关联,大自然正是通过这两次疫情给人类以血的教训,保护环境,善待野生动物。同时,猪体内也存在和蝙蝠有关联的病毒,这些病毒变异性较大,对养猪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