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林
(富锦市种畜场,黑龙江 富锦 156100)
近年来,我国奶牛饲养量呈现持续的增加状态,奶牛产业始终在畜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奶牛产值比重的不断上升,奶牛的实际饲养生产也得到明显的重视。但是目前中国奶牛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就是疾病发生概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明显对当前的奶牛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主要针对实际临床生产中奶牛容易感染的几种疾病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加以合理的分析与有效的防治,对奶牛养殖业的生产非常重要。
日常的奶牛饲养生产中,乳房炎属于其中最常见易患的疾病。通常临床型的乳房炎患牛的产奶量会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而且对于患病奶牛所产的牛乳不可以用作食用。但是感染隐形乳房炎的病牛,明显在产奶量方面明显的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泌乳的情况。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奶牛感染乳房炎会对奶牛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临床生产中必须重视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奶牛感染乳房炎通常都是因为细菌的感染而导致,所以应该加强对于日常生产的预防管理措施。奶牛机体和圈舍应该加强卫生清洁处理,同时应该确保奶牛饲养圈舍的通风情况良好,对于舍内的垫草要勤换,并且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平时挤奶时,应该保证对于挤乳机器和挤奶工人手臂采取有效的消毒,做好奶牛乳房部位的擦洗清洁工作,还要落实好设备的清洁与维护措施。奶牛的日粮应该保证营养丰富,遵循相关的饲养标准饲喂奶牛,尽量避免牛群出现打斗而划伤乳房,同时针对乳房炎病牛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病情的恶化程度。药浴也可以非常有效的治疗奶牛乳房炎,定期采取药液浸泡奶牛的乳头,每次持续10~30 s,即可有效避免细菌进入乳管内。
肢蹄病在临床生产中也是属于对于奶牛生产影响比较大的。每年的夏秋季节是中国奶牛发生肢蹄病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如果在实际生产中奶牛采食日粮中的营养不平衡或者是饲养环境不适宜等都会发生肢蹄病。临床生产中如果饲养者忽视了奶牛肢蹄保健工作,奶牛也很容易发生肢蹄病。肢蹄病患牛在行走能力方面明显降低,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肢蹄病会进一步恶化,严重的会出现下肢瘫痪的情况,逐渐就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直接损失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临床中发生肢蹄病一般都和奶牛的饲养环境关系比较密切,所以防治应该从环境的管理入手。做好奶牛出行通道的铺设工作,同时重视防滑措施的落实。奶牛饲养场应该定期进行清理和清洁处理工作,同时将杀菌消毒工作进行彻底的落实。饲养场如果在冬季对奶牛实行采精操作,应该严重注意采用缰绳拉牛的方式,必须采取后拉法,以有效避免肢蹄出现掰伤的情况。日常做好奶牛肢蹄的护理工作,在高发病时间段要定期的采取修蹄操作,有必要的还应该针对奶牛的蹄部进行适当的药浴处理。对于奶牛肢蹄趾缝间存在的脏物也应该定期进行清理,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在奶牛采食的日粮中加入适量添加剂,以满足奶牛肢蹄生长所需营养。
奶牛不孕症同样也是奶牛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一旦感染却很难的治愈。目前不孕症非常严重的制约了于奶牛产业的发展。不孕症通常是奶牛的卵巢或子宫为主的疾病,而子宫疾病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在最近几年奶牛不孕症属于疾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奶牛即将进入发情阶段时,饲养员要给予严密的观察,力争及时发现发情奶牛并且要确定奶牛发情期的具体时间段。分娩奶牛的产房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生产中必须严格的落实。而临产期奶牛首选自然分娩的方式生产,即使是采取人工助产也不可以操之过急。此外,重视奶牛的科学饲喂,并且要保证饲养环境的控制,确保奶牛采食全价且营养均衡的饲料,同时要确保奶牛日常有充足的运动量。
随着奶牛生产中出现的疾病种类增加,市面上针对相关疾病防治的疫苗也具有多个种类,所以在日常饲养工作中,可以及时给奶牛实行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提升牛群的抗病力。如果奶牛机体伴随有炎症感染,应该及时对饲养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必要的时候应该配合药物注射的方式,并且在生产中加以合理的运用。此外还可以在奶牛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均匀加入具有相应防治效果的药物,保证奶牛机体正常所需的营养物质,缓解奶牛患病的痛苦,加强奶牛易患疾病的日常防治工作,避免奶牛场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