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丽
(永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永城 476600)
随着中国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取代了传统的放养模式。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一些规模牛场负责人缺乏正确、科学的疫病防治观念,时常发生爆发疫病引起的经济效益降低情况,不仅打击了养殖场商户的饲养积极性,更加阻碍了牛养殖行业的整体发展,限制了牛养殖的现代化发展,不利于促进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养殖商户要把握规模牛场的疫病发生特点,梳理正确的养殖观念,重点提升综合防控水平,维护规模牛场的良性发展。
现阶段,市场对于牛肉制品的需求逐渐提升,牛养殖行业迅速发展,在农业畜牧养殖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规模牛场中,牛疫病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商户,尤其是面对一些具有较强传染性、死亡性及病毒性的疫病,若发现有牛患病,则极容易形成流行性趋势,造成牛群感染,从而出现大批量的牛死亡,严重降低养殖商户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牛疫病的综合防控力度,采取科学的措施预防牛疫病,减少牛疫病的发病概率,维护规模牛场的养殖经济效益。
易突发各种疾病,且较难控制。规模化牛场通常养殖规模都比较大,牛群存栏数量较多,势必造成舍内拥挤情况发生,空气流通普遍不畅,一旦发生口蹄疫、巴氏杆菌病或布氏杆菌病等,极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流行趋势,造成养殖内场甚至周边更大范围内的群体感染。另外,有些病患能治愈,有些牛存毒长期潜伏,这种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突发显现,再次在牛群中暴发流行。
配种操作不规范导致牛群易感产科疾病。人工配种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规模化牛场中,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牛场由于缺乏先进的配种技术与科学的配种消毒意识,经常出现感染或者污染的情况,如种公牛精液质量问题、操作工具、设备、环境消毒不到位等,特别是工作人员的工装鞋帽的消毒不彻底等,都会导致爆发一些细菌类疾病,影响了牛的生长,甚至造成牛死亡,导致牛产科疾病趋于高发态势。
寄生虫漫延牛群健康堪忧。寄生虫病是规模化牛场内威胁牛群生长情况的重要因素,从有关养殖场近2年的寄生虫病调查情况分析,个别养牛场的牛群存在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不下10余种,这些寄生虫在规模牛场中的相互传播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一些隐性经过的寄生虫病,对规模化养牛场是一种慢性消耗,同时也给犊牛健康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疾病感染威胁牛群健康。受到环境、饲喂条件、养殖方式、自然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牛易发生感冒、代谢疾病、中毒疾病等情况,普通疾病发生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了养殖场内的牛安全与健康。
建立健全完善的牛规模化牛场卫生防疫体系。养殖户要科学选择牛养殖场的建设地址,明确划分养殖场内的生活区域与生产区域,在养殖场周边设立篱笆、围墙等;还要在生产区域设置消毒区域,配备较为完善的消毒设施与防护服装,还要保证消毒液质量稳定,其浓度与成本能够有效杀死细菌;在夏季与冬季,养殖户要做好降温与保温工作,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滋生细菌,或者由于温度过低引发的牛应激反应情况。
加强常规检疫力度。养殖场商户要在春季进行炭疽芽胞疫苗的接种工作;要在春季与秋季对牛群进行口蹄疫疫苗与流行热疫苗的注射;要在春季与秋季对牛群进行常规体检,检查牛群内是否有牛存在异常情况,若发现异常,则立刻进行二次检疫。养殖户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管理牛群,保证检疫证书真实、有效,提高规模化牛场的整体检疫水平。
加大驱虫力度。养殖户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掌握当地牛寄生虫病的爆发情况与流行性特点,选择科学的驱虫药物,定期驱虫。在驱虫之前,养殖户要对牛群进行集体消毒,利用贝尼尔、碘胺二甲嘧啶、丙硫咪等药物,根据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与驱虫方法进行工作,保证充分发挥药物的驱虫作用,提高牛群的抗寄生虫病能力。
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养殖户要认识到抗生素药物在实践过程中的副作用。在规模化牛场的防疫过程中,养殖户要结合牛群疫病治疗需求,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使用频率及使用量,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由于滥用抗生素药物而引发的耐药性菌株的情况。
综上所述,规模化牛场是现代社会牛养殖行业的主要发展形势,能够有效提高牛养殖商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发挥规模化养殖的价值,养殖户要重视疫病综合防控工作,结合当下流行性趋势日益明显、发病率提高、寄生虫病影响不断增强、普通疾病发生数量逐渐增加的疫病特点,建立健全完善的规模化牛场疫病防疫机制。通过及时接种疫苗,加强牛舍及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可以大大降低牛群发病率。养殖户要注重加强常规检疫工作,定期驱虫,严控抗生素药物大量或长期使用,加大对牛疫病的综合防控力度,弱化牛疫病对规模化牛场发展的影响。对于已经确定病情的牛群,要第一时间隔离,及时用药对症治疗或无害化处置,并做好一切防扩散措施,避免病情蔓延,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