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君 从儿童出发,去往儿童天性的深处

2020-12-28 06:51莫唯然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家长活动

莫唯然

和郑亚君交流,很快就能捕捉到她谈吐中的高频词——“儿童”“阅读”“审美”。一路走来,这三个词几乎能概括郑亚君从教之路的全貌。她任教的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就坐落在孔庙旁,郑亚君称自己是站在孔子肩上的教育者。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恰巧佐证了郑亚君口中那三个高频词之间的关系。有深厚的南孔文化为依托,郑亚君底气十足地在儿童阅读与审美教育这两块相辅相成的土地上弦歌不辍……

导读,唤起孩子的阅读欲望

以往每一年的四月都是学校的读书月,在这个月,学校会开展一年一度的阅读节系列活动。不过现在,读书月的称呼已改为“悦读季”,持续一整月的系列阅读活动也被一整学期的阅读活动取而代之。郑亚君说自己的目标是让阅读成为所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要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显然,一年一度的读书月远远不够,需要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

于是郑亚君要求每天清晨,每个班的学生要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诵读由学校老师自己编印的校本教材《讲舍诵典》,以此接受经典的熏陶。

每周,每班选定一节语文课为“阅读课”,实施主题式拓展阅读教学。衢州市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拓展阅读课根据学段的不同,划分了四个侧重点。一二年级拓展阅读课主要是和绘画相结合,进行佳作创编,小朋友可以一边阅读绘本,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属于自己的绘本;第二学段的阅读课更多是和影视欣赏、手作结合;到了五六年级,阅读与写作重点结合;到了第四个学段,老师们更多地是把阅读和戏剧表演整合起来。

郑亚君一直执教四年级,在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时,郑亚君时常会挑选书单上的某一本书,进行整本书的导读。首先,她将书中她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地方制作成PPT给孩子分享,然后再用一个一个的主题来对该书进行拆解。

“之前我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如果只是叫他们回家去看这本书,很多时候都无法真正兑现。因此,我找了一节阅读课来给他们做分享导读。首先,我给他们分享了三国演义里边的群英谱,打印了一些英雄的图片,给他们讲英雄背后的故事。等他们的胃口被这些故事吊起来,我又开始介绍,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以少胜多的,兵不血刃的……接着我给他们分享了火烧赤壁的视频,分享三十六计中的计谋……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一步步被激發了。”

大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郑亚君将自己对儿童阅读的理解和信念总结为“大阅读”三个字。一个简单的“大”字,将人物、时空、方式通通包含在内,形成师生、家庭、社会,全员动员;教室、校园、家、图书馆、实践基地,处处能读;心到、眼到、口到,多感官参与的全生活阅读理念。

每学期伊始,郑亚君就会要求全校师生和家长一起花整整两周的时间,制定本学期的阅读书单。首先,每个班的语文老师会邀请各学科的科任老师一起来给学生拟定一个书单。接下来,孩子自己也会提供“想读清单”;同时,郑亚君还会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学长推荐阅读”的活动,让高年级的学生做PPT去低年级弟弟妹妹的班上做图书推荐。紧接着,老师会遴选一批家长志愿者,从中挑选家长阅读大使,让他们进行“下水阅读”,之后再邀请阅读大使到班里给孩子们做阅读推荐。整合几方的意见之后,本学期的阅读清单便出炉了。书单有了,阅读也就正式开始了。除了每天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早中晚三次,每次读书半小时之外,学校还给家长分享阅读指导的理念与实操技巧,要求他们带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甚至学校还为家长们提供了“相约周五”阅读沙龙等交流平台,力求最大限度地将阅读固定为日常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学校还定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阅读沙龙、戏剧表演、诵读比赛、跳蚤市场……在这些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要数“猜猜今天我是谁”的cosplay游戏:

“孩子们挑选一个近期阅读书目里最喜欢的小说人物,在活动当天,装扮成人物模样,通过表演角色的名台词和名场面,让同学老师来猜测自己今天扮演的是谁。每次只要一搞这个活动,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地准备人物服装,到学校之后,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对象来进行表演,并让其猜测角色名字,猜中的人能得到“coser”同学准备的一份小礼物。这个游戏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大量阅读的基础,还要对人物、台词和情节都相当熟悉,既挑战又刺激,还有新鲜感。”

让美丽校园成为“和悦”的起点

审美是人的终极修养,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郑亚君在2018年来到悦溪校区担任校长一职之后,不停思索如何将审美教育的工作在新校区延展继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教育与悦溪校区的自身特色相结合,郑亚君提出了“厚德至和,博学达悦”的“和悦”教育理念,力求从儿童立场出发,走审美生活路径,达和悦教育彼岸。

让孩子浸润在美的环境里,发现并感受美的无处不在,是郑亚君为审美生活挑选的起点。悦溪校区位于市政府旁边。寸土寸金的地段上,秀珍的校区占据了40亩的面积。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郑亚君挑选了一种柔和又明朗的蓝色来做校园的主色调,整个校园呈现深深浅浅的蓝色……“我虽然才来了一年半,但是咱们‘悦溪蓝的名号,在整个衢州市甚至是浙江省范围内都是响当当的。”提起自己一手设计的“悦溪蓝”,郑亚君话里话外都透着自豪。

为了让孩子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参与其间创造与保护美,成为学校的主人公,郑亚君几乎没有请广告公司来搞装修,而是把装点校园的机会都留给了孩子们。四十几面手绘墙,孩子们在上面画自己原创的绘本故事;托朋友运来一卡车石头,让孩子们用丙烯颜料在石头上作画,再将这些石头画点缀在校园的草丛之中;在网上买来毛坯的白底雨伞,小朋友们在雨伞上创作,再将雨伞展示在教学楼的楼梯拐角处……学校里处处都有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这么美的校园是由他们自己亲手创造的,孩子们心里会既热爱又自豪。

让特色课程成为“和悦”的保障

确立了审美生活的起点,郑亚君将课程设置为了审美生活的保障。阅读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只有让孩子不惧写作,才有可能让他们爱上写作。因此,郑亚君带领团队开发了“情趣作文”的校本课程。课程的设计思路简单却十分有效,那便是避免凭空命题,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之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孩子做了一个竖鸡蛋的实验,让他们把竖鸡蛋的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向孩子和家长征集新的、老的、自创的游戏,让孩子一起来玩,玩过游戏,孩子特别兴奋,即便老师不要求,他们自己都会去记录玩游戏的有趣过程;双休日,学校时不时地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带孩子去到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而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之后,有话想说的好办法。“所以我们的小朋友不怕写作,因为他们有体验。”

自始至终,教育都绝非学校和老师的独角戏,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除了让家长参与“大阅读”活动以外,学校还着力构建家校共育课程。一方面,开办家长学校,针对家长需求,分享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学校也设置了“爸爸妈妈课堂”“祖辈课堂”,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走进课堂,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学识优势为孩子做职业启蒙。比如“电梯要怎么设计才更安全”“医院里是如何进行洁牙护牙的”“怎样急救”……这样的课受到了小朋友的高度欢迎。

不仅如此,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志愿队,请家长当义工,协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如路队秩序的维持、文明习惯的监督、校内重大活动的协助、班级实践活动的组织等等;学校还创办了家长智囊团,开放办学,互动教学,让家长走进学校督学督教,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指导,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这样一来,家长不再只是某个孩子的家长,也成了学校的家长;学校也不再只是师生的学校,也成了家长的学校。

结语

不论是搞科研,还是担任校长,郑亚君从不离开课堂。在她看来,孩子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真正的立身之本。一切的理论研究和学校管理都发源于儿童。无论她在这两条路上走得再深、再远,最终都会回归课堂,回归儿童,去往他们天性的深处。

本刊专访

本刊记者:参加这次首期国培计划的培养活动以来,有哪些收获?

郑亚君:收获有很多,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让我们不仅遇见一群来自全国的精英同行,更是结识了很多非常有水平的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给我们提供的课程让我们有机会跳出教育看教育,也深入了解了許多之前没有机会了解的区域文化。既开阔了视野又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这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西南大学给我配的两位理论导师。董小玉教授是搞语言学研究的,著有《散文写作与欣赏》《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等著作,她的研究方向和我在阅读方面的研究刚好一致,给了我很多指导。不仅如此,她还拨冗为我的新书《整本书阅读指导探究》做了序。而要不是西南大学为我分配了赵伶俐教授,也许我在审美教育这个领域的研究就中断了。赵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便是美育和美育心理学。在我做课题开题论证的时候,她给我做了很多点评和指导,并给我今后的研究路径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因为她的指导,我才得以在新学校继续审美教育的实践。这是参加国培计划以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西南大学为我分配的两位理论导师的专业领域和我从教以来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高度吻合,足见他们的用心与慎重。

本刊记者: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些怎样的规划?

郑亚君:首先肯定是将整本书阅读和审美化德育两个板块的研究继续做下去。这两个版块的研究本身是很有价值并没有止境的,值得我继续深化下去;其次,从这两个专题研究出发,我要将我的工作室、学校、我们周围的乡镇学校,甚至是我们整个衢州市的小学语文、美育、审美化德育以及整本书阅读的发展都带动起来。无论是整本书阅读还是美育的推广,可以提升的都不仅仅是个人。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能从一个人的捧卷而读发展成一群人的抱团前行;由一群人的真诚呼唤变成一个区域的书香飘散,让这股力量形成更大范围的辐射。最后,去年年底,我出版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专著,而未来我将更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做课题、做研究、写文章,将平时活动的方案做更用心的积累。三年之后,我要争取出版一本关于审美化德育的专著,并且,将此与新校区的管理结合起来,再出版一本管理方面的专著。

本刊记者:工作室成员很多都已经是高级教师了,对于他们有怎样的要求与期待?

郑亚君:第一,他必须是一位四有好老师。这是我挑选成员的基本要求。师德一定是我的工作室首先要考察的,为人师表,一定要能成为学生做人方面的表率,如果这一条都无法达到,其他一概免谈;第二,我们这个工作室要把教科研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开展。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省市级课题的立项。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来逼自己将科研和教学合二为一。毕竟大家基本都是高级教师了,不能只满足于课堂,要能通过科研凝练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第三,开展一些集体的课题研究、专场活动。比如,通过一些示范课、个人专场分享,聚焦课堂教学,以此带动我们工作室的年轻老师共同成长,与整个区域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让他们收获更多,有所成长。

成员声音

邓红燕一方成长的沃土

加入郑亚君名师工作室的这三年,是我个人专业成长最快的三年。这三年里,我先后荣获了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质课一等奖、衢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还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可以说,工作室是我成长的一方沃土,她的引领和助推成就了现在的我。

郑亚君老师以其人格魅力引领着我。她心有大爱,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研究如何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奠基。她从儿童立场出发,持续性地开展语文与各学科的“融美”教育研究,在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等方面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她一直在推动和指导儿童阅读,出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探究》为教师提供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为儿童定制了读中玩,玩中学的走心“悦读”之旅。亲近一种思想,走向一种高度。在导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我逐渐明白了为师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工作室的活动成了我成长的助推剂。在工作室的课堂展示、课题研讨、外出观摩等等活动中,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专业素養,也更明晰了努力的方向。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历经一次洗礼,给予我新的启发。导师也经常以自己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态度鞭策我们,要扎根课堂,以生为本,将理论与思考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研究中,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积极参与其中,开设研讨课,进行观点分享,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我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应该说,没有工作室的助推,就没有今天课堂上自信从容的我。

感恩遇见郑亚君名师工作室,愿未来能继续得到工作室的指引和鼓励,让我拥有不断向上的力量。

王宏芳脚比路长

从2014年有幸成为“郑亚君名师工作室”的一员,至今已有七个年头,若问我在工作室最大收获是什么,那便是“郑特”二十多年如一日对教育的那份心心念念,那份“向上无尽,向远无穷”的教育追求。

记忆中有个特写镜头一直留在脑海中,七年了一直挥之不去,而且愈发清晰。那时我刚进工作室,“郑特”把我们一群学员领进她工作的地方——衢州市实验学校。午后的走廊里到处洋溢着书香,不远处一个小个子男孩一屁股坐在教室门口的地面上,腿上放着一本绘本书,一边翻阅一边咯咯地笑,身边时不时有脚步来往,可是小男孩却如入无人之境,阅读得畅快淋漓。那一幕,震撼我心!那段时间,“郑特”正引领着我们进行“整本书导读”的实践研究,引导我们要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读一阵”为“读一生”。走廊里的那一幕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时时可读书、处处可读书”的境界吗?从那以后,在“郑特”的引领下我带着自己班中的孩子走向了阅读的更深处,自己也随着阅读的陪伴收获了县名师、省教坛新秀等荣誉。诚如大家所言:“郑特”用一个人的力量改变着一群人的观念,丰盈着一群人的精神世界,更改变了我的教育轨迹。

如今我已是一个小县城的小学语文教研员了,我非常幸运自己依然是“郑特”工作室的一员,可以继续跟随着“郑特”耳闻目染更多的教育精彩。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在潜心研究郑特提倡的“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策略。备课、上课、议课,循而反复,不厌其烦,我们在“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天地里流连忘返,收获满满。我相信,跟随着“郑特”的教育足迹,我和老师们一定能向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整本书家长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家长错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家长请吃药Ⅱ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