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经验开展雪花片项目活动

2020-12-28 08:16朱玉清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垃圾桶雪花建构

朱玉清

雪花片是一种低结构游戏材料,雪花片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小班幼儿通过进行一些简单、平面的建构,初步感知、认识雪花片,表现周围事物。中班幼儿不仅多了许多建构技能的需求,同时在游戏中有了更多交往、合作的需要。大班幼儿则更多的是自主探索、建构,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丰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经验。

一、雪花片项目活动的推进与实施

(一)结合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开展项目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开展雪花片项目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幼儿兴趣、年龄特点开展项目活动。鉴于幼儿的建构内容往往是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建筑,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建构事物的结构、造型等特征,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抽象或具象地将事物再现或再造。

在雪花片项目活动开展前,如果幼儿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但相关经验不足,教师则要帮助幼儿丰富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雪花片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大班“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垃圾桶时,幼儿对不同垃圾桶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展开了建构垃圾桶的雪花片项目活动。最初幼儿的认知和经验只停留在造型单一的单桶、雙桶垃圾桶。但通过寻找、观察幼儿园园内、街道旁、小区内的垃圾桶,搜集网上的垃圾桶图片,并和其他幼儿交流、分享、展示,幼儿的经验得到丰富,建构的垃圾桶造型也越来越多样。

(二)主题与项目结合,推动项目发展

主题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可以丰富项目活动的内容以及幼儿的经验。在雪花片项目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拓展幼儿的项目活动思路。有的时候幼儿很快就对项目活动失去兴趣,教师可结合相关的主题内容,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学习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不但有效地丰富了建构游戏的内容,而且让幼儿的观察范围不断扩大,观察能力得以发展。

项目活动中垃圾桶所掀起的热潮很快过去,渐渐地幼儿对垃圾桶不再感兴趣。教师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幼儿进一步推进游戏,让幼儿能再次主动地投入与雪花片的互动中。某天,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垃圾桶,还有哪些东西或人是我们生活中的城市美容师呢?”于是,幼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清洁工人、垃圾车、洒水车、清洁工具等。随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美容师”主题绘画活动,幼儿用画笔表现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城市美容师”,进而又丰富了建构内容。

(三)抓住活动中的问题,及时记录、解决

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幼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帮助幼儿深入开展项目活动的助推器。教师在大班幼儿的游戏中更多的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既要不断地引导幼儿去思考——下一步需要完成什么,怎样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也要不断关注、收集幼儿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有了第一次自主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幼儿自主游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的问题很多,但是有的问题并不能一次得到解决,而到了下一次活动时幼儿很容易忘记之前的问题,而有的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缺少经验的及时分享与巩固,其他幼儿进行时可能会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符号、文字、图画等表征手法将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以便幼儿进行回顾和学习。

例如,幼儿在尝试搭建一个大型的清洁车时,产生了许多关于清洁车的问题:清洁车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清洗清洁车?于是,教师和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记录每次游戏中的问题和作品?怎样分享每次游戏中的好办法?这时幼儿想到了项目日志。我们共同制作了项目日志,将每一次活动中的问题、作品、设计图、收集的图片等记录在日志上,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出现的问题。

二、雪花片项目活动中的支持和引导策略

(一)抓住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推进游戏进程

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看他们平时喜欢哪些事物,引导他们不断关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拓宽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根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制定雪花片项目活动的主题。当项目活动遇到瓶颈时,教师可巧妙地结合班级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联系主题与幼儿生活的经验,引导他们去思考。

(二)关注个体差异,照顾游戏中个别幼儿的需求和能力

雪花片游戏的内容扩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都受幼儿建构知识、技能的影响。有些幼儿的建构技能弱,因此在游戏中容易缺乏自信、畏缩,他们常会不愿参与游戏。还有个别幼儿对于大部分幼儿正在建构的东西不感兴趣,也会出现不愿参与游戏的情况。教师要细心关注这些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并与其耐心沟通交流,细心地引导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逐渐参与到游戏中。

(三)提供充足的结构游戏场地、材料,展示、丰富幼儿作品

幼儿的雪花片建构作品需要足够的场地来进行展示和欣赏,教师要尽量提供比较宽敞、固定的展示场地。例如:我们将雪花片区的柜子和桌面全部用来呈现幼儿作品,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每一次的作品,并设置了“半成品区”来摆放幼儿未完成的作品,以便幼儿下次继续完成。

幼儿是否对雪花片游戏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推进雪花片游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材料的投放既要满足幼儿的需要和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还要照顾到能力差异不同的幼儿。

例如:雪花片建构出的扫帚、簸箕总是太大,与环卫工人结合时比例不协调。这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低结构的半成品材料,如绘画工具、毛根、树枝等,引导幼儿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教师要思考在前,提前考虑到幼儿可能需要的材料,及时进行投放供幼儿操作使用。

(四)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大班幼儿的游戏水平越来越强,同时他们逐渐有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游戏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问题,同时要学会“退位”,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建构清洁车的过程中,乔治小朋友发现车轮和车身很难进行连接,车轮总是会掉。他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没有立即给他答案,而是鼓励他再想想办法。经过不断地尝试,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一是增加车轮数量,二是在车轮与车身中间加雪花片连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原先车身总是塌下来的问题,又解决了车轮总是掉的问题。在之后的游戏中,这次尝试的经历给乔治小朋友增添了许多自信,他也开始尝试帮助同伴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五)展示、分享幼儿作品,培养幼儿自信表达

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班级的环境或展示在雪花片区中去,还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拍照保存。幼儿通过和自己搭建的成果进行拍照合影,会体验到成就感。教师将照片贴在雪花片区中,供其他幼儿欣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拓展建构思路,吸引更多幼儿到雪花片区进行游戏。

教师应改变原来的评价模式,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可以请幼儿对建构过程和最后的建构成果进行简单的分享,也可以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并请全体幼儿共同讨论解决方案,调动全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垃圾桶雪花建构
我心中的《小雪花》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