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出精彩

2020-12-28 06:49钱国芳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台阶玩法轮胎

钱国芳

一、活动背景

自我园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以来,我们通过“同地异构”“一物多玩”等活动形式,在重视幼儿自主探索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我园的操场、沥青路和小树林,废旧轮胎随处可见,这些在大人的眼里废弃的东西,在幼儿的眼里却成了宝贝。幼儿会根据不同的场地特征设计不同的玩法,有的自由滚动奔跑,有的在它上面跳来跳去,有的叠高爬山坡……幼儿是游戏的“主宰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器械玩法、构想游戏情节,这种既有原始生态性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那么作为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就要做好一名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操场上

阳光大课间开始了,我们的场地是在操场上,幼儿尽情地在操场上自由地滚轮胎。只见他们有的手扶轮胎一个劲地往前滚,有的站在轮胎后面使劲地推,有的站在轮胎的旁边两手交替着或者单手用力使轮胎前进,似乎在马路上开汽车。“我超过你了。”“没有,我比你快。”加一边快速滚动轮胎边扭着头直直地盯着周鑫磊,生怕他追上来。谢荧滚着轮胎到了加一的对面。“往后去一点,再往后往后,停!”加一指挥着谢荧,把轮胎向谢荧处推,谢荧推着轮胎走过来,正好甜甜也在旁边,三个轮胎碰在了一起。加一说:“不是用手滚过来,是让轮胎自己滚过来。”旁边的张梦涵和徐子宁看到了他们的玩法也玩了起来,加一提议让张梦涵他们加入进来一起玩。于是6个人集结起来分别站在四周,同时把轮胎向中心用力推过去,轮胎相撞的那一刻大家一阵欢呼雀跃。谢荧拍着自己的轮胎说:“我的没倒。”幼儿继续玩着这个游戏,徐子宁喊着:“再远一点。”“我们现在是六角星。”张梦涵说。最后,在幼儿的“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中结束了游戏。

分析:在大班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居于幕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自主地投入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干涉幼儿游戏,全程都是幼儿自己操控整个游戏活动。操场的场地比较大,幼儿可以在操场上尽情地滚轮胎,虽然动作比较简单,但运动强度比较大,手要用力推动轮胎,在不停地跑动中进行。幼儿自发创想的游戏“轮胎碰碰乐”,从两人游戏到多人游戏,从单一方向到多方位站位,在多变的游戏方式中享受轮胎碰撞的快乐。

片段二:沥青路上

晨间自选体育器械活动在沥青路上开始了。“怎么回事呢?怎么滚不远?”一阵质疑声传来,我决定上前探个究竟。只见周鑫磊等几个小朋友在沥青路边缘的台阶上尝试着滚轮胎,试图让轮胎在仅有10厘米宽的台阶上顺利地滚起来。可是,接连试了好几次,每次轮胎滚一两圈就倒了下去。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周鑫磊说:“差一点,可能太靠边上了。”加一说:“力气不够大,所以滚一下就倒下去了。”幼儿各自尝试着让使轮胎在台阶上能滚得更远的办法。加一把轮胎放好,蹲下来调整轮胎的位置,用力一推,看着滚出去的轮胎说:“好像远了一点。”看着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我也被他们深深地吸引了,就站在一边观察起孩子们探索、尝试的过程,但是每一次滚的距离还是比较短。我走上前说:“让我来试一试吧。”我尝试了两次,结果和孩子们一样。这时候我可以确定,轮胎的直径过大,而台阶又太窄,要让轮胎顺利地在台阶上滚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提议:“轮胎可以继续尝试,但我们也可以换几种材料来试试。”于是孩子们拿来塑料圈和旺仔牛奶罐,探索的激情又迸发了。“牛奶罐在台阶上滚得速度快而且能滚好多圈。”我问:“是吗?大小不同,速度也不同吗?”“是的,牛奶罐小,轮胎太大了。”我又问:“那圈圈最细,是不是就最好滚呢?”孩子们又尝试了起来。孩子体验过后发现,轮胎又重又大滚起来比较费劲,要想滚起来与台阶的接触面必须在轮胎的中间,一偏就会滚下台阶。塑料圈又小又轻滚起来轻松但方向很容易偏,而旺仔牛奶罐与台阶的宽度差不多,成功的次数就比较多。

分析: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的积累过程。案例中幼儿不局限于推着轮胎滚来滚去,而是会利用场地特点,创想不同的玩法。当幼儿拿着轮胎尝试在窄小的台阶上滚动时,反映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进而在反复的尝试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三、反思与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也就是说,学习不能只重结果,而要强调幼儿通过探究和体验,在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升华。案例中的玩轮胎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能根据场地的不同创新出同一器械的不同玩法,能利用操场的宽阔,自由滾轮胎、玩轮胎碰碰乐,能探索轮胎及其他材料怎样在路边的小台阶上滚得远。在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幼儿享受着游戏的快乐。

游戏的过程不是强求幼儿去改变周遭环境或适应规则,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在学中玩、玩中学受到教育启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获得成长。面对幼儿自己提出的“为什么轮胎总是滚到一半就倒下了”的问题,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玩过后的感受,思考及讨论轮胎倒下的原因,比如“用力太小、轮胎摆放的位置不对”等,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答案。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不加干涉,让他们自由探索,凭自己的力量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使幼儿发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或失败,增强了自信心和参与游戏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起内在的学习动机

幼儿的游戏很多时候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开展着,从而使幼儿不敢大胆地创新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当幼儿尝试让大直径的轮胎从细窄的台阶上滚动时,这是他们创造能力和探索欲望的体现。幼儿的判断推理比较直接,他们认为轮胎能在窄小的台阶上滚起来,但在尝试中发现想要滚得远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使幼儿的游戏热情不断高涨。教师接纳了幼儿的各种想法,提供了多种材料,让他们自由去探索,保护了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更具挑战性。当幼儿在操场上形成六角形站位,同时用力把轮胎推向中心,让轮胎碰撞、保持站立,享受碰撞保持轮胎站立的快乐,说明幼儿能发挥自主性,根据场地进行有效的活动。

3.把握有效的对话时机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探索轮胎滚起来的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如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和有意义的反问、追问等,推动幼儿经验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对话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以促进幼儿深度游戏为目的,审慎地判断对话时机。

当幼儿失败时,教师提出“我来试一试”介入游戏,与幼儿展开了对话。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互动,并在共同游戏中巧妙地借助语言推动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当教师发现探索结果与幼儿一样时,鼓励幼儿“找其他物品试一试”,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点和积极性。以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让轮胎、牛奶罐、塑料圈顺利在台阶上滚起来”为幼儿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新的方向,开拓了新的思路。

当幼儿在探索多种材料时,教师提炼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性行为,鼓励幼儿进一步展开深度探索,更加准确地理解并尊重、支持幼儿的游戏表现和个体需求。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把握指导的尺度,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台阶玩法轮胎
台阶
“蜂窝”住进轮胎里
大轮胎,玩起来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暴走的轮胎
向时尚ICON借衣之“花”式新玩法
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