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既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求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实施趣味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主动求知;课堂组织形式
众所周知,数学这一学科有非常强的基础性和逻辑性,由于受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影响,以往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学效果较差。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数学教学方法逐渐增加,增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本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经历,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体验感悟,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方法。
一、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一)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學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主体逐渐转化为学生,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协助者,不再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从旁协助学生自行理解知识点。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不自觉地被吸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及互动十分和谐。传统的枯燥课堂被转化为充满趣味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二)可鼓励学生主动求知
通过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成绩常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学生只会死学,不求甚解,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教学趣味性,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低年龄的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时,理解力较差,通过趣味性教学能直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可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法,使课堂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师把控教学节奏。相较于高年级学生,小学生认知水平还比较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想要学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空间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通过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立体化,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印象更加深刻。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建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趣味性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相关的环境中展开,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生活化的场景,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通过故事抛出所要讲解的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被故事吸引,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二)通过儿歌记忆法进行趣味性教学
小学生十分喜爱听旋律清新优美的歌曲,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变成儿歌童谣,让学生通过吟唱增强记忆力和兴趣。数学卷的答题,有标准格式,许多学生常常丢三落四,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钥匙方法和步骤改编成儿歌,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学习兴趣浓厚,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游戏进行趣味性教学
小学生爱玩好动,如果一堂课一直让他们老实坐着,非常容易出现烦躁、搞小动作等情况。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游戏,使学生通过游戏具备更高的数学意识,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参与度更高。
(四)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趣味性教学
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有十分强烈的好胜心,希望自己可以超过其他人。教师在进行趣味性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期间设置一些竞赛,鼓励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比赛期间,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因为输了竞赛出现失落情绪甚至丧失自信心时,教师需要及时表扬学生的突出表现;当学生因为赢了比赛而出现骄傲自满情绪时,教师需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过分骄傲,导致后续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化设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引进这些设备,教师应该纠正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错误认识,拓宽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便学生未来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视频、彩色图片等。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无形中被吸引到数学情境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动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推出了微课。微课将多媒体教学更加具体化,其作用原理是提取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不会因为对知识掌握不佳而出现学习障碍的问题。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所学习的知识,最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都十分有必要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富有自己特色的答案。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思考,学生们可以得出多元化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对每一种答案进行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或掌握解题技巧。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只重视考试成绩,还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数学课堂具有更浓厚的趣味。
综上所述,在开展趣味性数学教学时,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更佳,学生才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在趣味性教学中积极融合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燕.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与写,2020,17(1):184.
[2]潘培琛.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1):40.
[3]张玉媛.浅谈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9(4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