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道法课堂预防校园欺凌

2020-12-28 02:15潘培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校园欺凌教育

潘培秋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频发,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发社会问题。道法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在道法课堂进行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分析,结合教学实例启发我们如何巧借道法课堂预防校园欺凌。

【关键词】校园欺凌;道德教育心理健;教育;法治教育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1]。光从校园欺凌定义的界定,可以感受到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和家人带来的痛,他就像一把刀子,刺痛了我们,刺痛了整个社会。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2019年4月15日,在河北广平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从网友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出,有多名同学爆踹一名女孩,并将脚放在女孩头上来回“碾压”。然后这些施暴者逼迫女孩喊“刀哥”“爹”“娘”。2019年5月1日,14岁学生遭5名学生殴打致死,5名施暴学生中,有3名与被害者同村。[2]校园欺凌,触目惊心,不仅直接伤害受害者的身体,还深深地刺痛了他们的心灵,留下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校园欺凌事件屡屡禁不止,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预防校园欺凌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发挥道法课堂的育人价值,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知法守法,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利用道法课堂预防校园欺凌。

1、在教學中重视道德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们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的提高有直接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3]做出冷漠、暴力的行为的孩子往往道德缺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在上八年级上册《尊重他人》一课中,我引用了校园欺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女学生朱某伙同四名女生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期间还脱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学的衣服予以羞辱,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视频,事后还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进行了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4]

设计问题:(1)材料中欺凌者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结合材料,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设问(1)让学生知道殴打、辱骂、羞辱他人等行为是没有关爱他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并让学生设身处地,通过追问,如果你是被欺凌者,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到被欺凌的心情,为下一步学会尊重他人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设问(2)让学生学会在行动上如何尊重他人: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他人的人格。材料中欺凌者的行为没有尊重被欺凌者的人格。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材料中的欺凌者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受害人的处境,理解被欺凌者被施暴的痛苦心情。

通过对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也让学生知道校园欺凌中的一些施暴行为如殴打、辱骂他人、羞辱他人、传播受害人被欺凌的视频等等,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从中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学会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与否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心理不健康的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心理的人容易引发暴力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发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欺凌施暴者往往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把施暴行为当做是发泄的方式。在上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一课中,我设计了“优点大轰炸”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优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接纳自我,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

《做更好的自己》一课中,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接纳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包容他人。通过书本第33页探究与分享的活动,设计了这一环节:(1)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会接受;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想回避、掩饰。

有些不完美,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接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不完美,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能接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纳自己的全部是不是很难做到?你有没有好的办法和同学分享?设问1,让学生大胆地承认并说出自己不完美(缺点),学生能够直视自己的缺点,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但是当学生能够勇敢说出来的时候,有助于学生接纳自己,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应该学会包容他人,接纳他人的不足。

通过上面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认识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同学的优点,学会用宽容之心接纳他人的缺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在教学中重视法治教育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道德和法律的缺失,对于欺凌者而言,他们以为打了他人只是受到一点的批评和惩罚,对于被欺凌者来说,不懂得用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理的诉求和愿望,因此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有其必要。在上《法不可违》这一课中,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生活中,团结同学,不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在上《预防犯罪》这一课中,分析欺凌者实施欺凌的原因,了解犯罪的后果,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乐交诤友,善交益友,不交损友。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远离犯罪。在上《善用法律》一课中,引导学生遇到校园欺凌,及时告诉家长、学校,学会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延伸到生活中,当看到有人遭到欺凌的时候,我们也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欺凌行为斗争。

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超越了法律的底线,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从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预防校园欺凌,也是道法老师的责任。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巧用教材,在道德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规范自身的言行,学会尊法守法,从而逐步减少校园欺凌的行为和现象,为每一位孩子创造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2017-11-23

[2]网易号.《少年的你》破十亿:有些杀人犯手里不沾血 [EB/OL].https://dy.163.com/article/ET2E5N7H0542AJ7F.html,2019-11-03

[3]任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06

[4]北京打响“校园欺凌”案件第一枪,校园欺凌案件从此再无姑息迁就[EB/OL].http://k.sina.com.cn/article_6377841897_17c2624e9001002cjr.html,2017-12-24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金山谷学校)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校园欺凌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