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
摘 要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广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抗日活动。在此背景下,福建协和大学的师生也积极投身抗战,他们的努力在该校出版的期刊中有所呈现。本文通过整理期刊中的史料对福建协和大学学生组建的抗日社团——反日救国会进行研究,展现福建协和大学师生抗日活动一个缩影。
关键词 福建协和大学 反日救国会 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范围的抗日浪潮高涨,在此背景下,福建协和大学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如先后成立多个抗日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战宣传,响应号召投身抗战前线。从现有成果看,学界对此已有一定关注,如黄新宪:《抗战时期的福建协和大学师生》[1],彭淑敏:《为国育才 自强不息——抗日战争时期的福建协和大学(1938—1945)》[2],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3],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4],黄涛:《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5],这些成果对福建协和大学的抗日活动多有阐明,揭示了福建协和大学的抗日活动的广泛性和多层性,对于从整体上认识和评价福建协和大学的抗日活动提供了诸多启示,然而就具体和微观层面而言,有关该校抗日社团的研究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馆藏期刊中相关史料的梳理和挖掘,以福建协和大学反日救国会为研究对象,揭示该组织成立的背景、结构、宗旨、活动及解散过程,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福建学生抗战社团问题的研究,提升館藏福建协和大学相关史料的价值。
一、反日救国会成立的背景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随后,日本关东军轰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全国各大报纸就对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世界为之震惊,国人为之叹息。”[6]事件爆发后,全国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举行游行示威,反抗日本侵略,如九一八事变后,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全国学生抗日救国会议,当时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广州、武汉、福建、山东等省市都派出了自己的学生代表参会。会议成立了“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总会”以加强对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领导[7]。福建省内的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也风起云涌,“9月25日福州各中小学联合召开反日救国运动大会,号召全省学界人士投入抗日运动,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并且要求福州师生员工一致抵制日货,加强军事操练,时刻准备抗日杀敌。9月30日,福州学生又召开反日救国大会,号召热血青年奋起,坚持抗日斗争。”[8]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州高校纷纷建立反日救国会,福建协和大学学生也响应此号召成立了类似组织。
二、反日救国会成立的经过
1931年出版的《福建教育厅周刊》刊载了《福建教育厅全省各级教育机关抗日救国实施方案”》一文,其中第二部分记载了:“本省各中等学校教职员学生校工应在当地党部及政府指导之下组织某某学校抗日救国会热烈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其工作可分为宣传、义勇军训练、对日经济绝交、研究设计等部,各部工作大纲及实施事项分别规定如后。”[9]在《协大半月刊》反日运动新闻中记载一则《反日救国运动中之新闻片张》:“本校为本省最高学府,平日对于爱国运动极为热诚注意,而且每能以根本解决之精神提出对付。此次日本帝国主义者,乘我中华各省水灾风灾,救死扶伤不暇之际,妄动干戈,犯我国境,东北一带痛遭蹂躏侵略,屠杀人民掠夺财物,奸淫妇女,凡属兽性行为,无所不用其极,我中华无故受此空前奇辱,万世浩劫,莫此为甚,谁无血气,其能不怒发冲冠,切齿痛恨哉。本校学生自治会哀鉴及此,爰即协同校内教职员组织反日救国会负责办理一切反日救国事宜。全体于负辱忍痛时,矢心矢志誓复国仇。兹将日来该项运动进行经过略志一二以饷国人,万祈各界共起赴难,国是挽频,在此一着,呜呼哀哉!”[10]在此,第一次出现了反日救国会的字眼,也交代了建立此组织相关背景。根据期刊记载可推断,福建协和大学反日救国会应在1931年10月7日之前成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全体学生选出的代表四人(沈省愚、林兴良、林元溪、王师复)、学生自治会代表三人(吴士衡、宋尚和、陈庚荪)、教职员党义研究会代表三人(曾克熙、李宜瀛、杨锡圭)。反日会成立后,制定了该会的工作计划。“该会成立后,当即积极拟工作计划,以便于分期进行,该项计划,据闻系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作计划为救急之务,重在临时宣传,唤醒民气,其集中地点在本校附近之乡村,第二期工作计划为治本之务,重在持久反之工作,研究对付日本之根本大计。”[11]根据工作计划,“急救工作分为三日进行,第一日为十月七日,全体学生并教职员共分为三十大队,每队,担任驰赴数村宣传,第一日各队特备红色纸联印反日标语:‘日本杀我民占我地 杀你日本三千刀 同胞食其肉寝其皮 雪我中华万古仇。该项红色纸联系用以替代普通标语,既美观,又能适合乡民心理,故按户粘贴时,乡民极表欢迎,争相查问该对之意义,同学于此时便号召乡民做宣传演讲。第一日到之乡村共百余,乡民临场听讲者无数;第二日为十月九日,本日宣传工作系用个别谈话式,由同学分向乡村与农民个别谈话报告此次日本侵略东北三省之经过,及我国民对此国仇应具之态度,简为叙述乡村均览愤激,所到之乡村每日乡民狂呼大叫曰:‘日本仔,确实欺负我们太够又曰:‘要亡,大家要性拼他一拼,要死齐死。亦可见民气受同学宣传后,帛张之一班也,本日同学分带标语,画报四处粘贴,民众争先想后往观,至形热切。第三日为十月十二日,系向城市居民宣传,集中点在仓前山,外人居住一带,本校同学带赴粘贴之标语除普通用者外,复备英文布标语四大幅,中写标语如次:1.Down with Violators of world peace;2.Down with imperailism;3.I eaques Intervention wanted;4.Appeal for Justice”[12]。
计划中提到的治本之务,以“治本工作之预备”进行说明:“该项工作须以远大之眼光,下澈始澈终之决心,一切计划又须有整个之筹谋,以收前后一致之劳。故拟于本次大宣传后再作从长计议,内容如何未得而知。”[13]
1931年10月14日,协大反日救国会形成了该组织的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各科科员。协大反日救国会还明确了各科的主要任务。研究科:组织一个日本研究会邀请同学自由参会,并于图书馆拨出一书架将馆内所有关于日本研究之书籍排列以资参考;讲演科:组织讲演队按期分向本校附近乡村如魁岐、下岐、廉浦等乡作反日宣传,每次备有标语、传单、壁报等以引起乡民之注意;出版科:拟出反日运动特刊,两期材料正在搜集中;戏剧社:拟往省会作公开表演,已托由青缘社积极筹备一切;文书科:发表各次会议议案,并将会务进行经过时向省总会报告,并于各报馆联络;会计科:拟定本会预算,并募集本会经费;事务科:办理本会临时各种事务;青年科:加紧本校军事训练,组织学生义勇军,计分两大队,除原定训练时间外,每队每星期另加三小时操练;救护科:组织救护基本队,先以三人为限,在相当时间内积极给予急救之普通常识,训练毕由三人转向同学募集救护队,分别训练。
反日救国会成立以后,对前期尚未明确的治本工作进行了筹划。“爰于第六次常会举行时特派总务部长会同研究及出版两科拟定具体草案,该项草案经于十一月十六日第七次会议时提出报告,旋由大众讨论,佥 认该草案尚属可行,当即議决通过照办,兹将该草案附录如左。”[14]草案的内容分为原则、工作种类、工作分配法三个部分:
原则方面:一、以民众公民教育与乡村生活的改进为本校救国运动的中心。二、校内各项活动均以此种运动为依归。三、先定魁岐乡为工作对象,并在可能范围内兼下岐乡事业。
工作种类:(甲)在魁岐:一、油印土腔刊物,内容以简易为原则。二、每月两次举行公开聚会,秩序分以下数种。(一)演讲会: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农业改进、公民常识;(二)幻灯演讲;(三)电影;(四)戏剧,本校戏剧团表演,指导小学儿童表演;(五)音乐会;(六)露天电影;(七)时事。三、创设民众教育馆,内置报纸地图、各种图书及娱乐品——棋乒乓。四、研究乡村生活各方面。(乙)下岐乡:一、分派刊物,二、每月举行集会一次。
工作分配法:为了实行反日救国会的各项措施,教职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提倡节俭,抵制日货。“教职员提倡穿着制服,本校学生组织反日救国会,全体教职员热烈参加,共同努力标识一致。经过情形均经本刊录志最近教职员为提倡实行俭朴生活,抵制外货,实用国货起见,决定全体改穿制服,布料须以纯粹国货裁制。式样系采用学生装。闻已托由王调兴、李宜瀛二君负责搜寻布样,再交全体酌定,即便付制云。”[15]
三、反日救国会的被迫解散及意义
“自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劫掠我国东北的事件后,举国人民普遍掀起了反日的斗争;福建省内各地亦是一样。但蒋介石政府处处压迫人民这种行动,同时肆无忌惮地在进行争权夺利的内战与反共。”[16]
1932年5月5日,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蒋介石南京政府承诺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在此协定的影响下,蒋介石开始全面禁止抗日,取消各种抗日社团。1932年福建协和大学“救国十人团组织新闻”中记载:“本校自前学期组织反日救国会以后,各种救国计划均经全体教职员学生协力办理已略具端倪,本拟继续进行,冀得效果。熟料反日救国会近被政府取缔,禁止进行。”[17]
福建协和大学反日救国会迫于形势被解散,但是在其成立之后,有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方案,积极发动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抵制日货,尤其是针对协和大学的地理位置确定了把乡村宣传作为重点,对于凝聚福建协和大学的抗日斗志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后续各抗日社团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新宪.抗战时期的福建协和大学师生[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4):42-44.
[2]彭淑敏.为国育才 自强不息——抗日战争时期的福建协和大学(1938—1945 )[J].民国研究,2013(1):75-95.
[3]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4]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福建协和大学史料汇编[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5]黄涛. 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6]董学升.九一八事变及东北沦陷后国人的反应[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2):85.
[7]林鲁文. 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历次高潮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60.
[8]肖学信.九一八事变后福建学生的反日爱国斗争[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4(4):33.
[9]福建教育厅全省各级教育机关抗日救国实施方案[J].福建教育厅教育周刊,1931:24.
[10][11][12][13][14]反日运动新闻:反日救国运动中之新闻片张[J].协大半月刊, 1931,1(19):6,6,6-7,7,9.
[15]校务概况一束:教职员提倡穿着制服[J]协大半月刊,1932,2(3):7.
[16]徐天胎.福建民国史稿[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147.
[17]救国十人团组织新闻.[J]协大半月刊 19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