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常被形容为海底森林,但科学家发现它们衰亡的速度远远超过亚马逊热带雨林。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这里约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2017年3月,科学家发现,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的大部分珊瑚礁在2016年已被过热的海水杀死。
在2016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白化事件后,数以百万计的珊瑚死亡,往后一年又出现另一次规模较小的白化事件,令当地两年共之内一半珊瑚消失,这表明人类造成的海水暖化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
温度只要上升1℃~2℃,就会使珊瑚共生藻排出而失去颜色,结构变得脆弱。当海水冷却,白化可能会复原,但发生得越频繁、持續的时间越长,无法恢复的风险就越大。科学家一直担心,长此下去大堡礁所有珊瑚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消失。
不过据《卫报》近日报道,最新刊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挺过2016年白化事件的珊瑚,有较高抗热能力,亦能在2017年事件中存活下来。
詹姆斯库克大学珊瑚生态学家Terry Hughes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1998、2002、2016及2017年的大堡礁白化事件对当地珊瑚造成的破坏程度。团队发现,自1998年以来,只有7%大堡礁面积避过所有白化事件,61%珊瑚曾至少一次遭到白化严重破坏。
本年较早前,团队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曾指出,2016年白化事件造成大堡礁大规模死亡,北部珊瑚礁最受影响,该区部分位置甚至再无珊瑚生长。
这次研究则发现,2017年大堡礁附近海水温度,虽比2016年更高,但珊瑚死亡率却较低,主要是因为2016年事件中,较脆弱珊瑚已被高温杀死,剩余的都是较强壮、抗热珊瑚品种,而这亦改变了当地珊瑚品种组合。
团队称这为“生态记忆(ecological memory)”,并将之定义为过去如何影响当前生态系统发展的能力。团队相信,生态记忆对于理解物种如何应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反应,也是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彻底改变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着每次事件发生间隔的缩短,生态系统对每次新事件的反应,越来越可能取决于近期受影响的历史。
Hughes指出,发现始料不及,亦突显人类要拯救全球珊瑚礁,必须先减排碳。另一位参与研究的科学家Andrew Hoey亦提醒,大堡礁何时再出现白化,只是时间问题。但若极端天气变得更频繁,珊瑚生态回复将会变得更困难。
此前有科学家就指出,大堡礁2050年保育计划(避免将大堡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目录》之中,当中措施包括改善水质、禁止在大堡礁保护区范围弃置垃圾等)目标无可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