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穿山甲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升级的背后,反映的是这一古老哺乳动物遭到大肆捕杀而陷入濒危的境地。并且,在最新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无论是保护升级还是药典除名,对于濒危物种而言,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活得比大熊猫还濒危的穿山甲
山甲具有药用价值的说法由来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就记载称其:“鳞可治恶疮、疯症、通经、利乳。”因此,穿山甲的鳞片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良药,这也直接导致了它们濒临灭绝的命运。
中国中药药材市场对穿山甲甲片的大量需求,让贩售甲片成为暴利行业。2016年甲片市场平均价为每公斤7600元,零售价可高达18800元,仅仅几年价格涨了近一倍。
由于我国一直加大对于非法捕獵穿山甲的惩治力度,甲片贩售商转而向国外寻求货源,这又促使非洲、东南亚等国不法分子对穿山甲的大量非法捕杀。再加上穿山甲生长缓慢,繁殖力较低,每胎1仔,进一步加剧了它们在全球的濒危程度。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特有物种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已经下降了88%至94%,栖息地内的种群密度已低至每平方公里0.056只以下。我国华南原有的穿山甲产区,至少有50%以上已经成为罕见或濒危绝迹区。
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中华穿山甲正式评定为“极危”。而同样是IUCN名单,大熊猫在2016年已被从濒危降级到易危。因此,穿山甲的珍稀程度已超过了国宝大熊猫。
让人遗憾的是,数十年来,人们通过人工繁育以提高穿山甲种群数量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原因主要是其生存环境难以模拟,食物获取困难,患病率高且难治愈。
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有100多家动物园饲养过穿山甲,但是绝大多数在饲养几天后便死亡,很少有超过6个月,极少数能存活2-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穿山甲多死于出血性胃溃疡、肺炎等。当前,对穿山甲的获取仍依赖于野外种群。
对于此次除名,社会各界普遍表示欢迎。从现代医学眼光来看,穿山甲的鳞片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它的成分和人类的指甲毛发没有本质区别。事实上,目前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穿山甲具有药用价值。
柳暗花明又一村:穿山甲的平价替代品
受拥有数千年历史且流行至今的中医传统观念影响,作为贵重材料,穿山甲甲片在中医药市场始终受到追捧。不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猪蹄甲与穿山甲物质成分相近,氨基酸含量成分相似,药理作用无显著差异,且安全无毒。在猪蹄甲与穿山甲的催乳、抗炎等药理作用动物试验中,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只要正确加工处理,猪蹄甲在活血、通经下乳、消痈等方面的药效,完全可以代替穿山甲。
此外,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王承德曾指出,在风湿治疗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其实很多,不一定要用穿山甲片。现在,他在临床上经常用蝎子、蜈蚣、地龙等代替穿山甲。
比起穿山甲的所谓药用价值,穿山甲的生态价值更应受到重视:穿山甲食量较大,主要以白蚁为食,有“森林卫士”的称号。据统计,1只穿山甲可保护16.7公顷森林免遭白蚁侵蚀。因此,穿山甲在控制白蚁数量,保护大型堤坝、森林、维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方面有很大益处。
此次连同穿山甲一起被从最新版《中国药典》除名的还有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三个品种。前两者被除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发现它们存在肾毒性,而后者则是因为处方中含有夜明砂(蝙蝠类动物的粪便)。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相信,随着此次穿山甲从药典中除名,并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的生存环境及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同时,我们也恳请读者朋友们一起关爱穿山甲,切勿使用任何含穿山甲成分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