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潮风与中国风插画设计异同之处

2020-12-28 03:02丁燕
丝路视野 2020年28期

丁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出现,插画设计也是其中之一,它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强大的消费市场。国潮风插画和中国风插画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通过中国元素插画在各方面的异同来考察和探讨中国元素插画在不同领域风格中的运用,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传统元素,更好地发展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受众树立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国潮风插画 中国风插画 异同点

一、中国风与国潮风插画

中国风也可以称为古风,即古风插画。这类型的插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绘画的主体、人物、服饰、装饰和场景元素的表达方式上都与中国古代的风格有关。传统的装饰元素、图案、场景等都是中国风插画中经常用来表达画面情景的,在中国风插画中,也经常使用中国画的渲染和写生的传统表现手法,以及壁画讲故事的表现方法。插图画家用最直接的视觉艺术向人们呈现古老的文字、故事和思想。

二、中国风与国潮风插画的相同之处

(一)创作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风插画和国潮风格插画的主题和表现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形态的整体表现,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不断的积累、探索创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积累,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被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吉祥图案、书法和绘画、诗词和歌曲、篆刻、青铜瓷器等。

(二)情感本质

整体的创作要素和相同的文化背景给两种风格的插画提供了相同的情感特征。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到最美好的祝愿。例如,好的天气,人们的生活幸福、平安。

三、中国风与国潮风插画的不同之处

中国风插画在深层精神上与国潮风格的插画有着共同的情感表达和深层的创作灵感,但在外在表现上仍存在诸多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表现形式

这两种类型的中国元素作为插画的主题风格,运用不同的技法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就整体画面氛围而言,中国风格的插画画面表现趋向于优雅与融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温馨与优雅的魅力。相比之下,國潮风格的插画更有激情和活力,在这种风格中,中国传统元素往往摒弃以往的娴静气质,成为活泼可爱的潮流元素,在整体上更富有流行文化的味道。

(二)构图方面

中国风插画的构图对焦点透视不注重,不强调物体对自然光影的变化,也不拘泥于物体相同的外在形象,但更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人物本身的透视大多以平视为主,而人与景物往往采用遮挡和距离来安排画面的层次关系,以表达物体之间的远近。其最大的特点是留白和对比,留白是空白的广泛应用,使观者产生联想。对比就是用各种矛盾相互映衬,突出主体。形象、色彩、线条、位置、空间的对比产生一种力量和活力,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国潮风格往往选择一种完整的方式来整合许多元素,使其充满活力和欢乐,或选择突出主要元素,充分展示细节。特别是,在国潮风格设计的插画中,突出主要元素的方式是采用欧美潮流插画中常用的放射状构图。

(三)色彩方面

中国风插画的颜色大多是一个色系,画面主要是以冷色调或暖色调为主,形成颜色之间对比。画面中相邻的颜色运用较多,画面色调和谐、层次丰富,很少有强烈的互补色对比,在色彩设置上主要以浅色为主,给人简单、清新、绚丽和平静的感觉。在画面色彩上,中国风插画的色彩往往使用中国传统色彩,整体饱和度不高,充满意境美,画面寓意悠长,富有想象力。

相比之下,国潮风格的插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大胆。在这种类型的插图中,色调的整体亮度和饱和度更高,给人以生动的视觉体验。画面中经常使用亮黄色、红色、橙色、湖蓝色等颜色。虽然保持了中国传统色彩的丰富特征,但却依靠高饱和度、对比度等表现画面的不同氛围。当观众欣赏这种插画时,他们会有一种活泼奔放的感觉,画面充满了活力。

(四)创作思维

中国风插画的创作内容是人们对古代历史、事物和人物的感知和再现。所创造的图像都体现了插画家的独特个性,表现了真实的自然情感,运用色彩、线条、肌理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画面,表达出古风的韵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视觉体验。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品质,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奠定了基础。在当代插画设计中,要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传统文化元素要进行总结、提炼、修改和应用,使其符合当前公众的审美观念,以便设计者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出符合当下插画设计趋势并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式”插画。同时,在使用这些传统元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任婉卿,包琳.中国风插画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J].设计,2019,32(09):29—31.

[2]张悦.浅析国潮设计思路在博物馆文创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