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筱菊
【摘 要】《抓住时机》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于195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视角解读小说中主人公威尔赫姆在经历生活的种种苦难和内心的创伤之后获得重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分析威尔赫姆的内心独白、反思、回忆及人物对话,来揭示外部现实生活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影响,并透过人物心理的变化来反观客观的现实世界。威尔赫姆在失去事业、家庭、金钱和爱之后,并未屈服于命运,而是在泪水之中产生顿悟,寻找心灵的自我回归,并获得重生。
【关键词】《抓住时机》;心理现实主义;顿悟与重生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178-03
索尔·贝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76年获“普利策小说奖”,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抓住时机》,贝娄用娴熟的语言巧妙地刻画了主人公汤米·威尔赫姆面对生活、家庭、事业的种种问题时的精神困境和心理历程。威尔赫姆失去工作以后,面对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像孩子一样依赖父亲阿德勒医生,期望在经济和心理上从父亲那里获得帮助,然而父亲的无情拒绝和漠不关心让他陷入孤独与屈辱之中。他异化于自己所爱之人,他的父亲、妻子和孩子,生活在痛苦与疏离之中。精神上的创伤使威尔赫姆把目光转向汤姆金医生,试图获得精神上的帮助和慰藉。汤姆金医生狡猾怪异、口若悬河,说服威尔赫姆把仅有的一点钱交给他去投资股票市场,给他描绘了一幅赚钱的美景。天真的威尔赫姆半信半疑,却深陷其中,把仅有的700美元交给汤姆金医生,进行买卖黑麦和猪油的生意,结果血本无归,此时汤姆金医生已不见踪影。他又一次遭遇了重大的创伤,失去了最后的金钱,他的心理寄托消失殆尽。威尔赫姆在寻找汤姆金医生的时候,被人流挤入一家殡仪馆。他触景生情,在一个陌生人的葬礼上,由轻声啜泣到大声哭泣,把自己淹没在无尽的绝望与泪水之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内心的巨大压力,泪水冲刷着他的屈辱、痛苦、悲伤和无奈。在小说的结尾,贝娄描写鲜花、灯光、音乐这些积极乐观的意象,暗示着威尔赫姆从苦难中获得救赎,他对人生还存有一丝希望,他开始反思人生,寻找自我,获得重生。
一、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吸取了传统小说的经验,力图在表现技巧、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对小说这门艺术进行了新的尝试。小说反映的对象和表现的题材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从客观环境转向主观精神,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生活。经过革新和发展,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强调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和描写。詹姆斯运用词汇及修辞手段力图把人物细腻的感受或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时,给读者呈现一个更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他对人物心理和意识的细致分析和描写,他被认为是美国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
作为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潮,心理现实主义也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创作方法,包括“心理”和“现实”两个方面:一方面,心理现实主义通过人物的心理反映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心理内容的描写又与客观现实相结合,在创作中使客观的现实世界和主观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詹姆斯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心理描写的方法,创立了独特的人物心理描写技巧。”[2]心理现实主义用文字来捕捉复杂的心理活动,将人物的意识始终保持在一个有条不紊的层面上,通过对话、心理活动以及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透过人物心理的变化来反观客观的现实世界。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人物意识的跃动、内省经验的表述,来表现主观的真实,并借以间接地感知社会现实。”[3]
二、疏离与创伤
贝娄将主人公大半辈子的生活经历浓缩为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给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他一天之内失去了金钱和爱之后内心的痛苦、失望与创伤。通过对主人公威尔赫姆的内心独白、反思、回忆的心理描写和叙述,来揭示周围的外部现实对他的影响,透过威尔赫姆的内心世界来反映外在的社会现实。
威尔赫姆回忆起当年自己不顾一切离开宾州州立大学去报考电影演员的经历,“他发现他有必要去回忆真实事件的疯狂过程:我怎么可能是那样的蠢货,什么准备也没有,仅仅凭借运气和鼓励就走了?”[4]35尽管好莱坞的经理人威尼斯暗示他不适合当演员,他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即将承受的风险,但他仍努力为自己的选择辩解,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好莱坞生活。“经过大量的思考、犹豫和争论之后,他总是采取被他无数次否定的做法。他认定到好莱坞去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然后他去了。”[4]44他把自己抛向不确定的未来之中,并将自己更名为汤米·威尔赫姆,幻想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成为全新的自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摆脱过去的束缚,期望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当他到达西海岸的时候,他才明白自稱是星探的威尼斯的推荐根本就是死亡之吻。但他却用谎言来欺骗父母,“威尼斯说我要是不去就是对不起自己。”[4]45他担心的是自己重新回到学校之后的处境,他请求威尼斯不要放弃他。他生活在自我折磨之中,他承受着自己的自由选择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他不得不为他的错误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之后他选择从事销售工作,但因公司人员变动让他心生不满,他选择离开公司。失去工作后,面对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他希望从父亲阿德勒医生那里获得金钱上的帮助,他告诉父亲自己最近境况不佳。在繁华的纽约大都市,威尔赫姆和父亲阿德勒医生所住的酒店叫“Gloriana”,意为“辉煌”。当他去酒店大堂取邮件时,他心想“一切都不错”[4]23。他的父亲长期生活在这里,有着不错的声誉,退休后有着可观的财产。他像孩子一样依赖父亲,期望得到父爱与同情,帮助他摆脱经济危机。但阿德勒医生仅仅点点头,他像从前对待他的病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对儿子的请求漠不关心,拒绝给儿子一分钱,对自己所拥有的金钱不愿放手。面对父亲的充耳不闻和无情拒绝,现实让他难以接受,在酒店里人人崇拜的纽约最好的医生之一竟如此的冷漠和自私,他感到巨大的悲伤、屈辱和失望。贝娄描写了威尔赫姆的内心独白,“他已经失去家庭观念了吗?”[4]31父亲的疏离让他遭受了心灵的创伤,现实带给他无尽的迷茫与失落。在旅馆里,父亲经常对另一个老人吹嘘“我的儿子是销售主管……他的收入大约到五位数了。”[4]33而实际上,威尔赫姆是家族中唯一一个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人,他的父亲刻意隐瞒这一点,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面对这样一位爱慕虚荣的父亲,威尔赫姆承受着巨大的伤害,他回忆起曾经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在我年轻的时候,爸爸从来都不是我的朋友……从来没有给予过我多少关心。”[4]34内心对父亲形象的回想暗示出他从小缺失的父爱和精神依靠。
妻子玛格丽特不愿与他离婚,但要求他支付两个孩子的抚养费和两份保险单的保费。对于儿子威尔赫姆的压力,他的父亲说道:“你过于大肆渲染你的问题,你不应该把他们变成一种职业,我有权利不理会。”[4]70父亲刻薄的话语让威尔赫姆深受打击,家人无法带给他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他未能得到父亲最基本的关心和安慰。父亲接着说:“我告诉过你停止给她这么多钱……我打赌,她肯定是那个保险的受益人。”[3]71这样的话语进一步刺痛着他的内心,本想从父亲那里获得理解与同情,而现在他感受到的是屈辱与冷漠。
三、顿悟与重生
面对事业的失败、家庭的压力、父亲的冷漠,威尔赫姆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汤姆金医生成为他精神上的寄托,他希望汤姆金医生能够帮助他走出经济困境,走出焦虑和痛苦的深渊。汤姆金医生鼓动威尔赫姆投资股票市场,五五分成做黑麦和猪油投资生意。他诱惑威尔赫姆,“你可曾想过人们在这个市场上赚了多少钱?我知道一些人,每个星期都要赚五千、一万块。”[4]29汤姆金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说服威尔赫姆把仅有的700美元交给他,告诉他只需要开一个小额的账户就可以进行猪油的买卖,而自己只出了300美元。对于自己的选择,他内心充满了迷茫与犹豫,希望能够获得父亲的同情和肯定,希望在投资股票市场中赚到可观的金钱来帮助他承担起来自妻子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摆脱生存危机。心想“如果我能求助于汤姆金医生的话,至少他同情我,设法帮助我,而爸爸不想被打扰。”[4]31。威尔赫姆将对父爱的渴望转移到汤姆金医生身上,以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他将此事与父亲分享,而父亲阿德勒医生则警告他要提防汤姆金医生。父亲如此超然的态度让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对父亲敞开心扉,却未得到应有的理解。纵然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但他依然为父亲考虑,“上了年纪的人必然会改变,他们有一些困难的事情要考虑。是时候了,我不再觉得还是他的孩子,他的一个小儿子。”[4]32他并未指责父亲的所作所为,而是以博爱之心表示理解,他依然深爱着他的父亲。面对现实,他并未完全失去信心,从此堕落,而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继续面对生活的挫折,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精神独立。威尔赫姆在经过信与不信的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了把仅有的一点钱交给汤姆金,期待从中得到一笔稳定的收入。
在股票市场上,当看到黑麦价格暴涨时,威尔赫姆希望在获利好的时候退出来,汤姆金却认为他不应惊慌失措。他告诉威尔赫姆:“我相信你父亲告诉过我的,说他有一些钱留给你。”[4]126以此来混淆他的想象,同时向威尔赫姆讲述自己捏造的与妻子的谎言故事。此时汤姆金让威尔赫姆带养鸡商人老拉帕波特先生去购买雪茄。威尔赫姆抑制住内心的愤怒,他对自己说:“我在他的背上,我赌了七百块钱,因此我一定要铤而走险。我必须与他同进退,已经太迟了,我不能退出。”[3]131他开始独立地思考,他需要为自己当时的错误选择承担代价。当他们重新返回经纪人事务所时,猪油的数字跌到零点一九,下跌了二十个点。黑麦已经跌回之前的价格,威尔赫姆失去了卖掉它的机会,他并未抓住时机。此时此刻,他恍然大悟,自己已经被狡诈的汤姆金医生欺骗了,失去了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血本无归。面对谎言和投资的失败,他对自己说:“我不会在这些人面前哭泣。假如我在他们面前像个小孩一样控制不住感情,我就太该死了。”[3]151威尔赫姆的内心独白暗示着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选择,即使面对失败,也只能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坚强起来。他努力地去寻找汤姆金医生,找回自己失去的金钱。
威尔赫姆在寻找汤姆金医生的时候,被人流挤入一家殡仪馆。他触景生情,在一个陌生人的葬礼上,由轻声啜泣到大声哭泣,把自己淹没在无尽的绝望与泪水之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内心的巨大压力,泪水冲刷着他的苦闷、焦虑、悲伤和无奈,满足“心的终极需要”[5]。在小说的结尾,贝娄描写到“透过泪水迷濛的眼,他心醉神迷地看着鲜花和灯光融合在一起;海浪似的音乐在他耳边回荡着。当音乐声向他涌来时,他很高兴能把自己淹没在人群和泪水里。”[4]154小说中鲜花、灯光、音乐这些积极乐观的意象,暗示着威尔赫姆从苦难中获得救赎,他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对人生还存有一丝希望,他开始反思人生,寻找自我。他对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和经历的遭遇有所顿悟,在过去的人生中,他在精神上过度依赖他人。此刻,他以泪水来释放自己长久以来的压力、屈辱和痛苦,他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让自己走出精神困境。
四、结论
威尔赫姆在经历生活的痛苦和内心的创伤之后,在泪水中顿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坚强,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过去的人生中,他期望从他人身上寻找精神的寄托和慰藉,试图获得他人的同情。泪水洗涤着他的内心,他开始顿悟,他应该独立慎重地做出选择,抓住时机,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应该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能力,让自己走出精神困境,摆脱生存危机,获得重生。
参考文献:
[1]高翔.心理现实主义及其奠基人亨利·詹姆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2]索尔·贝娄.抓住时机[M].胡晓苏,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23-154.
[3]张怀久.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及其理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
[4]魏新俊.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J].XINWEN AIHAOZHE,2010.
[5]Ronald Gottesman,et al.(e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