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刚 蒋士鹏
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三大领域。自2010年以来,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中药材是原生药材,是制作一切中药产品的原材料和基础,在中药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占比超两成,年产值约6000亿元。在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药材主要依靠野外采摘,药材质量好,但产量有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依靠野外采摘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药材要逐步推进规模化的人工栽培和种植。因此寻找适应农村气候条件,又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中药材,开展农村人工栽培或种植,是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子。以金华为例,目前,种植发展的石斛、白术等中药材,已形成一定规模,在推进农村致富的过程中已发挥出巨大作用。
金华市野生药用资源分布情况
为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为金华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贡献力量,金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挥自身专长,联合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中药所等技术力量,开展了药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发现金华市拥有野生法定药用植物品种618个,其中有287个品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的法定药用植物品种,占比达46.44%。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知名的中药材,如重楼、山慈菇、三叶青、太子参、厚朴、南方红豆杉等,也发现了一些常用药用植物的近缘种,如东南茜草(茜草)、歙县绞股蓝(绞股蓝)、假鬃尾草(益母草)等,这几个物种均是在金华市山区首次发现。
适宜金华市农村发展的15种药用植物
通过前期进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金华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和资源底数,依据资源分布和底数的情况,结合金华市农村实际,筛选出了药用价值高且市场需求量大,或者具有较高市场开发潜能的15种药用植物,分别为华东阴地蕨、青钱柳、苦槠、孩儿参、杜仲、锦鸡儿、三叶青、华双蝴蝶、忍冬、绞股蓝、半夏、七叶一枝花、白及、杜鹃兰、花叶开唇兰。其中华东阴地蕨为中药小春花的来源,孩儿参是中药太子参的来源,锦鸡儿是中药金雀根的来源,华双蝴蝶是中药肺形草的来源,忍冬为中药金银花的来源,七叶一枝花是中药重楼的来源,杜鹃兰是中药山慈菇的来源,花叶开唇兰是中药金线莲的来源。近年来,随着中药野生资源逐年枯竭,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中药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对野生药用植物进行驯化,并扩大种植是解决药用植物资源紧缺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防病治病用药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筛查出的上述15个品种不是市场紧缺、常年供不应求、用量较大,就是市场价格高、市场开发潜能巨大、名贵珍稀的药用植物。依托省、市高校及科研机构,鼓励相关科研人员开展对上述地产中药材人工驯化或仿野生栽培研究,有利于有效缓解上述中药材供需矛盾,同时也能切实增加山区林农收入,促进地区中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农村药用植物发展存在的问题
种植面积不大、种类不多。根据金华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金华市药材播种面积16.47万亩,仅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42%,是蔬菜种植面积的22.18%,是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的53.63%,总体种植面积不大,除磐安县外,其他县(市、区)种植药材的村庄较少,药材种类也集中在常见的白术、铁皮石斛、三叶青等少数几个物种上,药用植物种类不多。
规模效益不强,扶持政策缺乏。当前农村药材种植呈现明显的零星分布状态,而且主要在山区乡镇,规模种植不多,造成效益不高;各地在推进中药材种植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有力的扶持政策,农业、林业部门未将药用植物种植和开发纳入财政扶持范畴。
综合利用不够、深度开发水平较低。近年来,金华市虽注重药材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但总体来看,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尤其农村,基本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以原材料销售为主,高新技术在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中的贡献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強,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够,资源浪费比较突出。
对策建议
纳入财政扶持发展计划,引导产业快速发展。建议将中药材种植和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推进,筛选出适宜地方种植和发展的中药材名录,鼓励公司、农村合作社或者林农规模化种植或生产,财政在药材种源采购、一定规模种植或者其他所需设施设备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或者补助。为确保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或者其他保护措施,以应对市场波动造成农户巨大损失;建立保险赔付制度,对于极端天气或者其他灾害造成损失等情况,林农可以根据保险额度获得一定的赔偿,保留来年继续种植和发展的潜力。
积极培育中介机构,推动农村中药种植业健康发展。一个产业的壮大或发展,需要不断培育中介机构,推进行业分工协作或服务业发展。要培育研究和分析市场的中介机构,以便让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企业或林农;在农村积极发展经纪人,让一些思想活络的群众加入经纪人队伍,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以便农户及时调整种类和规模;加快服务种植的配套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如农药、化肥、生产机械和器具等基本设施设备的服务,而且要推动建立病虫害治理的第三方服务,更好建立上门采摘收购等减轻群众劳作的服务业发展。
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建立“基地+公司”模式。中药材种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所以需要在种植技术方面,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或者有针对性地培训,以提高种植效率。同时,通过联系或者引进相关公司,建立“基地+公司”模式,为林农种植的药材产品找好销路;假如地方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建议引进公司到当地设厂,既可以为地方增加税收,还可以为林农解决销售需求。
以种植基地为依托,强化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以种植基地为依托,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林农收入,而且可以带来科研机构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为下一步抢占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