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司空见惯,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旅游热潮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太关注自身在旅行中享受了什么,而是“打卡式”地奔赴一个又一个人气景点,拍摄照片展示在朋友圈,以获得他人的认同,满足自身虚荣心。相较于今人的打卡式旅游,在古代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欣赏一路美景的同时,或沿途讲学,或考察地理,或考证旧闻故事,把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
开游学风气之先
出游故事: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国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宋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卫国、曹国、郑国、杞国等,增长了弟子的学识,培养了弟子的品格,开阔了弟子的眼界。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最著名的成规模的游学活动。
主要成果:孔子可谓开游学风气之先。他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郦道元:
开游记文学的先河
出游故事:郦道元少年时就爱好旅游,一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不过,他的旅游与众不同。每到一处,他都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并阅读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通过古今对照,发现变化。为此,郦道元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撰写了长达四十卷的《水经注》。其内容不仅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地理,还记述了一些国外的情况,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伊朗、俄罗斯以及蒙古沙漠等。
主要成果:郦道元的“正差”原本是当官,而且当得非常出色,执法清正、平定叛乱、不惧权贵。可他更癡迷于“觅水寻渠”。他的这种业余爱好,留给了后世一部不朽的《水经注》。《水经注》既是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理学的总结,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开创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先河。
司马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游故事:从20岁开始,司马迁的游踪就遍及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寻幽探古、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他曾漫游到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高声朗诵屈原的诗。回到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跟随皇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命去了巴蜀,他到的最南边的地方是昆明。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彪炳千古的《史记》,就是在如此艰辛的旅程中孕育而生的。
主要成果: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史记》还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白:
所过之处,声名远播
出游故事:李白自小酷爱旅游,出蜀之前就游遍了巴山蜀水。25岁只身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除了中年在长安供奉翰林两年半,其余的时间,几乎一直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前后历时27年。著名学者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提及李白的第一次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有人统计过李白的诗文,终其一生,他游历过18个地方(省、自治区、市),总共到过206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
主要成果: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留下了灿烂的一笔,而有“谪仙人”之称的李白的诗歌就是唐诗的巅峰。喜欢到处游走的李白,给所到之处带去了诗歌,让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被更多的人知道,让名山大川更加大放异彩。
谢灵运:山水诗鼻祖
出游故事: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旅游家,他的旅游,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谢灵运在游途中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文。他的诗文情景交融,蕴含着一定的道理。谢灵运还热衷于旅游探险,他经常选择一些奇险、陡峻的山峰作为自己攀登的目标,在挑战自己勇气、欣赏美景的同时,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可以说,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攀岩运动的先行者。谢灵运发明了一种人称“谢公屐”的登山鞋——一种有齿木屐,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这样,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除了“谢公屐”,谢灵运还为自己设计了登山服——将衣服宽大的袖口改小,将肥大的裤子改为束脚裤。
主要成果:谢灵运一辈子酷爱登山,他的诗歌大部分描写自然景物、山水名胜,有不少自然清新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谢灵运的旅游观让后人进一步认识了旅游的作用和意义。谢灵运的旅游活动、旅游山水诗文、旅游观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苏轼:
人生有味是清欢
出游故事:由于政治斗争的纷扰,苏轼不断遭到贬抑,而且越贬越远,越贬越偏。他自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而,他在艰难的贬谪生活中,却活出了他人无法想象的精彩。没有黄州,就没有《黄州寒食帖》,也没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没有惠州,就不会有“罗浮山下四时春”。
主要成果:苏轼会写诗,会画画,文章、书法一级棒,做得一手好饭,还探究出了猪肉的十几种吃法,没事的时候酿酿酒,练练瑜伽,和高僧谈谈佛。苏轼还在全国各地设计水利工程,建造堤坝,凡苏轼所到处必有西湖,有西湖处必有苏堤。
徐霞客:万水千山走遍
出游故事: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小时候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由于明末政治黑暗,他不去做官,而立志旅行,从22岁开始出游,前后经过32年,足迹北至燕晋,南达云贵和两广,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不到过的。他历尽千辛万苦,孤月寒星之下,露宿过;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忍饥挨饿的境况,常碰到。他常常拿着一根几尺长的铁棍,去登山,探寻险境。城墙边、枯树下,点燃一堆柴草,借着火光写他的游记。
主要成果:徐霞客在30余年的时间里,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物产、民俗,著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