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岚
我居新疆苦寒之地,四时有漠风肆虐,烈日高旷。尚喜所居小区内果木森然,夏秋时节有繁花摇曳,绿影叠翠,可以寄高楼,慰远怀。观之花木有疏影横斜静雅之悦目,食之果蔬得舌尖清凉之美意。得此植物小辑,聊以记怀。
——题记
合欢
合欢,五月始出叶,六月竟开花。
唐苏恭《新修本草》:“此树叶似皂荚及槐,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想来是因为地域的差异,至新疆花期竟推迟了一个月。但由此也可见古人对合欢特征的记录。
宋苏颂《本草图经》:“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而繁密,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 至于它的花,连宋代医家寇宗奭都说它特别:“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特别之处就在于那细长的丝茸,那不是花瓣,而是花丝,是雄蕊的组成部分,上面托举着花药,长成这样也是为了便于传粉。是以合欢又名绒花树。
合欢的花瓣由一根根细丝组成,像姑娘纤细绒密的睫毛,让人不忍触碰。
花期伊始,楼下的合欢就开得云罗伞盖,远远地望去像楼宇的裙裾。青翠和水红很是相宜。花叶随风舞,像裙摆抖动。原本还有距离的两栋楼竟被合欢树连成了一体。清晨树叶和花一起绽开,很是蓬勃、精神。树长得茂密,花开得繁盛,一层层地铺在绿叶上,像天空中绯色的云落下来,羽冠绯红,层层叠叠,又香又艳。
至傍晚叶片闭合,一如其名。花依然艳艳地招展着。
合欢像恋爱的女子,香味蜜甜、缠绵。夜色愈浓,愈是甜香。至夜,香氛浓烈,空气里覆着蜜香,像要饱涨出来。让人联想到情欲,合欢啊。
关于“合欢”名字的来历,据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虞舜南巡仓梧时去世,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寻遍整个湘江地区还是没有寻到。两位妃子终日以泪洗面,眼泪流尽了,双眼开始滴血。最后血流尽了,两人抑郁而终。后来有人发现两位妃子的精灵和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就变成了今天的合欢树。
合欢花昼开夜合,代表相亲相爱。所谓合欢树,重点就是一个“合”字。“合”也即“安”的意思。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合欢寄寓了多少欢欣和愿望。年年如意,岁岁合欢,寄愿如此。可是人间有多少好时光都是朝至暮去,转眼就消逝,也正如此才方显弥珍。
叶澜依是《甄嬛传》中的一个妃子。她在雨中拾捡合欢花的镜头,敲痛了多少人的心。那么深情的一个女子,奈何皇宫深似海,只能把所爱埋藏在心,藏在一年一年的花期里。
合欢的花期长,花也多。常常是早上开一树,晚上落一地。落在草坪上的合欢残红一片,青草翠碧,红艳不褪,像又开了一次,只是良霄已过。人世间所有的邂逅留下的都是初见的心欢,别离的思念,经年的疼痛。一树树的花,朝暮之间良辰即逝。短暂的红颜像极了花期,那流泻的时光,起初还能用记忆去捡拾,又怎敌时间步履匆匆地消逝、覆盖。世间深情不及合欢花期年年可待。想人间多少痴情最后只能用时光的厚土埋葬。
毕竟生活要一路向前。
而我们有多少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浓烈地去了。
海棠
看海棠就是看春天。
只有见过海棠花开的人,才是见过春天的。
海棠的花期实在是可以预告的。怎么说呢?我以为海棠的花开有两次。先从叶苞始。海棠花的叶子是簇生的。叶苞始出,叶片呈暗紫的红,叶芽刚冒出尖,紧紧簇在一起像是一朵花。满树叶芽,树枝是暗紫的红,树身也是。
小区公园对面有七棵海棠,花期将至时就渲染出一片暗紫的红潮。整棵树上呼之欲绽的叶片像饱涨着情欲,树身憋得红红的,快了,快开了。一场预告中盛大的花事即将来临。
渐渐海棠树身全部变红,整个树身、叶片都处在一种昂扬、饱满的情绪中,其时虽不是真正的开花却比真正的花开时更激情、更震撼。我以为这是海棠的第一次盛开。这是一种强大的、统一的盛开。从树身至枝叶,无不是暗紫的红,这鼓涨的姿势要持续几天。及至叶片变大,变绿,海棠树树身重又变得与普通的树一般,褪去暗红回到从前的深褐色。枝叶间开始有花苞出现,粉的、白的。这时一场真正的花事就要开始了。
海棠,单是那未开的花苞就很美。花苞的尖是红的,底端是粉白。及至盛开又是另一番景致。同一株树,花形相似却没有一朵花颜色相同。甚至同一朵花每一瓣上的颜色都不一样。像世间的女子,每个人面目、姿态均不相同。我想这也是海棠花让人痴迷的地方。
张爱玲有三恨,其一是最恨海棠无香。海棠花颜色已足够好,没有香味又有什么关系呢?人至中年方觉,世间事不得圆满才是好。
海棠花就这样开了,一树树,一枝枝,一朵朵。一树繁花揭开春天盛大的花事,繁茂而美好,让人看到春天的鲜活、生动和希望。这希望是年年可期的,像海棠的花期,年年如期到来,年年给人以惊喜、以视觉的欢宴。
想当年,法源寺盛开的是海棠,泰戈尔和徐志摩在法源寺海棠花下吟诗一夜,梁启超作词说:“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海棠花下有知音,吟的是诗心也是雅意,还是人间至交的情義。这情义里有叶圣陶与至友的相约海棠花下的情意,有与冰心老人共赏海棠花的春天。海棠花期年年有,而赏花的人却换了一茬又一茬。海棠花里有这些民国老人永不凋谢的艺术生命、诗韵情怀,像春天宛在。他们的一生是把坎坷活成诗意,活成美好,这样的情怀和雅量令人神往。
木槿
花绕槿篱秋。确实,秋天在木槿花开得最热烈的时候到来。
木槿花经过整个夏天的阳光,开起来势头就很健旺。朝开夕谢,却总也开不尽。开不尽的是它一树一树的繁花。想起它另外一个名字“无穷花”。
在日本它被这样称呼。这倒和它源源不断的花期相符。木槿的花期很长,常常是别的花在秋天已是末路,木槿却花事正盛。木槿的花很普通,常见的是单瓣,也有复瓣。有白色,浅粉、浅紫。
楼下一株白色的木槿有些年头了,花期时满树花苞,昼开夜凋,花期只有一天,却丝毫不影响它旺盛的势头。
木槿花实在普通。之所以引起我注意,是因为它开得气势汹汹。它无穷无尽的花期让人感动。每天早晨都会看到翠绿的草坪上落着一层白色的花瓣,树上却又盛开满树的花。开的开着,谢的谢了,打着花苞的依然待放。可见它并不在意时间,它要的只是开放。成长的热烈和谢幕的悲凉、繁盛与凋敝在同一棵树上生发,仿佛我们经历的人生。木槿从未因为短暂、普通的花瓣和简单的色彩在百花面前显得卑微。相反你会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而欣喜、激动。为一树树繁花生出感恩之心,感谢生命热烈的绽放。
木槿花的颜色会因为日照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楼的另一侧有几株低矮的木槿。向阳处的花是粉红明艳,背阴处的是浅紫暗沉,它们在枝头开得旺盛,实在分不出高下。一次在网上和友人交流,说木槿花可以煲汤,可是我竟不忍下手,毕竟枝头待放的都是生命。木槿一树树花苞很多时候来不及开,季节就变冷了,树叶全部落光。那些未及开放的花苞就枯在树上不落,像凝在枝头的时光,你在不在意它都在那里。一个下雪天,我终是没忍住,折了一枝。枝上没有一片叶子,疏落的花苞立在枝上,干枯、焦黄别有一番意思。采回家中插在一个黄色的瓶子里,那黄,是黄色里最贵气的明黄,和它的硬朗干瘦的风骨相宜。
一枝干枯的木槿,让一个单调的冬天有了艺术气息。春天来的时候,上面的叶芽开始泛绿,生长,泡在瓶里的枝干已经生出根须,把它种在花盆里,叶片就一天天地蓬勃起来。什么时候也能开出花来?这也成了我无穷的盼望。
折耳根
第一次吃折耳根是在贵州。那是一九九九年和表哥表姐们第一次见面。彼时母亲已经离世十五年了,那次见面在我们的人生中尤其重要。
表哥表姐专门点了他们喜欢吃的折耳根燒鸡,以示他们诚挚的友善。折耳根的味道又冲又腥,我一口也吃不下去。当时略有一点尴尬,这让双方都意识到原来自己喜爱的,别人未必吃得惯。
后来生活在四川人的大家庭中。家人尤其爱吃折耳根。他们说,这个是预防感冒的,板蓝根里就有它。事实上,折耳根的主要成份是癸酰乙醛,有杀菌作用。把它的叶子捻碎敷在伤口上能防止患处感染化脓。叶子晒干后用水煎服可利尿、通便,预防动脉硬化。
折耳根,是草本植物,又叫蕺菜。《杂草记》中有记载,说它的花很美,在西方人眼里,极具东方风情,因而常被种植在庭院里。“蕺草的花直径约三厘米,有四片纯白花瓣。白色花朵和深绿色的心形叶子相互映衬,格外动人。”在日本多是因为蕺草的花朵可以观赏,才会种植在庭院中,也因此不得不忍受它难闻的腥味频频。蕺草繁殖能力强,一旦生长很难除尽,想来这是它出现在民间餐桌上的原因。柳宗民一定不知道,在中国他眼中避而远之的蕺草,却是大众百姓盘中的美食,那么令人讨厌的味道出现在餐桌中,会不会让他忘而生畏?
味道这个东西很奇怪,人的口味是会变的。吃折耳根是后来的事了。但只吃绿叶子,那白色的杆还是不敢碰。
渐渐喜欢上折耳根的味道,是后来当妈妈以后。
在当妈妈之前我有十多年不吃鱼。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小时候鱼吃伤了。后来,只要一吃鱼就条件反射似的肚子疼。而且疼得很厉害。记得上初中时,一个要好的同学,要离开新疆回上海。那日送别,她家里人很热情地留我们吃饭。别的菜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妈妈烧了一条糖醋鱼,很热情地挟在我碗里,当时年纪小,面浅,不好意思不吃。硬着头皮吃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那天回到学校肚子疼得受不了。自那以后再也不肯吃鱼。也渐渐闻不得鱼的腥味。成家后自己家里也不做鱼,不愿意洗鱼,觉得腥得很。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儿子出生后,突然就能吃鱼了,起先只是吃带鱼,后来慢慢扩大到其它鱼。现在各种鱼都能吃了。
折耳根也是这样。慢慢吃出了味道。只要进四川人的饭馆就会点此菜。后来自己在家里也会买来做,但一定是先用盐把叶子腌上,拌的时候多放糖,比平时菜里的糖多些。放辣椒,花椒油,葱花。腌的时间长点,味才能进去,吃起来就很爽口,略有一丝腥,这是它区别于其它菜的独特口感。
在成都街头,常能碰上挑担子卖折耳根的小贩。担子里的折耳根绿油油,水灵灵的。每次遇见必会多买,越嫩腥味越浅,吃起来越是可口。折耳根运到新疆来,价钱就如同鲁迅笔下的北京白菜系了红绳运往浙江,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市价百倍。折耳根虽不至此,但价钱不菲,而且叶子多老瘦。老是颜色已经变为紫红,瘦得水分全无。
近日食堂多做此菜,每每都会吃很多。只是很奇怪,他们总会用莴笋叶子和折耳根拌在一起。吃在嘴里,另有一番清凉滋味。尤其明显的是糖味重,辣椒味重,花椒油搁得多。
折耳根是一道爱憎分明的菜。喜欢就是喜欢,憎恶就是憎恶,掺不得一点假,尤其是在口腔这个封闭的区域。
生活中爱憎分明,往往会吃很多亏,是以大多数时候即便对不喜欢的人事,也不得不含蓄隐匿。但对食物就简直是爱憎分明,不喜欢的坚决不吃,这是不是人类天性里的欺软怕硬?四川人嘴里的耙耳朵,不知道与折耳根有没有关系。
八月杏
在巴轮台的两山之间有新疆最大的格鲁庙——黄庙。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秋天刚开始,我们的草原之行也才开始。
黄庙始建于光绪14年(1888年)土尔扈特部第二十五世汗王布彦朝克图在位时倡议的,宗教法名全称为“夏日布达尔杰楞(意为讲经修道兴隆洲)”。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落的总寺庙。占地面积为2.5万平方米,黄庙鼎盛时期僧人最多时达3800人,香客,信徒络绎不绝,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黄庙在文革期间遭受很大的破坏,整个寺庙建筑几乎夷为平地,幸存下来有三座寺庙,主殿黄庙、护法神殿和生钦活佛行宫。在时间的河道里一些事物被毁灭,坍塌,重建。人类所犯的错误也只有时间能够修复,一座庙是这样,一段历史也是。只有在对历史回望的时候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黄庙开阔的主殿门前,放着几瓮大缸,缸上有青莲浮动。我们雀跃地过去,走近才发觉那几枝盛开的荷花都是仿真花,而真正的荷,花苞还紧紧地闭合着,长长的荷苞像支待发的令箭,在风中摇曳不定。山里的清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依然给我们带来了清凉和喜悦。观完荷,我们依次走过转经筒,走进主殿参观,殿内高大肃穆,我们安静地进去,生怕大声的言语亵渎了神灵。
出了主殿,原本绷着的情绪,一下就放松了。
秋天在这里似乎不是很明显,仿佛还是盛夏。树木葳蕤,高大。进口处有两株树龄110年的树。一棵是新疆白榆,另一棵是新疆杨。经幡和玛尼堆在其周围环绕,红色的,蓝色的经文,蝌蚪一样盘踞其上,虽不懂经文,但红红蓝蓝地堆在那里很是悦目。另一方面也足见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树上挂着红杏,我们像欢快的鸟儿一样,奔向一株离我们最近的杏树。地下落满了金红的杏子,刚开始我还有些嫌弃它们不干净,不愿意捡食落在地上的杏子。有同行的男士则兴奋地摇着树身,啪啪,滚落一地的珠子,捡起来就往嘴里塞,满口浓郁的蜜汁。哪里还顾及上面有没有灰,洗没洗过?
山谷里夏天还未走远。
对于一个爱吃杏子的人来说,在秋天又一次吃到甜蜜的杏,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杏子一落地,根本就区分不出哪个是早先就落在地上的,哪个是刚才摇落的。我蹲在地上边捡,边往嘴里塞。在山水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自如,而在大自然面前又哪里需要顾及形象?一切是放松的,是本能。伸手赶走落在杏子上的蜜蜂,捡起来就吃,美食哪里分得出先后?舌头却知。入嘴里一尝即明,刚落地的杏,甜意里带着丝丝冰凉,早先落地的杏,被太阳晒得绵软,吃起来少了些精道,口感略差。然而这些都不妨碍一颗甜蜜的杏子带来的快感和美意,毕竟等来年的杏子上市,还隔着一个季节的轮回。大自然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时候给予我们额外的馈赠和甜蜜。
八月杏犹坠,山中有美意。
天空蓝得清亮,一树树杏子红得像黄玉,密密地坠在枝叶间。
吃饱了,嗓子齁了,杏子还啪啪地往下落。我们像蜜蜂一样啄食落在地上的杏子。落在地上的杏子,有的已然是杏干了。新疆的土地干燥,它们还来不及腐烂,就被风,被大地上的戈壁,风干了水分,成了纯天然的杏干。只可惜停留的时间太短,来不及捡。
黄庙前的空地上,格桑花和百日菊在阳光下摇曳,蜜蜂追逐着花,我和小石则追逐着落在花上的蜜蜂和蝴蝶拍照,大自然就是这样,蜂飞蝶舞从来不会错过对美的追逐。
阿尔先沟的植物
走过的风景只有在回味的时候,才觉出它的好。阿尔先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去阿尔先沟景区那天我们的大车像是被虐待一样。路越走越窄,大客车走在上面像颠簸的小船,愈行愈慢。司机渐渐地失去耐心,我们一致决定步行进去。
阿尔先沟,蒙古语是圣泉的意思。温泉分布广,泉孔多,因为具有不同疗效的温泉而闻名。同行的杨老师一再嘱咐我们要去泡温泉,洗一洗眼睛。他说,眼睛洗一下,就亮了。还说,这个地方的温泉里面含有多种药材,可以治皮肤病,可以治胃病。当地的蒙古人甚至说,这是上天赐予的福祉。
带着洗一洗眼睛的想法,我们一路往里走。
阿尔先沟景区绿翠幽深,山上草深过膝,风景美得原始,天然。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特别好。
秋天已经先在这里留下痕迹了。山坡上满是开败了花的草茎,麦子一样的颜色在风中摇曳。不时地有各色的小花寂寞地开着。听听它们的名字就知道有多美。
金露梅很艳的黄色在秋天开得有点野劲。独活开着白色的小碎花,由形色软件查知,它的根可以入药,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腰腿酸痛。不知是不是因为它能入药才敢叫独活?由此可见其生命力之强。还有一些诸如秦艽、柳兰、千里光、飞蓬、香丝草、鼠尾草、八宝、百里香、勿忘我、老鹳草、野豌豆、地榆,牛蒡不知其数地遍布在草原上,山坡上,在我们来往的行道边旺旺地开着。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草原上别处的花大多数已经开过。在这里山野和石壁间还开着一簇簇粉色的八宝花,不知道它们的根有多深才能穿透岩石把头探出来。我曾在开封见过专门展出的盆景,为了装饰和美观,在一株人为造型的盆景里摆上石块。
八宝花粉色的小花朵,挤挤挨挨地开在光洁的怪石中,它们随意,自在。有一种天然的野趣。
脚下有河水潺湲流过。山上有很多中草药,杨老师说。在我们的镜头中只把它们当成野花,野草,并没有把它们作为药材的功能挖掘出来,那是中医的事。我们看花就好了。
几匹马在水边闲闲地吃草饮水。在浅的泡子里,水清洌地映着蓝天,白色的石头,红色的水草画一样地出现在眼前。
阿尔先沟在天山深处,景区气温变化大,一片云过来就会带来一阵大雨,这里只有一条能过一辆车的简易石子路,无法错车,这在雨天很是危险。离温泉还有四公里,我们必须在七点前返回停车的地方。
知道到达不了温泉的所在,索性就慢下脚步,缓缓地走,慢慢地拍照。
马呀,羊呀,河边的树,远处的云杉,近处的山崖都成了我们手机里的风景。我们迎着夕阳的光往回走。光从对面照过来,打在近处的草地和溪水边,明暗交叠的光投影在皮肤上、山林上,树们,地上的草们,深绿浅绿地显出生动的光来,我们扔下一阵阵惊讶和赞叹,又奔向下一处风景。
大自然原始的美怎么赞美都不为过。回去的路被山的弧度折了个曲线,两边树木参差不齐,逶迤延伸出来的林道,米娜瓦尔从对面走过来,光从她的头顶和侧面照过来,拍出来的照片像油画一样美,我们一行人就行行走走在油画里。不知道马呀,羊呀,会不会把我们当成它们眼中的风景。
没有看到温泉到底是有些遗憾。据说在温泉附近还有高山瀑布。想象山林葱翠,云雾在崖上缭绕,银色的飞瀑直泻而下,就知道什么是仙境了。
回來以后很久地翻看照片,更觉得我们曾经走过的阿尔先沟,应该叫神仙沟,要不然就是那里的花草和牛羊饮了圣泉水,花呀、草呀沐浴了恩泽,得了灵气才开得那么旺盛、繁茂。那些照片如油画般地一次次出现在眼前。我们从神仙沟走出来,洗了溪水的人,会不会也带上些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