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现实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讨论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一、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化学意识
随着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的成熟,很多课程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化学在高中阶段属于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主要的考试的科目,高中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从更为细致的角度去观察现实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高中化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外,化学学科的本质,就是对生活知识的总结和概括,通过化学和生活的结合,能够大大降低化学知识的枯燥性和严肃性,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二)拓展学生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既是高中阶段一门常规的学科,还是一门“研究”生活本质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同时,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多种能力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化学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将来在化学领域的发展打好基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课本中生涩、抽象的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进一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水平。
(三)提升实践能力,解决生活问题
知识的作用,是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生活化内容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元素的渗透,可以拉近学生和化学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增加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动力,对于提升学生化学素养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 高中化学生活化策略
(一)运用微课重构生活场景
高中化学的形成,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化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现在化学学科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化学教材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清晰化和生活化,但是,纸质教材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难以提起兴趣,因此,大部分高中生对于化学内容,仍旧处于“学而生畏”的状态中,不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
而随着我国现代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微课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微课技术,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理論知识,还要掌握大部分的化学实验,但是,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少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长时间性,无法满足学生对这些实验的及时掌握,导致很多实验内容,只能搁置或是等到合适机会再次继续实验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微课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而且也让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例如,在进行乙醇和乙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乙醇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点燃等方式来进行,很容易产生危险。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为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在微课当中会出现试管、滴管、烧杯、干燥管、澄清的石灰水、固体钠、无水乙醇等实验用具。然后出现以下情境:首先取少量无水乙醇倒入烧杯中,之后放入金属钠。用干燥管收集无水乙醇和钠产生气体。这时将一根火柴点燃,用火柴点燃干燥管排出的气体,气体被点燃,呈现出淡蓝色的火焰。然后将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干燥管的尖嘴管上方,发现内壁上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通过微课视频能够使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当学生对实验现象抱有疑惑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反复播放、慢镜头播放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了解和学习。
(二)运用问题激发生活案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帮助快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
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形式有直问直答问题导学法、思维发散问题导学法和归纳总结问题导学法,不同导学方法的构成和作用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直问直答问题导学法,主要用于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课本中结论性知识、基础概念、物质性质等内容的提问导学方法,同时,教师的提问内容要精炼、准确,避开“是非”问题;思维发散问题导学法,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探究和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发散性,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个角度和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归纳总结问题导学法,主要用于学生对一些化学规律的认识,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实验的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感悟,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对化学体系、内容本质的剖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丰富学生化学思维和意识。
例如,在进行“氯及其化合物”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开始的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了一组图片:海水、盐湖、盐矿、农药、盐酸、有机溶剂、塑料,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些生活中我们可能见到的东西当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呢?通过一个问题首先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且通过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脑活力,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通过一个问题,开启了整个课堂。当学生得知是氯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发问:为什么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氯呢?从而通过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氯气的性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就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
(三)运用白板提供解决思路
白板教学,即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化学课程的讲授。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板书教学的束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具有黑板的书写功能,还具有多媒体的特点,通过利用电子白板授课,能够将化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实验、概念,通过图文、音频、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中《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程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可以利用白板技术,通过动画展示Na2O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告诉学生“氧化还原”相关的解题思路,通过对解题思路的整理,从而增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首先,需要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如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之后,使用电子白板的动画功能,衍生出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以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相关知识点。另外,在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的时候,应当依据氧化(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性强于氧化(或还原)产物的氧化(或还原)性。
(四)运用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仅仅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并不够,需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化学的知识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选修实验化学“淀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淀粉和滑石粉鉴别”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淀粉遇典变蓝”实验的现象。取淀粉、滑石粉、两者混合物,共计三小盘,编号A、B、C,分别向其中滴加碘酒,观察现象。之后发现其中有淀粉的样品会变成蓝色。另外,还可以将淀粉和滑石粉按不同比例混合,然后,同样可以编号1、2、3,再分别滴加碘酒观察现象,可发现淀粉越多的样品,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保证学生在实验时的安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没有危险的实验,之后,再去尝试危险度较低的实验,危险度较高的实验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或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五)运用生活反馈多元评价
上文提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源于生活,同样应当应用于生活中。所以,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化学”的存在,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吃到的松花蛋,而松花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化氢等多种化学物质的参与;炒菜使用的“不粘锅”,使用“不粘鍋”,在炒菜的时候,菜品不容易粘锅、炒糊,使菜肴更加美味。它的原理是在锅底涂上了一层“特富隆”的特殊物质,其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多元化的评价,简单的发现,给予态度上褒奖和赞扬;对于发现并弄清化学原理的同学,采取口头表扬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化学课程的积极性。
三、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多多少少多会遇到困难,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认清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化学积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生活性,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通过生活和化学的结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玮,丁珣.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18(3):164.
[2]郑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及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8):62.
[3]徐晓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3):67-68.
作者简介:吴桔英,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