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研究

2020-12-28 02:38陆明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政治信息化思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主要途径。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网络失格行为、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工作合力等一系列困境,基于此,该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及新兴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化2.O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途径,包括营造新环境、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拓展评估举措、构建课程新体系、形成教育新合力等具体措施,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类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为遵循依据,通过运用思想、政治、道德等观点,对人类形成一定影响,从而培养与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相符人才所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更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各国经济合作及文化交融,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思维价值多元化的负面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国家的主要新生发展力量,拥有较强的新生事物接收能力,但是在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还尚未完全成型,极易受西方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他们对党的政策方针更加了解,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进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诸如教育内容过于陈旧、传统课堂教育手段过于传统、教育合力不足、评价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迈向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1]。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教育信息化2.邮寸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失格行为

网络信息平台作为继电视、报纸以及广播之后,逐渐发展并广泛应用的第四大媒体,其巨大的信息量给大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但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平台的多元信息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维观念造成冲击。网络信息具有隐蔽性、隐匿性、开放复杂性,具有更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更强的互动性与虚拟性,信息发布者可以公开或匿名发布相关信息,开放式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的不间断转发,致使信息来源不清,引发信息混乱,考证难度较大,这为大量垃圾信息进入学生视野提供了机会,其生活充斥着诸多娱乐、低俗趣事、名人明星等信息。由于大学生年龄及阅历有限,对于信息分辨及处理能力水平比较薄弱,所以极易在网络世界中受其他思维影响,迷失自我,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削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随着互联网检索功能的逐渐增强,进一步扩大了信息覆盖面,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习惯采用互联网检索解决问题,养成依赖于网络的习惯,削弱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三,网络责任感的缺失。网络世界具有匿名评论的功能,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都可以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载体,赋予了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信息传播交流的自主权,这不但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可以不受局限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一定责任感,经常匿名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仅对教育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伤害。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也比较滞后,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充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信息传播具有显著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丰富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和资源,多数大学生更多地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源,突破了以往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对传统集中式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从教学语言表达形式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话语表达整体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也比较单调古板,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对师生沟通交流产生极大阻碍,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身诉求,难以与教师形成情感及思想共鸣,造成学习个性活力不足。从知识传播层面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为由上至下的单向传播,存在师生地位不对等,信息交互速度缓慢等问题,交互性差,不能满足学生个性所需。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工作合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各要素形成互相作用的工作体系、方式、制度及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其育人功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协作。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教务处、宣传部以及学生处等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学院参与不多,且各学院、部门之间并未设立交流沟通平台,学校各部门仍然单独量化指标,未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量化衡量这一问题,缺乏教育合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问题是当前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之一。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途径

总结前人研究,教育信息化2.0主要内涵如下:一是教育信息化2.0是在前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适应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阶段;二是教育信息化2.0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教育信息化2.0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四是教育信息化2.0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4]。教育信息化2.0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增强现实、物联网等各种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突破原有教育的时空局限,具有特色化创新教育的优势,并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提供关键支撑,对新时期我国教学变革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思想政治变革,不仅仅是把思政课程网络化,更重要的是把技术作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及关键手段,促进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信息化思维正确看待信息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改善教育环境,实现师生信息共享,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方式和评价模式[5]。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主要途径如下。

(一)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信息化2.0时代下,信息资源具备无限性,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获得相关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得教学资源,并通过增强互动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6]。网络环境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建设一个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净化网络环境。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目前高校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为出发点,全面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真实需求,并积极迎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趣味,构建集知识、政治、趣味等多元素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式信息平台[7]。鼓励大学生运用信息平台,发布自主观点以及不同的观念看法,促进大学生之间平等沟通交流。在此平台中,还应该开辟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通过互动促进深度学习。

2.健全法律法规,净化教育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传播正能量。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问题就是教学狭隘性,有关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传播主要依靠主流方式进行教学,在目前新媒体逐渐兴起这一时代背景下,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将网络信息平台设为根据地,选择传播积极向上的健康内容,这样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实现思维碰撞,并对原本的政治教育尴尬局面以及局限的教学资源成功突破,但是也要注意防范不良信息的影响。经过网络平台将违背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进行传播,极易发生由轻至重,量变最终引发质变,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开展高校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新媒体基础之上,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及社会主义价值的传播力,重视训练道德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真正让学生可以在传播信息中明辨和坚持真理,传播正能量,过滤不良信息[8],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我国现有信息平台法律规范机制仍不健全,我们应建设适用于新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信息平台监管机制;健全师生的信息平台使用法律意识[9]。

(二)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指出,应当因时而进的同时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主动积极地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转变观念。首先把握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按照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第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第四,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将已经具备一定传播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断转移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教学框架中[10],使之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情况及需求相符合。

2.建立零存整取理念

信息化时代,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碎片化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零存整取理念,即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以“零存”方式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譬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各类信息平台,公众号、微博、QQ群等平台,为大学生定期更新国家时事、政策纲领类文件、时政报道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11],可以让大学生在接收推送信息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受到主流意识的潜移默化影响。通过拆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点,制作为视频资料让大学生自主观看,之后完成线上作答,通过此种“零存”式学习,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整取”。

3.倡导个性化教学理念

大学生是具有差异的独立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设计教学环境,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以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个性化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各种信息化软件、平台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训练,完成作业自动批改和生成报表,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分析,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4.树立共享化理念

智慧只有共享才能产生更大价值。慕课、人工智能、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新兴热门名词还有一些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一些师生茫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形成教师共同体,不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观点,不断共享,共同进步,形成共享式思想政治教研新模式,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课堂式灌输教学、听报告讲座等方式为主。目前高校等教育机构,开始逐渐运用各种新型平台和技术,如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平台、微博、微信、移动APP等,创造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丰富、真实的学习体验,提供差异化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大型、小型或区域化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分布式协作类课程,开展多元化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与学生群体形成互动型关系,教学相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

1.从MOOC到MOOS

在线教育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便利化学习,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线教育社区也为各学员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C2C教育模式的推广应用,也为个人知识经验传授交易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MOOC(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譬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网”“好大学在线”等多种在线学习平台。诸多高校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实施了MOOC教学,例如武汉大学于2016年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引入MOOC,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12]。但实际教学中,MOOC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理想的现象,因此需要创新MOOC模式,MOOS(慕秀,大规模在线开放研究性学习)模式便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能够让大学生自主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念有关的音频、图片、文字等,以个性化方式展示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成果。

2.从020到P2P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各类信息平台的广泛运用,线上线下的全闭环020模式也已经成为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线上对学生进行统一答复、一对一指导,线下可以运用微信、QQ等平台公布需要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分工完成课程,如若线下课程讨论仍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则需要再次线上反馈,师生借助信息化平台共同互动讨论深入学习。

P2P模式更加突显学生主体性,更强调大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大学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等各类平台,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接收、转发或收藏,实现了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13]。这种模式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主动建构主体,也能够有力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心智各方面的特色发展。

3.开展实践活动

高校需要与社会资源之间形成联动,共同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引导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类文件及热门话题展开社会调查,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已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

有些实践活动不方便在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或者时间花费场地等受一定限制,可以采用虚拟仿真的形式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下,运用虚拟化仿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譬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这一课程,可以运用虚拟信息技术实现光、声、电、影一体化,运用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为大学生讲解纪念馆中的史实,让大学生更真实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形成身临其境的震撼感受,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新举措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往往集中于对大学生采用考试这一方式。教育信息化为教育考评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可采用多样化考核评估,多层次完善教学效果评价。可以采用多元化网评,师生都可以匿名评价对方,包括教师评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情况,或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网上评价等。可以对学生形成个性化诊断,经过跟踪分析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主要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轨迹,可以对学生的“价值需求侧”进行深挖,进一步形成个性化学习诊断,并及时进行干预教育。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考核评价,进一步激发督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并提升教学能力。可以利用微博、公众号等平台让大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最大化保护学生的隐私,提升大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渠道,思想政治教师对于反馈结果也要正确辩证看待,不仅要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结果高度重视,还要及时回应学生最迫切关注的问题,吸取学生好的建议,实现真正教学相长。

(五)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新体系,拓宽教育内容

1.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要满足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立足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例如,上海开始探索在高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建各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释放活力。

2.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互联网上信息传播更加实时、便捷,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观点文化和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短时间内便可以掌握自己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满足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入鲜活生动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使内容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

与传统枯燥单调的时政内容不同,动画、音频、图文、网页、PPT、微课堂等各种数字资源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推进各项内容的数字化,并创建配套资源,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资源内容的虚拟强度、交互深度、丰富程度,以便实现动态和实时的自适应推送或推荐。

(六)提升教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挑战。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新技术、新思维、新资源以及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重视理论技术教学互融的集成研究;需要转变教学思维,由教改作为主要依托重构教学板块形式,并从互联网平台及生活实践中寻找可以融入教学的真实素材,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话题;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信息化进行学习的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思考怎样才能够在学生个性化、混合式学习中,真正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主要传授者,更是资源共享者,不仅是教学目标设计者,更是进行教学探究合作者;转变教学定位,由传统教学的“教”转变为“导”,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渗透创新思维意识,结合主题设计、角色扮演、参与式教学等增加学生体验;需要对信息平台优势特点充分掌握,开发优质网络资源,精选一大批精品课程,供学生学习;利用AR/VR创设虚实结合的教育场景等,加深学生的体验;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课前运用各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课堂开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化问题认知,课下要及时跟踪指导并详细及时地回答学生课堂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形成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的正确引导,建立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机制。

(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合力

教育信息化具有开放、共享等特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融合连接提供机遇,突破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更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首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育与学习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各个部门、各个学校的、各个社会教育机构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的根本动力,并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协同路径,构建了一个跨边界、跨层级的纯粹的“信任”验证机制[14]。大数据的采用、处理和分析,为有关教育机构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各部门提供关键的决策依据[15]。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体系统工程,高校领导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各学院、教务处、宣传部、及学生处等多部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形成家庭一学校一社会教育合力。应当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合力。积极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力量,诸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机构能够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体验中不断内化知识,开拓视野。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成长,家长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设备、学习技术及学习手段,激励学生学习[16]。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本文深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提出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从营造教育新环境、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新方法、拓展评估新举措、构建课程新体系、形成教育新合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雷朝滋.教育信息化:從1.0走向2.0-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8,(1):98-103.

[2]何具海.浅析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27-128.

[3]张琳娜.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9):198-199.

[4]刘民,汪行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29):141-142.

[5]辛宝忠,于钦明,姚凤祯.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38-141.

[6]王乾.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86-187.

[7]邓国峰,庞智.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276(6):18-22.

[8]陆明.当前如何营造健康网络环境[J].人民论坛,2018,(8中):66-67.

[9]郑世垄,ZHENGShi-kun.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5-118.

[10]王竹立.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3-39.

[11]齐春雷,李晓安等.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0(2):92-94.

[12]崔梅.MOOC3.0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探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9):60-64.

[13]姜明.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技资讯,2019,16(29):231-233.

[14]徐永利.大数据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6):1-7.

[15]南旭光,张培.智能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变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46-52

[16]宋灵青,许林等.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14-122.

作者简介:

陆明: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npuming@163.com)。

收稿日期:2020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赵云建

猜你喜欢
政治信息化思想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