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慈
[摘 要]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已不可避免且无法逆转,同时随着人口转型加剧,深刻影响着环境、资源的结构组成。人口老龄化已不单单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新时期促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基本方略的深度融合问题。本文从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建构、科技创新和优化资源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河南方案”。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城乡养老保障;科技创新;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C92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38-2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预计在“十四五”时期将超过14%,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显。为此,必须加快探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创新举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施策。
1 谋划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顶层设计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要依照新时代全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思想和现实省情,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层面谋划积极应对农村老龄社会的总体布局。
1.1 建立老龄化应对机制
要加快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对机制,从全省层面确立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部署,将老龄化战略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制定老龄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2 强化思想认识
党的十九大把老龄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战略”布局,就是在不断提升全社会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和把握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全国发展规划的整体目标实施,打通解决农村老龄社会问题的最短路径。
1.3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
强调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增强农村的老龄意识。同时,在河南省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聚焦全民老龄意识提高和全社会自觉参与,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2 健全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配套制度
随着河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张,使社会、家庭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出现的社会保障危机对财政支出、劳动力成本、社会积累等方面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要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健全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的相关制度。
2.1 积极发展银色经济
在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老年农村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同时,积极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发展“银发经济”,收获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在此期间,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进而倡导形成积极就业观,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的潜力。
2.2 完善鼓励生育制度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随着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出生比例显著上升。然而长期来看,受河南省人口基数现状、人口结构波动、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生育率将会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低生育率陷阱”始终威胁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持续完善鼓励生育制度,做好生育政策研究,消除养育“两孩”的后顾之忧,进而逐步平衡人口结构、释放人口红利、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3 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老年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支持系统和影响因素,其中经济保障是满足老年人其他各方面社会保障的核心与基础,养老保险则是经济保障中的主体部分。
3.1 从“全覆盖”走向“深入保障”“公平保障”
要不断提高城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保障水平,使之真正足以养老。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这一标准与新农保相同,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因此,建议河南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当调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在实现全覆盖的同时逐步走向“深入保障”“公平保障”。
3.2 從“碎片化”走向“整合融汇”“有机统一”
要尽快着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整合,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平衡缩小不同养老保险之间保障水平的差距。改变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依据参保对象不同身份而高度“碎片化、分割化”的现象,将农村居民对应的农村养老保险、普通城镇职工对应的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有机整合。这不仅是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时必须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更是实现其保障国民基本养老需求、提高养老金收入水平、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真正意义所在。
3.3 从“一刀切”走向“个体需求”“分类服务”
要将未被纳入其他养老制度的城乡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将老年福利由“特定指向”转变为“广泛惠及”,使更多普通老年人能享受政策红利。尤其在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时,要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生活来源作为主要的保障内容。城镇则要侧重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养老需求评估,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养老需求。
4 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
按照《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要求,河南省要进一步“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1]”。依靠科技创新探索河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4.1 善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挥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跨业务应用融合、数据共享形成协同效应。要不断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发挥劳动力替代效应,依靠加强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4.2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着力提升老年服务的科技化水平,通过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推进老年医疗诊断、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前沿共性技术发展。同时,优先发展老年人护理照料、生活辅助、功能代偿等养老辅助科技产品,充分发挥其生理健康信号检测、语音交互、智能聊天、远程医疗等功能,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4.3 打造新兴老龄产业
要创新科技思维,打造新兴老龄产业。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调控,不断扩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内生需求与供给,在大力开发老龄市场的同时,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5 优化配置各类养老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其中,优化配置各类养老资源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养老服务业的主攻方向,也为河南省未来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新的目标。
5.1 创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要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让农村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惠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逐步增强社区的依托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作用。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下,挖掘现有各类资源的潜力,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整合和改造兴办民办养老机构。
5.2 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要充分认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以老年人为本,实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应保尽保,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让老年人得到连续、适应、规范、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延伸。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5.3 提升社会长期照护资源供给能力
在预期寿命延长和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失能老年人群所占据的规模和比重不断增加。因此,要做到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建立長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老年人通过购买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保障自身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与此同时,要落实好将有关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复治疗服务提供相应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19-11-21)[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2]人民网.党的十九大报告[EB/OL].(2018-03-13)[2020-10-13].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