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演变历程分析

2020-12-28 03:02刘晓倩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历程趋势

刘晓倩

摘  要  从2006年到2019年网络作品已参选中国新闻奖14届,获奖作品共有473件。网络作品在中国新闻奖的舞台上不断成长,从创建期逐渐走向成熟期。由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国新闻奖,是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为各类新闻的写作树立了标杆。梳理中国新闻奖中网络新闻作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每个阶段的特点,对于学界把握网络作品的发展轨迹,对于业界在融媒体发展趋势下更好进行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中国新闻;网络作品;历程;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084-04

2006年,中国新闻奖增设网络评论、网络专题评选项目。且网络新闻专栏可以参加新闻名专栏项目评选。网络作品首次登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舞台,获奖共计13件。2019年,网络作品参选的第14届,加上融媒评选项目,网络作品可以参选的项目达到14个,获奖作品达91件。网络作品不仅在参选项目和获奖数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内容、形式以及在中国新闻奖中的地位也在发展演变。本文将从网络作品获得各类奖项的时间、数量、份额以及奖项设置和评选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划分发展阶段,阐释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1  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发展概况

1.1  网络新闻获奖作品的数量和比率不断上升

从表1可以看到2006年网络作品获奖数量为13件,2019年达91件,增加了78件。在网络获奖作品参评的这14届中,除了2007年、2010年、2014年、2016年中获奖作品总量的数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在逐年上升。从总体上来看,网络作品的获奖数量不断上升。

网络作品获奖数量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其所占比率也不断上升。2006年,网络作品获奖总数占中国新闻奖总获奖数量的份额仅为4.81%,到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6.30%。其中,网络作品在不同等级奖项获奖的具体情况:特别奖中,网络作品占比从0增加至40%;一等奖中,网络作品占比从7.32%增加至30.00%;二等奖中,网络作品占比从4.55%增加至26.85%;三等奖中,网络作品占比从4.32%上升至24.28%。占比增长较多的是特别奖和一等奖。

1.2  网络作品评选项目增多

从表2可以看到,2006年,网络作品分别在网络评论、网络专题和新闻专栏项目获奖。获奖项目较少也因为这是网络作品参选中国新闻奖的首届。2008年,网络作品获奖项目增为5项,新增网络访谈和网页设计两项评选项目。同时,允许网络作品参加新闻摄影和新闻漫画项目的评选。2009年,网络作品获奖的项目增加至7个。网络作品首次在新闻摄影和新闻漫画这两个项目获奖。2010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国际传播评选项目,传统新闻作品和网络新闻作品都可以参选。网络作品首次参与该项目便获奖。至此,网络作品分别在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四个网络特有项目和新闻漫画、新闻摄影,新闻专栏和国际传播四个共有项目上都获得过奖项。2017年,网络作品在仅能参选的8个项目上面全部获奖,这标志着网络作品在文字、图片、形式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胜利,网络作品的成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表3和表4可知:2018年起,又增设了6个融媒奖项,网络作品获奖项目达到14个。2019年,仍保持着6个项目的增加,网络作品能参选的项目仍然是14项,并在各个项目均有获奖。如上所述,从2006年到2019年网络作品能参选的项目逐步增多。

2  网络作品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发展历程

2.1  创建期(2006—2013):增设项目,完善规则

2006年,网络作品首次参与中国新闻奖评选。人民网的网络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新华网的网络专题《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河南报业网的新闻专栏“焦点访谈”获得一等奖。这一方面说明了网络作品到达一定的成熟度,被纳入到中国新闻奖的视野范围。另一方面,又标志着网络作品在中国新闻奖舞台上作为新生事物刚刚出现,还处于创建期。2010年中国新闻奖开始设立国际传播奖项,表明我国媒体打开视野,更加重视外边的声音,这或许为网络作品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外国的网络新闻作品先于我国诞生,可以为国内网络作品提供借鉴。“2010年以后,中国新闻奖没有新增网络奖项类别,表明网络新闻作品奖项的设置已经成熟。”[1]

初创期,中国新闻奖要做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针对网络作品的奖项的设置,还包括评选规则的改进。2011年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新增,坚持专业评选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评选时参考参评作品在网上公示后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这说明新闻奖更加重视网友的声音。2013年《评选办法》中的“明确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短、实、新的作品”[2]反映了网络新闻作品的特征对评选原则产生了影响。

在这一阶段,网络作品可以参选的8个项目得到确定,包括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新聞漫画、新闻摄影,新闻专栏和国际传播。新闻奖为网络作品的加入所做的基础性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包括增设评选项目,调整评选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是这一阶段的中国新闻奖中,网络作品的数量较少,还没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是网络作品在中国新闻奖成长阶段的创建期,为下阶段网络作品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2.2  成长期(2014—2017):严格把控,优化质量

经过初创期的发展后,在成长期网络作品获得进一步发展。2014年,中国经济网的网络评论《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这是网络作品首次获得特别奖,树立了优质网络作品的标杆。但在当年,网络作品获奖总量出现断崖式的下降,仅有18件。一等奖中的网页设计和网页访谈两个项目没有作品获奖。2015年,三等奖中网络专题项目出现两个奖项空缺。评奖办公室“把媒体融合报道和新媒体应用情况纳入对获奖作品的评价标准。大家要在申报材料中就应用情况做出说明,以便评委综合评价。”[3]这对网络作品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包括一等奖中的网络访谈项目在内出现四个网络奖项空缺。这与当时严格的审稿有关。但高标准的要求也助推了网络作品获奖作品从“量”的增长向“质”变化转变。2016年,新闻名栏目项目获奖作品《独立调查》,开创了全国网络媒体深度调查报道之先河。同时中国网人物类深度图片故事栏目《世相》获得新闻名专栏奖。2017年,新华社的网络作品栏目《新华全媒头条》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这是网络新闻专栏首次斩获特别奖。这些成就说明网络作品获得了较大成长。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奖对网络作品提出了更多要求,网络作品的评选规则进一步完善。同时网络作品的品质不断上升。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网络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为下一个阶段的融媒和新媒体作品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2.3  成熟期(2018—2019):注重创新,强调融合

2018年,中国新闻奖新设媒体融合奖项6个,包括融媒直播、融媒互动、融媒栏目、融媒短视频、融媒界面、融媒创新,新增50个获奖名额。新闻作品原创且“首发移动端”是本届媒体融合奖项的硬性要求。从2006年网络作品参评以来,这是首次提出“首发”要求。六个奖项中“融合创新奖的要求为‘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有所突破或创新。可见举办方对于此次融媒体奖所要求的创新已经远远超过内容的范围 ,而是包括新闻作品设计形式和发布渠道。”[4]

相比2018年,2019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可以用“四个更”来概括——更成熟、更均衡、更多样、更智能。“本届媒体融合奖作品在技术创新上渐趋稳定,短视频、H5、移动直播、VR、AR等许多技术和玩法都已经出现,融合、可视、交互、移动、垂直、场景等产品体验持续扩展,而在主题凝练,价值提升、内容深度开掘与创意交互体验上有了进一步的探索。”[5]

這一阶段,网络作品对“创新”的要求最为突出,这表明网络作品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只有在量的基础上和整体“质”的水平的提高的基础上,才会将“创新”要求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各类作品在前两个阶段积蓄力量的基础上白花齐放,创意十足。但是“成熟期”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停滞。“成熟期”只是代表相比上个阶段,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作品更为完善。融媒奖项从2008年创办以来只有两届。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VR、AR、MR技术的发展,网络作品可能还会有新蜕变。

3  结语

中国新闻奖中的网络作品从开创期至成熟期不断演进,走向成熟。网络作品在中国新闻奖中地位的攀升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仍未止步,5G技术规模化应用后,网络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舆论引导力方面可能还会有更大改变。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移动端”的持续发力,融媒体的继续发展,在未来,网络媒体甚至会超过传统媒体,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占据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石云天.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57-63.

[2]本刊记者.2013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会有哪些调整与变化——就评选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专访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J].中国记者,2013(2):13-14.

[3]本刊记者.2015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会有哪些变化?——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就今年评选工作答《中国记者》问[J].中国记者,2015(2):16-17.

[4]顾晓艺,武凡.中国新闻奖新设媒体融合奖项的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8,4(24):64-66.

[5]梁益畅,李俊,曾祥敏,等.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解析媒体融合圆桌研讨[J].中国记者,2019(12):94-98.

猜你喜欢
历程趋势
趋势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登陆月球背面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