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摘要】文章在归纳总结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类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优化要点,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去正向的思考。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技术类型;优化要点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行业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建筑工程数量的激增,从住宅到工厂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修建,这就为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材料,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质控的重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以及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类型
1.1 全面分层浇筑
全面分层浇筑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按照设计方案对建筑工程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实施逐层浇筑的一种技术方法。这种浇筑手段常用于建筑结构较小、要求技术不高、浇筑强度较小的小型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中。浇筑顺序通常是从下至上,完成第一层的浇筑之后再进行下一层,逐层进行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通常从混凝土结构的短边开始,再沿着长边的方向进行浇筑,特殊情况下也有从中间向四边或四边向中间进行浇筑的方式,具体浇筑方式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2 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浇筑是指先将一整个混凝土结构分为若干个分段,然后再对每一分段进行分层浇筑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面积大、长度短、浇筑强度较大、施工强度较大的建筑。因单位时间内需要的混凝土较少,在进行浇筑时,通常从底部开始浇筑2m-3m 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浇筑,同样是自下而上,逐层浇筑。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浇筑面积与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
1.3 斜面分层浇筑
在斜面的坡度小于1/3的建筑中会采用斜面分层技术。斜面分层浇筑是全面分层浇筑的一种升级,在建筑的长度为厚度的3倍以上时,能达到更好的浇筑效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要从最下层的混凝土浇筑层面进行振捣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混凝土结构逐步向上进行振捣工作,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工作能充分实现,有效提升浇筑施工的质量。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优化要点
2.1基础浇筑的优化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多样化特征,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条件、施工用料、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开始正式施工前要根据不同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分类。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几种形式主要有阶梯式、大面积和条形这3种。阶梯式浇筑通常按照台阶分布,一次性完成浇筑作业,在浇筑中不能留有一丝缝隙。例如在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进行紧实度处理,当全部的处理工作做完成之后要稍作停留,之后再继续开展后续的浇筑工作,若没有做好上述工作就很容易会使混凝土的重量不断增加,进而使得芯模上升,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而进行大面积浇筑时,通常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浇筑时要注意保持连续性,不能有离析现象的出现。而条形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之间要进行相互连接,每段的建筑长度保持在2000mm-3000mm,逐层推进。
2.2梁板浇筑的优化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梁板会有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为了保证浇筑效果,在进行梁板浇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梁板,之后再根据梁板设计混凝土浇筑的方案。对于肋型楼板要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进行分层浇筑,快要浇筑到楼板的位置时,再对楼板继续进行下一层的浇筑。除此之外,要注意梁板的厚度要小于实际铺设的高度值,这样才能保证压实的方向和浇筑的方向一致。工作人员在开展振捣施工时还要积极移动相关的标志物,将混凝土板的实际厚度维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进行压实操作时,通过控制振动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对压实进行调控,从而确保良好的压实效果。压实工作完成之后,应采取尺刮的方法对表面进行平滑化处理,使浇筑后的平面呈现出一种平滑的状态,提高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
2.3剪力墙浇筑的优化
在建筑作业中,常常会使用长条形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剪力墙浇筑。具体而言,在进行浇筑之前,要先搭建稳定的混凝土模板,保证浇筑厚度大于5cm,再开展剪力墙的浇筑作业。在进行剪力墙浇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浇筑的连续性,不可中断,事先预留一定的施工缝隙,但必须准确确定施工缝隙的具体位置。在处理剪力墙的接口位置时,要使用振动压实处理的方法,严格监控振动强度,以保证浇筑质量,确保接口位置可以有效地连接。另外,在处理空洞部分时,要保证内外墙的效果一致,这要求施工人员同时对洞口的两侧进行压实作业,并且把控振动锤和压实处有30cm以上的间隙。否则,洞口处很有可能因振动过大而产生变形。
2.4位置浇筑的优化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要时刻留意与控制钢筋的具体位置,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当钢筋位置出现偏移时,要及时运用各项措施开展修复作业对其进行纠正,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的主梁部分,钢筋的位置通常会比较密集,给混凝土浇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格外小心谨慎,必须充分考虑每根钢筋的位置,在精准确定钢筋具体位置的基础上开展浇筑工作,在不破坏建筑稳定安全性的基础上,完成浇筑作业,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一般情况下,此部分的浇筑工作必须应用细石混合水泥浇筑材料,同时积极应用人工振捣浇筑模式,在有效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与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整体性维护。
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水平。因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我们要牢牢控制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根据项目的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严格控制影响因素,站在全局性角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
参考文献:
[1]邹道金.混凝土凝结时间对实体混凝土质量的影响[J].安徽建筑,2020,27(09):226+244.
[2]沈恒山.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98-99.
[3]牛晓燕.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106-107.
[4]杨翔,曾亮,刘正宇,何金鹏.浅谈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J].商品混凝土,2020(08):21-23+25.
[5]黄朝旭.混凝土现浇筑施工技术在大坝混凝土护坡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