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整本书阅读教学:以《红楼梦》为例

2020-12-28 02:23徐礼诚江安
文学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楼梦

徐礼诚 江安

内容摘要:《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依照回归读书的原始形态、重塑教学的技术形态、促成阅读的成熟形态等三个步骤有序开展,有利于学生梳理情节与人物,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进而发展高阶思维,建构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和经验,形成个性化理解。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原始形态 技术形态 成熟形态

从性质上讲,高一下学期安排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并不能是教师教整本书,而应该是学生读整本书。在当前学生读整本书的经验不足、学校促整本读的氛围不浓等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够读完整本《红楼梦》,即便教师不加以任何干预,这一教学任务也应当被视做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初衷想必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如果教师生硬地肢解全书逐回授课,这恐怕不是教学干预,而是阅读干扰。

从实际情况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的两年多来,任务群的一翼——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停留在了解了某本小说的大致情节上,知道了某些人物形象,记得了某些主题,真正深入阅读并有所领悟的比例并不高。而另一翼——出版社和教师——又似乎分别把“读整本书”当作了“出整本书”和“教整本书”,在现实语境中,“出书”对应着“买书”,“教书”对应着“做题”,买很多书与做很多题并不等于读很多书。相比学生翼的做功不足,这一翼又用力过猛,长此以往,整本书阅读这只本该翱翔天际的鸟儿难免偏离方向甚至盘旋坠落。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步骤进行纠正。

一.回归读书的原始形态——给时间让学生自由读

语文教师都有些比较丰富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很多人首先是一个读者,然后才成长为一名教师。他们很容易理解读书的原始形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翻书,可读书任务一旦落在自己的学生头上,他们又显得那么不淡定,总是想过早、过多地介入学生的阅读,因而干预不成,反成干扰,比如《红楼梦》的主题界定、叙事技巧、人物性格等等,有时干脆就是一种情节“剧透”,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快感。因此,回归读书的原始形态,要求教师能够控制自己的指导欲,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身份,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由、自主、自在地阅读。

当然,给予了自由去读,也就存在着不读的可能,这时教师可以想一些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概言之,回归读书原始形态这一阶段,教师调动学生兴趣的设计应该具备四个要素:①时效性,让学生急着去处理,哪怕不是通过读原著的方式;②情境化,具备相对完整的时间、空间和角色设置,在现实中或独立于现实外均可;③参与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最好是具有主动性控制性;④交流权,能够让学生产生交流、验证自己的选择、认识的渴望且不必顾及被误解或埋怨。比如,播放《红楼梦》电视剧选段,在学生进入情绪后突然掐断不再播放;或是让学生从当代明星(不限于影视明星,政治明星、体育明星等亦可)中为《红楼梦》剧组选角……这些设计都具备调动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四要素。

“新冠”疫情期间,深圳二中何泗忠老师修改多版的“大观园战‘疫题”就是一个绝佳的示范:“疫情”的设定无形中带来了紧迫感,一如商业电影开头的紧张冲突,很容易把观众拉入其中;“大观园”环境的设定实际上已限定了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境化要素;判断病人和提拔组长的工作设定潜在地抬高了学生身份,给予了他们绝对权力;而作业的设定又避免了学生患得患失的焦虑,不存在什么利害得失的纠结。

除了读书兴趣问题,回归原始形态还需要考虑读书时间的问题。按照教材设置在高一下学期的期中布置阅读任务显然过于机械。一个比较适当的读书时间是高一下学期开始前的寒假。教师可以将兴趣设计的相关任务穿插在寒假前一周至开学后一周的时间段中,从而保证读书兴趣不至于过分衰减。

二.重塑教学的技术形态——在关键节点进行指导

在寒假里实现了读《红楼梦》的原始形态后,高一下学期的教学阶段就需要考虑技术形态的重塑了。教材给定了六项任务供教师选择,这时无论教师安排哪几项学习任务,其基本取向都是引导学生重读《红楼梦》,从情节、人物、细节、主题、语言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鉴赏评价,进入精读状态。教师要注意依据阅读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切忌架空分析。

比如梳理人物关系图,主流的方式是从贾府的水字辈顺序拉到草字辈,但这种家谱式图表脱离了阅读的内容,不如更改为导图式关系图。《红楼梦》的主干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三位主人公的交集其实是王夫人,她是宝玉的母亲、黛玉的伯母、宝钗的姨母,如果以王夫人为中心画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清楚地梳理出主要人物图谱,同时亦可勾勒出贾府的权力集团,这更符合小说主要内容,也更贴近阅读状态。

又如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因为其间事件繁杂,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故事的时间线索,以保证阅读思路的清晰。如果不考虑仙界神话的历史跨度,仅从小说中塑造的人间的各类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来梳理时间,那么前八十回故事的时间跨度是15年,主要情节又集中在后三年。依据小说中人物和叙述者的交待,可以指导学生将部分重要事件编年如下:

第1年: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赶考(第1回);第2年:贾雨村考中进士(第2回);第3年:甄英莲5岁,被拐(第1回);第4年:甄士隐随跛足道人出家(第1回);第5年:贾雨村升任县太爷(第2回);第6年:贾雨村进林府教书,林黛玉5岁(第2回);第7年:贾敏过世(第2回)/林黛玉进贾府(第3回);第8年: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第4回);第9年: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5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第6回)/贾宝玉相会秦钟(第7回)/贾宝玉与薛宝钗互看金锁、宝玉(第8回)/贾宝玉进家塾读书(第9回);第10年:张友士给秦可卿看病(第10回)/王熙凤遇见贾瑞(第11回)/王熙凤设计害贾瑞(第12回);第11年:林黛玉回扬州看望父亲(第12回)/秦可卿过世(第13回)/林如海过世(第14回)/贾宝玉见北静王(第15回)/贾元春封贤德妃(第16回);第12年:贾政带贾宝玉游大观园(17回);第13年:正月,贾元春归省父母(第18回)/贾宝玉去袭人家(第19回)/史湘云进贾府(第20回)/巧姐出疹子(第21回)/贾府给薛宝钗过15岁生日(第22回);二月,贾宝玉与众姊妹搬进大观园(第23回);三月,贾芸给王熙凤送礼谋事(第24回)/贾宝玉、王熙凤中祟(第25回);四月,小红找贾芸索要手帕(第26回)/林黛玉葬花(第27回)/贾宝玉与蒋玉菡交换汗巾(第28回);五月,贾母等去清虚观打醮(第29回)/金钏儿被撵,袭人被踢(第30回)/晴雯撕扇(第31回)/金钏儿投井(第32回)/贾政毒打贾宝玉(第33回)/薛宝钗给贾宝玉送药(第34回)/薛姨妈看望贾宝玉伤势(第35回)/贾宝玉寻访龄官(第36回);八月,贾政出差,大观园结诗社(第37回)/史湘云请吃螃蟹(第38回)/刘老老二进荣国府(第39回)/贾母在大观园摆酒设宴(第40回)/贾母等去栊翠庵见妙玉(第41回)/刘老老为巧姐起名字(第42回);九月,贾母等给王熙凤过生日(第43回)/贾琏与王熙凤争执(第44回)/贾惜春开始画大观园(第45回)/鸳鸯立誓不嫁(第46回)/柳湘莲教训薛蟠后远走(第47回);十月,薛蟠外出做生意(第48回)/薛宝琴进贾府(第49回)/贾宝玉等在芦雪庵联诗(第50回)/薛宝琴出示怀古诗(第51回)/晴雯夜补雀金裘(第52回);腊月,贾府祭宗祠(第53回);第14年: 贾府备办年宴(第54回)/王熙凤病倒,李纨、贾探春持家(第55回)/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第56回)/紫鹃触发贾宝玉呆病(第57回)/贾母等入朝随祭老太妃(第58回)/贾母等外出送灵(第59回)/柳五儿蒙冤被软禁(第60回)/平儿为柳五儿开脱嫌疑(第61回)/贾宝玉、薛宝琴、平儿过生日(第62回)/贾敬过世(第63回)/贾琏谋娶尤二姐(第64回)/贾琏迎娶尤二姐(第65回)/尤三姐自刎(第66回)/王熙凤审得尤二姐事(第67回)/尤二姐进大观园(第68回)/尤二姐吞金自逝(第69回);第15年:林黛玉重结诗社(第70回)/贾政回京,贾母过寿(第71回)/鸳鸯探望司棋病情(第72回)/邢夫人拾得绣春囊(第73回)/王夫人命人抄检大观园(第74回)/贾府赏月闻得祠堂异声(第75回)/林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第76回)/司棋、晴雯被撵出贾府(第77回)/贾宝玉祭祀晴雯(第78回)/贾迎春出嫁孙绍祖,薛蟠迎娶夏金桂(第79回)/贾宝玉去天齐庙还愿。(第80回)

三.促成阅读的成熟形态——个性探究并合理表达

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自然不能仅停留在了解内容和粗略评价的阶段,还应该追求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教材的单元导读给出的建议是“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前例“大观园战‘疫题”的设计者也说明了该题只是引导与训练,而非高考水准的题目,其所指或许也即思维水平的考量。成熟形态的阅读是能够形成个性化阅读,获得审美感悟的。教师设计此一阶段的任务驱动时可以参考2019年江苏卷和2020年北京适应性考试题,江苏卷要求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北京题要求分析“冷月葬诗魂”隐含着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情境生动,综合程度高,都包蕴很丰富的思维容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在《红楼梦》单元里规划的表达训练主题是“学写综述”,这对当前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自然,高一的整本书阅读不是高考答题,完全可以摆脱时间限制设计涉及面更大的探究与表达任务,比如,在完成第二阶段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份综述撰写题目清单,让學生在学期剩下的时间任选其一,高二开学时提交,内容可以包括:高鹗与刘心武补写本优劣论,《林黛玉笔记》与原著叙事异同论,“金陵十二钗”某一钗形象接受论,戴敦邦绘本欣赏,等等。这些任务可能教师做起来也会力不从心,然而初衷并不是求得完美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实现读、思、写一体化发展。

(作者介绍:徐礼诚,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教师;江安,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东城校区教师)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