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露易丝·格丽克
2020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樸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格丽克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除了是一名诗人外,她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英语教授。1968年,25岁的格丽克发表了处女作《头生子》,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英语文学界的认可。此后,她陆续出版了12部诗集和一些诗歌散文集,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坛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格丽克的作品中,童年、家庭生活、和父母姐妹的亲密关系一直是一个中心主题。她的作品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探讨人存在的根本问题,包括爱、死亡、生命和毁灭。格丽克还是一个获奖达人,过去几十年间,她赢得了美国许多主要文学奖项,包括国家人文奖章、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家奖和博林根奖等。2016年,格丽克的两本中文诗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相继出版。
关于为什么写作,格丽克说:“当我在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我是活着的。我写作是为了发现意义……写作也是一种对环境的报复——厄运、损失、痛苦,如果你从中得到了一些东西,那么你就不会再被这些事情打败。”
锐评:尼采说:“诗人是人们通向遥远时代和印象的桥梁。”露易丝·格丽克的大量诗歌都像从过去时代发出的一束光,却在当下呈现出新的色彩,这光可能是已消逝的文化,也可能是曾经的苦难。她如此做,不是像尼采说的为了使人生变得更轻松,而是让人们对当下的苦难有更真切、更全面的认知。正是在直面苦难的清醒中,希望才得以生长。
04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
2020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
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介绍,两位获奖者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基于这项技术,研究人员能极其精确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并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因此该技术也被形象地称为“基因剪刀”。这一技术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突破性影响,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疗法,并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成为现实。
沙尔庞捷1968年出生于法国,现任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室主任。她在发布会的电话连线中说,自己得知获奖时感到很惊喜:“作为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我希望能对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女性传递信息,女性能在科学界有所作为并获得诺贝尔奖。” 她还强调,“基因剪刀”技术有可能在将来开发出击败细菌的疗法。
有趣的是,沙尔庞捷曾经有过学钢琴的经历,而有人却说她这是在耽误时间做无用的事。可是沙尔庞捷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钢琴是她能够努力钻研科学、对待学术一丝不苟的动力源泉。她还认为一个科学家需要培养自己艺术的一面,并从艺术中获取更多的创造力。
锐评: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在以往各种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并获得至高荣誉,这说明无论是行业壁垒还是性别认知误区都在逐渐被打破,女性的“她力量”也越发不可忽视。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一手握着“基因剪刀”,一手弹钢琴,将生活与事业都演绎得如此美妙。
写作点拨
格丽克深刻洞悉人之存在,让人们从她的诗歌中照见自我、获得力量;沙尔庞捷研究“基因剪刀”,给人类战胜病魔带来新的希望。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非同一般的刚与柔、力与美。她们的故事可以用于写作女性力量、不懈追求等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