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研究

2020-12-28 06:54贾佳吴娟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测评学科核心素养

贾佳 吴娟

摘要: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种,它是指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大学音乐学科课程学习之后,可初步形成一系列与大学音乐学科相关的核心素养。科学化、系统化地测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并且在第一时间内反馈测评结果,以此来指导大学音乐课程教学,无疑会对青年学子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观察原则,其次,深入探讨了完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具体路径,包括:一、明确核心素养测评原则;二、优化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三、构建起多元适宜的评价维度。

关键词: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1.前言

随着当前时代的变迁,教育正在朝着多元化、终身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正式“扬帆起航”,不断督促我们对教育本质进行重新审视,不断推动我们追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核心素养也随之被提出。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若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就需要将核心素养与学科相互融合,绝对不能出现“去学科化”的现象,要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音乐是一门可将来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聚集在一起开展心灵沟通的世界语言,一直以来都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音乐教育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入到了大学教学体系之中。让大学生来学习音乐,并不只是为了增强其综合素质与音乐素养,更要要让大学生能够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而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种,它是指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大学音乐学科课程学习之后,可初步形成一系列与大学音乐学科相关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等,培养学生具备学科核心素养,既可彰显出学科特色,又可达到育人效果[1]。科学化、系统化地测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并且在第一时间内反馈测评结果,以此来指导大学音乐课程教学,无疑会对青年学子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进行研究。

2.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观察原则

2.1 可感——音乐特性的感受程度

音乐是一门专注于听觉的艺术,若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未能够立足于聆听之前提,那么则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纸上谈音;学生唯有通过听觉感知到音乐的存在,才可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与其它的五官相比,听觉的感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具体听了多少内容、是不是真心聆听进去等等都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向音乐教师反馈。当然,音乐教师可以学生的主动反馈或信息技术措施作为载体来对学生的聆听状态进行洞察,但必然会对学生聆听的连贯性与专注度造成较大影响,很难做到全身心沉浸其中,也难以对音乐千变万化所带来的魅力予以全方位地感知。毋庸置疑,若音乐教师在学生听赏时,不断地去打断学生的聆听过程,让他们多去注意一些特定的关注点,那么最终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很差,测评工作也会浮于表面。感性的最好体验在于感受,不同的感受需要让音乐来作为触发器,这也正是“感于物而后动”的诠释。青年学子在大学音乐学科课程中所获取的感受实质上也是其增强音乐素养、开展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审美能力,有鉴于此,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务必要强调“可感”,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特性的感受程度。

2.2 可知——音乐原理的理解深度

古人对于“知”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他们认为可知之事物,则可做到脱口而出。虽然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知道的含义,但并不可将其完全等同于知道。“知”实质上是人在增强思维能力或学习知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学生对音乐的“可知”程度会对其后续的音乐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音乐是通过声音为载体来向学生的耳朵进行传统,组合了多种音响材料,但是音乐并不等同音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绝对不是单纯地去辨识声音,而需要结合音乐的原理维度去学习音乐、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在知道事物的过程中,必然会与感受相伴而行,以此来更好地增强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力。例如,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模仿能力或音感能力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可在不借助乐谱的基础之上模仿弹奏一段音乐或者演唱一首歌曲,听众的感官也较佳。但如果学生一直都是停留在模仿层面,那么长期以来,必然难以对音乐多维的内在关系进行掌握,也肯定不会出现自我提升的学习能力。

从目前来看,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成为了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美,也让美有了更加悠久的生命理想,对美的传承也被譽为“美育”,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形成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学校美育体系。2018年1月23日,国家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特别强调了美育在其中所发挥出来的独特功效。2019年4月8日,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了美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学生在学习大学音乐学科课程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切实提升个人对音乐原理的理解深度。

2.3 可测——音乐素养的掌握维度

若将音乐原理视为若干种音乐要素的综合结果,那么音乐素养则体现出青年学子对于音乐原理、音乐要素的掌握程度,由此可得出一些问题:测量学生掌握程度的维度是什么呢?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音乐学习成果,均可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多维度观察或多维度测量,但其最终是否可达到预期价值,还是要取决于测量标准能不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予以推动、能不能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带来促进效果等等。截止到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大学音乐学科质量监测体系,还有待优化与完善。

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工作要力争实现“发展多于定性”、“宽度大于深度”、“定量考核与定性考量相互结合”,否则的话,那么就会让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工作失去其指导价值,也难以让其精准地指向素养、指向学习。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不同的音乐学习者会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也是音乐在对人的大脑进行激发之后所出现的思维空间,有机地结合了音乐碰撞与生活阅历。例如,我们在倾听音乐时,会对音乐演奏速度、音乐情绪情感等指标有着直观的感受,但它们并非可对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部的测量,故而测量维度应该尽量宽泛一些,建议从4个观察点入手:

(1)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基础指标与课外活动基础指标2个方面,体现得是学生对于大学音乐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可表现出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其中,课程学习基础指标是指学生在大学音乐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出勤率、上课表现等;课外活动基础指标是指学生参与校内外艺术社团、艺术表演活动等表现。

(2)学业指标

每一个学生都是以学习为载体来实现文化的理解、知识的获取,基础指标的弊端就在于不可对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掌握,而学业指标则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凸显出“技能性”与“基础性”2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评学业指标时,尽量不要出现“共性问题用个性化标准来评价”的情况,应该要在“可测”、“可知”、“可感”的氛围内让学生逐渐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3)发展指标

發展指标主要涵盖2个二级指标,可分为艺术特长指标、校外学习指标,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主要是由其后天自身发展与天生能力发展所决定的,无论是表现水平,还是知识能力,学生均会出现高低。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既出现在课堂之内,又往往会延伸于课外,务必要采取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思维,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来增强认同感。艺术特长指标、校外学习指标都是对学生素养维度进行考察的形式,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较大影响。只有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才可让素养有土壤可言、有实践可行。

3.完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具体路径

3.1 明确核心素养测评原则

(1)基础性

测评工作既要立足于大学音乐课程的知识点,但又不能拘泥于课本的约束,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音乐技能、音乐常识、音乐原理的理解程度,建议可制定出知识点清单。知识点清单的观测点可设置为“听辨”,知识点清单的基础点可设置为“聆听”,知识点清单的素养点点可设置为“读谱”。

(2)发展性

测评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可结合英语听力的方式,通过简洁、直观的试题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测评。值得注意的是,应该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测评,而不能为了测评而测评,要充分推动学生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增强综合能力。

(3)情境性

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工作务必要凸显出“问题导向性”,通过营造出音乐语境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技能、音乐常识、音乐原理的认同。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往往充满了较多的灵性,如何将其转化为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在测评时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想方式进行兼顾,尤其是要增强音乐学科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以便推动青年学子持续性关注音乐学科。推荐通过视听结合等方式来对学生的答问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观察。

3.2 优化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

音乐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细而又具体的评价策略,确保最终优化出来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可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第一,大学音乐学科评价体系中务必要增加实践能力评价,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音乐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音乐练习内容,例如,可让学生分组或者独立完成歌词撰写,而后再引导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旋律。第二,建立健全大学音乐学科评价体系,除了要在评价中纳入考试成绩之外,更要结合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参与到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速度等方面的因素来合理评价,适当时还可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成绩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增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这样一来,最终优化出来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可有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够真正让音乐素养浸润学生的心灵。

3.3 构建起多元适宜的评价维度

在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体系中,测试并不可将全部的评价维度都进行涵盖,它仅仅只是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务必要构建起多元适宜的评价维度。例如,可将艺术特长作为学生开展艺术实践的主要表现之一,可将其视为评价的加分项,但也要注意防止出现“轻素养”、“重技能”的评价模式。测评体系不仅仅只能评价青年学子在大学音乐学科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更要注意其它学科所体现出来的育人功效,唯有如此,方可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对于多元化的评价维度来说,文学与音乐、技能与知识、创新与实践、价值观与情感观等等均可纳入其中。通过构建起多元适宜的评价维度,可形成基于大学音乐学科素养评价的“网络”,这也是青年学子实现自身音乐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起跳点。

4.结语

音乐是一门可将来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聚集在一起开展心灵沟通的世界语言,一直以来都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测评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大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并非是唯一方式,但以基础性的分析、基础性的评价、基础性的观察作为载体来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成长经历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形成可量化的测评数据或测评成绩,不仅可基于大数据角度来剖析其优缺点,也可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悟,为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带来更好的启示,这也是值得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王金,胡兴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教学情境设计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0):111-116.

[2]许育宁.论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45):141-145.

[3]李红.浅谈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3):190-195.

[4]石虹梅.模型构建在大学音乐课程教学难点突破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4,49(3):35-37.

[5]毛玉娟.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对策和方法[J].音乐时空,2015,15(23):116-120.

课题“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高校审美教育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CSQ20032)

猜你喜欢
测评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