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家也对这一心理疾病予以了更多重视。但你知道吗?还有一类精神心理疾病,其危险程度更胜抑郁症,那就是精神分裂症。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障碍。在世界各地大约每100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上这种疾病。作为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具有认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的显著异常,且患者存在明显的职业和社会功能损害。患者典型的表现就是思想里面的“我”常常听到“某一个声音跟自己说话”,或者说看到“某一个人在跟自己说话”,这里面的“某一个人”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这其实属于一种典型的幻觉,即幻听、幻视。还有的患者会有幻嗅的问题,比如,思想里的“我”会闻到“煤气的味道”。
说其危险,主要是因为有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的某些阶段会伴有严重的自伤行为。自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精神分裂症导致平均寿命减少1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统计,约5%~6%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杀,约20%尝试自杀,约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除了上述介绍的幻听、幻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怕痛”,故而有些患者虽然采用残忍手段自伤却不像常人那般疼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后仍活动患肢而不喊痛;另有位患者在寒冷的冬季赤身裸体在外流浪;还有位患者使用刀子伤害自己等。
其实,早在1911年,科学家们就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有害刺激相对不敏感,而且较之一般人不那么容易感到疼痛,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神经心理测量、稳态诱发电位和功能磁共振研究均发现,感知觉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核心特征。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加热痛或电刺激诱发的疼痛试验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疼痛阈值有所增高,故而对疼痛耐受性增强。另外,未接受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对疼痛强度及不愉悦度的评分均显著降低。这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敏感性的下降可能是一种疾病特质,而非由于其异常的精神状态或者抗精神类药物副作用所导致。
而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以引起人类个体一系列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疼痛感障碍、疼痛敏感性下降与精神分裂症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有显著关系。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患者的躯体情况,正确识别其疼痛感觉等异常情况,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
如果你身边有亲戚朋友存在精神心理异常,该如何辨別是否属于精神分裂症呢?以下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
第一种用比较法。著名精神科前辈栗宗华教授对“病态反常行为”作的定义,给普通百姓识别“一个人精神状态正常还是不正常”有很大帮助。他说:如果一个人突然地或者逐步地违反其本人一向以来的行为,或者违反了大多数人在同一环境或者相似环境下的共同行为,经过一定的时间,该行为不仅不能消失,而且还在增加,其本人既不知道这种行为发生的动机,又不能解释其意义,纵使有解释,但也和实际情况不相符,这种行为就是病态反常行为。
第二种用观察法。分裂症发病早期常有如下征兆:1.类神经衰弱状态。如头痛、失眠、多梦易醒、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2.性格改变。如疑心重重,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3.情绪反常。如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疏远不理,或无缘无故地紧张、焦虑、害怕。4.意志减退。如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现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或变得懒散,没有上进心。5.行为动作异常。如往日热情乐观的人,变得沉默不语、动作迟疑、面无表情,或呆立、呆坐、呆视,喜独处、不爱交往。
所以,当身边的亲属、朋友出现以上不寻常的言行时,要警惕是分裂症发病的早期征兆,劝其及时到正规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检查、确诊及治疗。
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绝大部分的精神心理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其疗效的好坏与早诊断、早治疗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建议家属和患者要做好3点:承认现实,正确对待,尽早医治。其中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因为精神病的早期大都对药物治疗较敏感,是治疗的黄金期,特别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才能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生活。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延误治疗,就会使患者症状恶化、治疗难度加大;患者完全康复的机会少;复发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增加;自杀的危险性增加;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