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喧哗闹市,却感觉身边空空荡荡;即使高朋满座,也找不到人倾诉心声;纵使满面笑颜,心中也不断默默流泪……平常人或许很难理解这些状态,但这就是抑郁症患者每天的感受。
抑郁症,从广义上来讲,以“抑郁障碍”的名称来表达会较为贴切。抑郁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范畴,是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此病常反复发作,间歇期可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
据WHO2012年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障碍患者。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率约为 10%~15%。20世纪90年代,抑郁障碍在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40亿美元/年。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2600万抑郁症患者。北京一项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87%。这意味着,每15个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曾经面对这种疾患。
很多人心里都会好奇,为什么现在抑郁症患者这么多?到底有哪些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呢?现在的主流观点是:抑郁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生物、心理与环境等诸多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方面;抑郁气质等性格特征与抑郁障碍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成年期遭遇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障碍的触发因素。当然,这些因素也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多是交互作用的結果。
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而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讳疾忌医,不愿意到医院看心理医生,所以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得到有效而系统的治疗。在我的临床中,也发现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这样想:“我可能不是抑郁症,就是最近遇到点想不开的事,过几天就好了!”“假如我抑郁了,找人聊聊天,出去玩几天,就好了!”“要真是抑郁症了,还得吃药,能治好吗?”……这些观念反映了抑郁障碍患者大多会有认知错误,多为负性认知,确实需要系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来加以应对。
那么,抑郁障碍患者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呢?除了大家熟知的如心情不好、做什么事都感觉没意义、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也无动于衷了、身体总感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吃饭、睡不好觉、容易发脾气、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或行为等,具体临床上,根据抑郁症状的表现形式,可有如下一些亚型——
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主要是指一种不高兴、不开心、闷闷不乐的情绪体验。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当下也许人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压力较大时,抑郁情绪可能就出现了。但抑郁情绪往往多有诱因的刺激,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恋人间闹矛盾了、职场人士被领导批评以及生病等,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多持续时间短、症状轻、无明显生物节律改变,经过自我调节或别人安慰疏导很快就会好转。
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的症状比抑郁情绪程度重,多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身体疲乏、自我评价低等,但不是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出现,时轻时重,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影响还较轻,没有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医生往往用抑郁状态作为过渡诊断。
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
按照美国DSM-5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诊断需要有以下表现:
1.在2周时间内,以心境抑郁或丧失兴趣为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同时有以下4个症状。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也可以是别人的观察。
(2)每天大部分时间,几乎对所有活动的兴趣都明显减少。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激越是指严重运动性不安时的焦虑反应;迟滞是指思维的迟缓,行为的缓慢等)。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内疚感。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以及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意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2.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功能方面的损害(如不能正常上学、工作甚至生活)。当然要排除是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
经前期烦躁障碍
多见于青春期或中年期女性。表现为以下症状: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不安、焦虑,可能伴随躯体症状如身体潮热、出汗等;经前期反复发作,随着月经来潮后减轻;多个月经周期都会出现;对工作或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症
该病多于产后6周内起病,通常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起病常是潜隐的,不易被发现。产后抑郁可以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有学者调查发现,近85%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她们在产后的2~4天会出现易哭泣、悲伤、易激惹、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多在产后的5~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好转直至产后2周时完全消失。虽然产后情绪不良是有自限性的,但如果这些症状和抑郁情绪持续超过2周,就需要评估和诊断患者是否为产后抑郁,特别是曾经有抑郁病史的。
季节性抑郁
研究认为,冬季日照时间显著缩短与该病的发生有关。本症采用人工调节日照的光疗可能有效,有人试用褪黑激素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有较好的疗效。
精神病性抑郁
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如伴有幻觉、妄想性抑郁或抑郁性木僵)的抑郁发作。
隐匿性抑郁
临床上这类人多以各种躯体主诉为主,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失眠、头痛、疲乏、胃痛、出汗等。他们多首选综合性医院各临床科室就诊,但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医生会判断他们属于所谓的神经官能症,实际上应是隐匿性抑郁的表现,应去临床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更年期抑郁
指的是发生在更年期前后,人的心态会变得消极、悲观、忧愁、烦躁等。
微笑性抑郁
指那些在人前强颜欢笑,背后往往以泪洗面、无尽伤感的患者,多见于高学历者、白领、领导干部、老板等,男性多于女性。他们往往多否认自己抑郁,也不愿去看心理医生。这些“微笑”的患者背后是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但一般人很难察觉出来。我们也曾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一向乐观开朗的女留学生,成绩优秀、乐于助人,最后却选择了自杀,也许她就是微笑性抑郁患者。
双相抑郁
在抑郁发作的过程中,也伴有轻躁狂或躁狂的发作。
目前,用于测量抑郁障碍的量表主要有: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0项症状自评清单、蒙哥马利抑郁量表等。有的属于自评,有的属于他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估,心理量表僅作为一种参考依据,最终还是需要心理医生的综合问诊、全面评估,来作出诊断。
本人临床中诊治过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其在情感上受到打击,心灰意冷,绝望厌世。原来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男士,两人话语谈得很投机,慢慢双方产生好感,也在现实生活中多次见面、约会。在相处半年后,女孩发现该男士热情慢慢下降,对她的信息也不及时回复,约会前男士也找各种理由拒绝。后来,该男士直接玩失踪,女孩万般无奈之下报警。经警察查找,该男士已经结婚,还有孩子,他怕老婆知道,就不再联系女孩了。女孩知道实情后,痛哭流涕,无法自拔,想一死了之。该女孩由于抑郁较严重,在咨询与治疗中,应用了抗抑郁药物,加上有效的心理治疗,也休学回家调整了一段时间。经过半年多的调养,目前该女孩心情好了很多,已经重新恢复了学业。
目前,临床上关于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倾向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疗及其他方法的综合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抑郁障碍的主要方式,有效率达60%~70%。但通常要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诊断要确切,避免漏诊和误诊。如要考虑是否有潜在的双相障碍可能,一些合并的精神障碍可能会增加抑郁障碍的治疗难度和自杀风险。
(2)要有针对性,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特点、年龄、性别等具体状况,药物的可耐受性及有无合并症,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若心理应激因素在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合并心理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一般指南推荐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应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规范化治疗,且治疗前患者及家属应了解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从而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积极治疗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5)抑郁障碍具有高复发性,目前倡导对抑郁障碍的全程治疗,防止复发。急性期主要控制症状,一般治疗3个月。巩固期治疗是防止症状复燃,一般治疗4~6个月。维持期治疗是防止复发。首次复发,维持治疗1年;再次复发,维持治疗2~3年;多次复发,维持治疗终身。
(6)对重症抑郁症患者若同时有自杀观念或行为者,应告知其家人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做好全程监护,防止意外。必要时可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2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在医院内施做。
3.理疗。如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深部脑刺激治疗等。
4 .自我心理调节。如看书、听音乐、练瑜伽、游泳、跑步、旅游等,对调节自我心情都是有一定益处的。
总之,正确了解抑郁障碍的相关知识点,增强自我的心理承受力,学会减压,积极去思考,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抑郁障碍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
如何帮助抑郁症的亲人朋友走出抑郁?笔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的提问。对此,我的回答是:作为家人或朋友,首先要对抑郁症有所了解,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有所了解。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同情,他们心情不好时,也许就想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人接触。以正常人的视角来看,那是一种逃离,但以抑郁症患者自己的视角来看,那是一种安全与空间感,他们很享受那样的一种状态。作为家人或朋友,较好的状态就是陪伴,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分忧解愁,默默地关注着他们,有时和他们说说话,有时陪他们散散步,就足已。要知道,抑郁症最终的好转主要还是得益于有效的治疗。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来说,确实是需要严加看护的,如时刻陪伴、身边没有危险性的物品、先期预判、为其提供较为安全的场所、第一时间的抢救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