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代的生产生活已经和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运用于各方各面,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亦是如此,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不同的单位适应时代进步的需求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条件;措施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适应节奏越来越快的生产生活,就必须建立和信息化之间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事业单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人员的培训、或者单位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优点
(一)提高工作绩效
提起传统,无疑和现代的智能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劳动与人工、手工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什么工作事务都得手工进行,工作速度慢、占用资源多、准确度也不高,因此工作效率也不高。但是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方面的弊端,其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相同的工作内容,在相同的工作时间之内创造更多的价值,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降低管理成本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人设为一种成本,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也就是说现在一个人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可以完成原本需要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完成的事情,能开发出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因为人数的精简,单位需要对应投入的资源也就少了,同时可以减少通讯费用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从而降低了单位运作的成本。
(三)实现管理标准化
人力资源管理因为面对着复杂繁多的工作,在分工上难免会显得有些杂乱,而且业务流程也不太规范。但是信息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程序化、系统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做到将一些分散的信息整合形成一定的规范化的流程从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管理理念都是比较大的改变。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更新换代,势必要投入一些硬件设备以及软件产品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因为部分单位的特殊性,其并不创造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国家相关机构支持的话那么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比较大的短板,硬件设备购买能力不足,无疑会迟滞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开发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还是要依靠一些硬件设备以及软件产品,为其提供一个可供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平台。其中软件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软件的安全性、软件的运算性能都直接影响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整體软件开发实力还不是很强,对于大部分单位来说更是缺乏独立开发相关软件产品的能力,而且也缺乏对相关人才的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选择工资待遇高的企业。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信息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也逐步到位,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的事实还是不能忽略。特别是对于一些政府机构来说,他们并不像企业之间存在着十分强劲的竞争,没有那样大的压力,因此一些现代化的改革相对来说起步就比较慢,并不能很快实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再加上人才以及资金的缺乏,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就显得更为的薄弱。
三、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条件
(一)需要有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的前提条件就是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只有形成了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工作人员之间愿意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上传下达,这样才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否则的话,管理体系比较松散,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比较懈怠,那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必然要受到阻碍,进程也会受到延迟。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业务水平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够按要求选拔合适的工作人员,并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能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来进行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全体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只有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才能够着手推动。首先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以及优点,对单位的发展做出新的要求,并给予资金支持,保障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条件。其次,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领导者的决策也必须要有工作人员的响应和支持。总之,整个单位自上而下的重视和支持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要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软件产品
由于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资金实力不同、管理体系成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单位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合适的软件产品,或者说获取软件产品的方式。从单位性质出发,选择什么样的软件适用于什么性质的单位。比如政府部门、部队等需要保密性强的,企业需要运算能力比较高的。
(二)加强人本管理
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当中,“人本管理”依旧是不能够忽视的。信息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死搬硬套,而是应该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只有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才有利于保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当中,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一直学习,不断地汲取新鲜养分。所以单位内应该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并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敏锐的触角,学习新鲜事物,推动单位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进步。除此之外,这也有利于单位内部文化的塑造,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对单位的满意度以及忠诚度,有利于单位的发展。
(四)制定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现代的工作生活需要高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或者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人力资源信息化对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利于单位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地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
首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有明确的规划。新时代的人力资源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行政事务,更重要的是将相关的工作都纳入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对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等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体系,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要具備对单位和工作人员提供多样性的服务的能力。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要在传统的业务内容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新的工作内容,为单位和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比如说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事宜以及工作人员的表现和对其工作能力的考核给予工作人员适当的培训或者对其工作岗位进行适当的调整等等,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是必须的,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促进人员财务等资源的全面整合,提高单位的服务质量。所以,单位应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山东 青岛266071)
参考文献:
[1]刘畔畔.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商情,2019(40).
[2]李友,王永红.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初探[J].投资与创业,2019(10).
作者简介:唐婷(1985—),女,汉,江苏海安,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单位安全保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