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蕤
摘 要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发现弹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文化符号其所指大多发生了流变,并且用户将渴望施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寻找共鸣以实现情感共振、聚众狂欢以消遣娱乐的情感寄托于此,由此进一步反思新媒介技术对社会和用户的影响。
关键词 弹幕;符号;情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035-03
弹幕作为一种字幕技术,旨在提供观影中即时留言的功能;通过网络或手机发送,能随着电影画面自右向左滚动。它不仅让留言者自己看到,得以尽情地刷存在感;还可以和他人分享,变成一种社交方式[1]。人类社会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弹幕语言符号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其本身就是语言符号的再现[2]。弹幕作为用户以符号形式构建起来的现实存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文化符号。
1 弹幕热的技术、用户双重因由
1.1 技术先行,助推弹幕热
现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移动设备观看视频,并且在精彩之处以弹幕形式表达感受、发表评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用户带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视频观看、评论参与的极致体验,是如今弹幕热的首要原因。
1.2 用户主体意识觉醒,积极参与网络互动
技术进步除了带来形式各异的智能设备和接近实时的网络传输速率,也降低了专业技术门槛,使媒介技术日趋平民化、大众化,受者也能像传者一样发布讯息、传递思想,参与到网络传播活动当中,传受双方的角色边界日益模糊,两者之间的二元壁垒逐渐被打破,移动互联网民从过往被动无力的“受众”转变成主动性更显著的“用户”。
在低门槛的媒介技术驱动下,用户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他们以各种形式发布讯息,努力构建自己的话语主体形象,积极参与到网络世界的互动中。就观看视频这一网络活动而言,网民既是观众又是用户,身份在观看视频和发送弹幕之间来回切换。亨利·詹金斯将之总结为参与式文化,即相对低门槛的艺术表达和公民参与,极大地支持了人们的创造和分享[3]。过往的单向传播模式向互动性更强的双向模式转型,UGC模式成为参与式文化下的新媒介景观,而发送弹幕恰恰是这一新景观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它使用户可以自主、平等地参与网络传播、分享看法和观点,进而强化用户的网络主体意识。
2 弹幕的文本意义解读
笔者选取目前国内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以下简称B站)近三年(2017—2019)的部分年度弹幕为文本,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意义进行深层解读,并与其在网络世界以外的符号意义进行对照,试图发现弹幕作为新型文化符号,其能指和所指是否在互联网语境下产生了流变?对于分析背后寄托了用户怎样的情感并由此折射出何种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 B站2017年度弹幕文本分析
2017年12月20日,B站联合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文学所的学者首度回顾了全年的弹幕情况,“囍”成为B站2017年度弹幕,“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和“地主家的傻儿子”紧随其后[4]。
“囍”是由两个喜组成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民间装饰洞房的习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据统计,“囍”在2017年用户发布的所有弹幕中一共出现了218 062次。最初,“囍”只出现于视频中男女主角团圆时的画面,但随后,用户逐渐不再满足原本视频中设定的CP(character pairing的英文缩写,表示人物配对关系),“囍”开始被用于观众认可的CP“同框”(同处于一个视频画面中),富有创意思维的UP主(B站视频创作者)就会进行二次创作,各种CP混剪视频随即风靡网络,甚至伏地魔(《哈利波特》中的虚拟角色)和林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也在“囍”的弹幕覆盖下,被网友组成了CP。除此之外,其余两个候选弹幕也被B站网友赋予了新的内涵。“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用于调侃情场失意的角色,通常用于被“戴绿帽”的视频情节,是年轻人在情感上的自嘲;“地主家的傻儿子”被用来形容家境富裕的年轻人在行为处事过程中的一些“蠢萌”表现,这里的“傻”并非贬义,而是网友娱乐化的调侃。
2.2 B站2018年度弹幕文本分析
2018年12月27日,B站(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弹幕,包括“真实”“前方高能”“颜表立”“弹幕护体”“合影”“开口跪”“真香”“战歌起”“空降成功”和“多谢款待”。
“真实”即与客观事实相符。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泽祥认为“真实”在弹幕语言中被赋予了三层含义,即“与现实相符,与认知相符,与心意相符”。“真实”常出现在与现实贴近的、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情境以及说出那些藏在自己心底却又不敢吐露的话语时的视频情节中。“真实”被网友赋予了认可、赞同的情感,与原本所描述的客观事情的真假无关。此外,“合影”本义是指在一起照相,同处于一个相框之中,而在B站则泛指视频当中出现高能名场面,网友刷存在感的一种弹幕内容;“真香”本义指味道很香,在弹幕中的意思则来自电视节目《变形记》,用来描述前后态度或看法等截然不同,自己打自己脸的行为,也可以形容人沉迷某个事物[5];“空降成功”原本是指成功利用外界条件从高空落下,但在弹幕语境中则表示在观看视频时直接将进度条拖到了精彩之处。
2.3 B站2019年度彈幕文本分析
2019年12月4日,B站第三年进行年度弹幕盘点,发布了2019年度弹幕——“AWSL”,“名场面” “逮虾户”“泪目”“妙啊”“我可以”“欢迎回家”“注入灵魂”“正片开始”“标准结局”也一同上榜。
“AWSL”原本只是4个英文字母,但在弹幕语言中则是“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即网友在视频中感受到幸福、快乐、兴奋等情绪,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时所抒发的评论。“AWSL”的初次使用是在2018年5月,因Vtuber(虚拟主播)物述有栖(电视动画《虚拟小姐在注视着你》中登场的虚拟角色)的可爱声线,在许多中文翻译视频中出现“啊,我死了”的弹幕[6]。基于英文缩写,“AWSL”还被网友衍生出“阿伟死了”“阿伟瘦了”“啊我是驴”等趣味解读,与“AWSL”一同出现在视频当中。此外,B站网友将“我”“可以”两个日常高频用语结合在一起,组成“我可以”,寓意对某(些)人或事物喜欢。
3 研究发现与思考
弹幕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文化符号,其中较为经典、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在能指不变的情况下,其所指被用户依照现实的網络环境进行重新编码,赋予了全新内涵,成为时下流行语。B站网友通过造词、组词、旧词新用等形式制造了许多受人欢迎的弹幕语言,这些语言符号中被网友所寄托的情感也可由此观之。
3.1 研究发现
1)通过弹幕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弹幕语言伴随新媒体的兴起而出现,本身自带“新”的特点。充满创造力的视频用户通过各种形式组成弹幕语言,这些符号语言与相应的视频画面相得益彰,通过用户“创造”后的语言文字或引导人们理解视频内容或对视频原初内涵进行升华,达到了弹幕和视频“1+1>2”的效果。“战歌起”,即热血的、燃系的BGM/音乐/歌曲响起。当视频中响起激昂的战歌,画面中即将出现精彩的片段,伴随着屏幕上呈刷屏之势的“战歌起”弹幕,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官冲击,用户视频观看体验大大提高。以2017年度弹幕“囍”为例,弹幕的风靡还会引发用户对视频内容充满想象力的“二次创作”,用户发送弹幕时的行为是积极主动且想表达思想或情感的,“二次创作”正是用户创造性的表达。对视频的“二次创作”可以使用户在弹幕语言和视频画面之间构建起符合自己偏好的意义,优质的“二次创作”是用户想象力、创造力的显著表现。
2)以弹幕为媒介寻找共鸣,实现情感共振。视频弹幕以其特有的形式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同时在场的情境,即使用户在闭塞的环境中观看视频,也会产生许多人共处一室并交流互动的奇妙心理。观看视频并发送弹幕是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基于情感需求的一种社交性活动。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尤其在视频的精彩之处或者引起情绪波动之时便会倾向于借助发送弹幕与该视频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或分享观点或抒发情感,渴望以此在虚拟空间中与他人产生共鸣,引发情感共振,实现情感满足。以2018年度弹幕“真实”为例,用户在其中加入了强烈的主观感受,并且在合适的契机毫不吝啬地分享出来,希望看到同样对视频内容产生“真实”想法的弹幕语言。寻求现实共鸣感、主动表达、积极分享,成为了当下视频用户寄托于弹幕之上的新情感。
3)娱乐狂欢,人人都是刷屏的“段子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众声喧哗的时代下,弹幕成为了这一时代特点的缩影。用户在虚拟空间建构了一个娱乐狂欢的“派对”,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戏谑调侃,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在视频界面天马行空,愈是狂欢色彩浓郁的弹幕语言愈能促成高频度互动,强化群体认同,推动弹幕文化发展。例如2019年度弹幕——“AWSL”,本身便带有一种娱乐狂欢的性质,此处的“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去生命,而是网友以夸张、娱乐的口吻表达无法自持的心情。当具有令人产生明显情绪波动的视频画面出现时,满屏的“AWSL”和各种解读版本形成了一个狂欢式的广场,用户参与其中不断增加弹幕的数量,他们往往不在意自己输入的那句弹幕所处何处,只是以参与到这个狂欢广场之中为乐,形成了一种仪式化的行为,参与娱乐狂欢仪式也是用户寄托在弹幕中的情感之一。
3.2 问题思考
1)娱乐之风盛行。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预言了“娱乐”甚嚣尘上的情景,他认为政治、宗教、新闻等都会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人类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7]。娱乐至死之风从波兹曼那个、甚至更早的年代刮到了如今媒介技术更加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并没有驱散娱乐之风,反而更加助推了娱乐思维蔓延的势头。媒介技术的低门槛化、平民化使得每个视频用户只需稍加学习便可在视频播放界面编写、发送弹幕。网络空间中内容的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
更有甚者,为了配合弹幕抑或制造弹幕,借助低门槛化的视频剪辑技术,将原本经典的影视剧随意剪辑,配上具有戏剧效果的音乐形成“鬼畜视频”,在彰显自己高超视频剪辑技术的同时娱乐大众。例如,B站视频“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真相”将经典影视剧1994年版《三国演义》第69集中“诸葛亮骂王朗”的经典片段剪辑成为失去原片严肃性的、娱乐化严重的“鬼畜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75万,弹幕2万条,戏谑经典的娱乐视频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可见现如今娱乐之风甚嚣尘上。
2)喧嚣背后的孤独人群。从口语到文字到大众传媒再到时下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媒介的发展对于人的性格、社交方式的影响日趋明显。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指出,随着传播媒介的变迁,人的社会性格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导向型到内在导向型再到他人导向型的变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具有他人导向型性格的人习惯依赖他人且对于他人的期望和喜爱异常敏感,在大众媒介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中努力向周围人群及他们的品味靠拢,从而导致自主性弱化。
弹幕文化以精辟、调侃、娱乐的性质极易被大众认可,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型,成为时下风靡网络乃至社会的流行用语。为了避免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视频用户会在弹幕中积极学习最新最热的弹幕语言,通过“跟帖”刷屏的形式显示自己已经掌握了该“时髦”弹幕语言的内涵。他们努力地拉近自己与虚拟世界中他人的关系,却忘记了构建性格的自主性,从而在短暂的热闹喧嚣过后陷入孤独的情绪当中。为摆脱这孤独情绪,他们又会倾向于在多彩的媒介世界中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人互动,而不是进行静处和自我思考,建构性格的自主性。由此周而复始,陷入了无限的恶性循环和愈加孤独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颜纯钧.“弹幕”电影:又一个反思的样本[J].电影艺术,2016(6):67-72.
[2]孙甲,曹建平.从弹幕语言符号解读二次元亚文化——以Bilibili网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7):237,239.
[3]Jenkins,H.,Purushotma,R.,Weigel,M.,etc.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MIT Press,2009:xi-xii.
[4]观察者网.B站发布2017年度弹幕,前三名的脑洞突破天际啊……[EB/OL].(2017-12-20)[2020-01-02].https://www.guancha.cn/TMT/2017_12_20_439895.shtml.
[5]李烁文.2018年十大弹幕词语言特点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4):100-104.
[6]新浪财经.这个词刷屏三百多万次!B站发布2019年度弹幕!你看得懂吗?[EB/OL].(2019-12-04)[2020-01-02].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12-04/doc-iihnzahi5265340.shtml.
[7]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