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彼得潘

2020-12-28 06:50莉莉吴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0年5期
关键词:彼得画作大师

莉莉吴

1

碎片像雪花一样洒落。

梁鸣站在逼仄的办公室里,仰头看着纷扬的纸屑——因为夕阳,纸片的边缘被镀上一层桃红,让他想起“飞来柳絮片片红”的诗句。不过时日已久,他早已记不得下句,更记不清是何人所写了。

“你走吧,我们公司不需要你这样的人。”职场上的言语,总是格外直白简洁。梁鸣低着头,沉默地踩过纸屑。脚下的影子被拉得伶仃细长,一如15岁那年踩蚂蚁的少年。

可他已经30岁了。

一事无成的30岁,如一朵花开到极致,渐渐呈现出倾颓之气。他没有恋人,没有朋友,甚至没有精力去养一只猫,只能每天在网上浏览一些娱乐新闻,以此打发冗长的时光。他最喜欢的是做心理测试题,可谓乐此不疲。

是以,当他看到邮箱里的心理测试题时,才会完全无视第一页的警告条例,径直点击了进去。题目极多,等梁鸣答完最后一题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蓝紫色的云絮悬浮于窗口前,仿佛一扇通往异时空的门。

恰在此时,心理测试的结果跳了出来——心理年龄为15岁。梁鸣只来得及看清这一行字,因为在下一秒,他便被不断涌入的云絮淹没……

门开了。

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撕扯,唯有意识飘浮于空中。梁鸣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缩水,最后定格成15岁的模样,青涩,稚嫩,赤裸,一如新生……最后,他从剧痛中挣扎着醒来,大汗淋漓,几乎以为自己做了一个荒诞的梦。然而镜子告诉他,这场变化是真实的,他的确回到了15岁。

梁鸣穿好衣服,去了自己的母校。正是下晚自习的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地离开校园,神色灵动,连带着黑白色的校服也变得生动起来,仿佛雀跃的鸟群。梁鸣艳羡地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小声地感叹了一句:“他们真年轻啊。”

话音刚落,他便听见身边传来一声轻笑。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站在他身边,笑得眉眼弯弯,说:“你真有趣,明明你自己也很年轻啊。”

“你真有趣”,这是30岁的梁鸣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到的评价,却轻易地成为一个15岁少年的嘉奖。他终于明白这份礼物的真谛,它让他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如鱼归大海,落叶归根。

“是呀,我真年轻啊。”他微笑着说出这样的句子,眼底盛满一个城市的夜色与野心,熠熠生辉。

2

15岁的少年,每天应该做什么呢?

上课,做作业,和好朋友一起聊八卦,在篮球场或者电玩厅打发时间……于少年而言,未来是玻璃房外的浓雾,遥远而没有形状。梁鸣还记得自己的15岁,在堆满石膏像的画室里,坐在半人高的画板前,笔下的色彩、光影与线条相互纠缠,最后飞向各种明亮的、柔软的字眼,比如梦想,也比如未来。

“你在色彩上很有天赋,可以考虑走专业的路子。”那时候,画室的老师如此告诉他。而他兴冲冲地跑回家,掌心的汗濡湿了推荐信,以为自己可以征服全世界。

最后发生了什么呢?梁鸣铺开画纸时,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些记不清当年与父母争吵的内容了,可能是关于前途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单纯的因为没钱。最后,他摔碎了所有的画具,跌跌撞撞地冲出家门,号啕大哭。

“没关系的,”颜色从笔尖丝丝缕缕地散开,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境,“我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再放弃了。”

因为很长时间没有碰过画笔,梁鸣在下笔时,线条不可避免地有些僵硬。他一次又一次地练习和调整,终于在三个月后完成了画作——15岁的少年沉睡于墨绿色的林木间,赤裸的小腿上血迹斑斑,有玫瑰攀缘而上。

他将这幅画命名为《重生》,准备凭借它去找到当年的画室老师,再次获得通往梦想殿堂的推荐信。然而,银行短信忽然跳出手机屏幕,冷冰冰地提醒他信用卡还款日已到,需要尽快还款。

衣、食、住、行,每一样都需要花钱,要花很多很多的钱。梁鸣曾经看过一则新闻,地铁上,母亲因为孩子弄丢价值五元的地铁票,高声责骂,几度动手,直到引来正义的路人,让她不要再打孩子,直接去补票。可是——

“我没得钱,买不起了……五块钱很多了,好难赚的……钱好难赚啊。”

“钱好难赚啊”,这句被少年嗤之以鼻的哭诉,却是成年人最难堪的真实。梁鸣依然记得自己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需要整天帮人接听电话,帮人核账,而他因为业务不熟练,整日被责骂。下班后,一个人回到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无力地躺在床上,只能凭借网络来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鸡毛蒜皮,细枝末节,皆是意难平。

最难的时候,卡里的余额只剩下298元,离发工资却还有半个月,梁鸣不得不给家里打电话要钱。在挂掉电话和等到账通知的两分钟内,他躲在厕所大哭了一场。眼泪落在白衬衣上,变成透明的湖泊。

自那之后,他愈发沉默,频繁换工作,每次收到家里的钱或物品时,甚至懒得给家里打个电话。从外在来看,他是一事无成的大叔,怯懦沉默,对外界的斗争与吵闹抱有逃避的态度;然而在内心世界中,他依然是15岁的少年,因为无法选择自己的爱好而崩溃,却又理所当然地靠汲取父母的爱意过活,幼稚到近乎可怜的地步。

遗憾的是,世界往往是按照一個人的生理年龄来期待他的行为和表现,因此,15岁的梁鸣可以得到“温厚老实”的夸奖,在30岁时,却只能被人说成“沉默阴郁”,被骂做“这样的人”——可是啊,他还没有做好长大的准备,他从来都不想长大。

3

画室的老师年纪大了,已经很少教学生。梁鸣找到他时,他正抱着一个保温杯,在楼底下晒太阳,自在疏阔。

梁鸣从未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见到过这份疏阔,相反,他们总是紧绷的。母亲会计较今天楼下的菜贩涨了几毛钱的价,父亲会埋怨单位的工资晚发了几日,唾沫横飞间,梁鸣独自埋头吃饭,觉得瓷碗与筷子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近乎一种哀鸣。

幸运的是,老师依然很喜欢梁鸣的画作,只是不再夸赞其中的光影色彩,而是盛赞画作里的意境,认为“它有一种不属于少年人的魔法”。为此,他愿意给梁鸣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找绘画专业的大师指点。

“试试看吧,”老师抿了一口清茶,慢条斯理道,“無论做出什么选择,记得不要让自己后悔。”

梁鸣并不理解老师的言外之意,实际上,从他拿到推荐信的那一刻起,他全部的心神都被即将实现的梦想所占据。大脑像是一台情绪孵化机器,所有触及的东西在脑海中滤过一遍,都变得轻飘飘的,唯一清晰的,是耳侧传来的心跳声,一如战鼓轰鸣。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大师的家,献上了自己的画作,然后得到了“天赋一般,心境难得”的评价。大师告诉梁鸣,他可以走专业的路子,前提是他肯花精力,以及肯花钱——“从高三集训到高考整个过程,美术集训费、校考的费用、画材、以及文化课集训,大概需要十万块,你和家人商量一下吧。”

时值深秋,午后的阳光显现出一种蜂蜜的黏稠感,温柔地裹起了所有与钱相关的字眼。桂花俗腻的香气让人头晕目眩,梁鸣低下头查看了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咬咬牙,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家里还有钱吗?”

这并不是“啃老”,只是一个少年不合时宜的撒娇而已。梁鸣如此劝慰自己,指甲陷入掌心,留下深深浅浅的掐痕。身旁有高中生经过,高高扬起的面庞上阳光跳跃,脚步“啪嗒”地踩在地面上,每一下都是一个响亮的吻。

他试图模仿对方的步伐,然而,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泥潭中,沉闷,黏稠,周遭杀机四起,唯独自己无知无觉。

“我和他们不同的,究竟是什么呢?”

梁鸣从未承认过社会生活对自己的历练,在他看来,那更像是一场事不关己的旅行,任凭外界风起云涌,惊涛巨浪,他躲在玻璃瓶中,与自己的影子相拥取暖。

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温蒂因为抗拒长大,跟着彼得潘来到了永无乡,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最后,温蒂克服了对未来的迷茫,选择回到现实世界,选择了长大,而彼得潘则一个人留在岛上,继续当“长不大的小孩”。

梁鸣不喜欢“叛逃”的温蒂,他只想成为彼得潘。

4

梁鸣已经有近一年未回过家了。

家里还是老样子,被梅雨侵蚀成暗黄色的地板,灶台边缘的瓷砖出现剥落,黄白色的墙壁上有大块大块的褐色斑点……母亲在厨房忙碌,抓一把粗疏的菊花脑,用滚水烫掉腥气,再滴上两滴芝麻油,略拌上一拌,便端上桌去,充作一餐。

梁鸣躲在不远处,透过破旧的窗户看父母吃饭,听见母亲抱怨今天为了八毛钱的差价而多走了两里地,听见父亲计较单位少发了二十三块的工资……最后,母亲往嘴里扒了一口饭,轻声道:“这个月咱俩省着点用吧,儿子给我打电话了,说是缺钱,我想着得再给他打一万过去。”

“那就……再找人借一点吧。”

谈话戛然而止,两人沉默地用餐,然后收拾碗筷。洗碗时,母亲用手不住地去揉眼睛,一直把眼眶揉得发红,才垂下手来,脸上的皱纹苦恼地抱在一起,仿佛一把纠缠的棉线。

梁鸣想,父母大概是对自己感到过失望的。生理年龄为30的成年人,理应通情达理,理应强壮有力,理应肩负起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担当与心智,成为一个令人感到骄傲的儿子。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天赋,他在过去几年内做到的,不过是假装成年人,然后一直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逃避自己的焦虑与痛苦。

“可是,这样是不对的。”

他回到了大师的家中,坦承了自己无力承担高昂费用的事实,然而,大师并未表现出吃惊或是失望的情绪,反而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15岁那年的画作,那幅他以为被父母丢出大门的作品。

“这是十五年前一对家长送到我这里的,他们求我帮忙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天赋。”

“那……”喉咙仿佛塞了一团棉花,梁鸣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告诉他们,这个孩子的天赋普通,即便走了专业的路子,至多成为一名二流画家。”大师重新给画作盖上了黑布,语气中未见惋惜,“你对光影色彩的敏锐度与他相似,心境却更胜一筹,仿佛是他历经岁月后的完成品。”

梁鸣说不出话来。

一直以来,他都对父母抱有隐秘的怨恨之情,认为是他们剥夺了自己的梦想,切断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因此,他固执地停留在15岁,甚至将“啃老”当作报复,却从没想过,他们当年其实是来过的:抱着一人高的画框,转乘几趟公交,去恳求一位陌生人,最后,他们害怕答案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宁可将答案隐藏起来,假装无事发生。

“老师,你知道‘彼得潘综合征吗?”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指的是成年人会因为不愿面对现实而渴望回归到童年时代,一旦这种心态发展到极端,他们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梁鸣看着大师的脸,在恍惚间,又看见了蓝紫色的云絮,“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画画,其实不是的,我只是太害怕了。”

“我把无法画画当作逃避生活的借口。”成长的确是一件委屈而无可奈何的事,然而,我们不能通过躲避生活,去找到平静。

云絮争先恐后地涌入,彼得潘消失了。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彼得画作大师
彼得,彼得,吃南瓜
对话大师
彼得潘
彼得潘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