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军
冬夜叉长又寒.电话那边的父母又开始咳嗽了。问他们,多数时候他们都淡淡地回答你:“没事儿,就是着凉了,过几天就会好!”真的过几天就好了吗?小王就有件终生悔恨的事。他母亲健在时,晚上经常咳,一咳的时候,她就把头埋在被子里面,担心影响隔壁的儿子休息。这个秘密一直保留到母亲病情恶化的那一天。当医生告诉儿子,他母亲患上肺气肿时,儿子悔恨不已。没过几年,母亲因为病情加重去世。临终前她对小王说:“儿呀,妈就是想舒舒服服的喘上一口气呀!”
慢性咳喘病
中老年人长期咳嗽、气喘,很可能已经发展成为慢性咳喘病,绝对不是“过几天就会好”!认真关心父母的每一声咳嗽,弄清他们的病情真相,才能帮助他们及时摆脱咳喘折磨,让他们长寿安康。一般来说,危害健康的咳喘病主要有三种。
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或反复性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常发生在寒冷季节或季节交替时节,咳痰多为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为黄色脓性痰。有时剧烈咳嗽可有血痰。
哮喘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難。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甚至出现紫绀等。
肺气肿稍一活动甚或休息时仍感气短、呼吸困难,有时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常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
现在看门诊的病人中,流感、老慢支、肺炎病人占了多数。对于老人来说,冬春尤其要防感冒。老年人因抵抗力较差,受凉后易被病毒侵袭。要做到勤锻炼,保持平和心态,合理膳食及保暖。症状重的感冒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心源性咳嗽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早期主要表现为频繁咳嗽(多为干咳)、胸闷、气短,活动后尤其明显,这种咳嗽在临床上被称为“心源性咳嗽”。
然而在临床上,由于很多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故当左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常被误认为是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这是因为当左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肺循环障碍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和肺水肿,并造成支气管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呼吸道通气受阻,从而出现频繁的心源性咳嗽。
由心脏病引起的咳嗽虽然善于“伪装”,但其实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咳嗽常于平卧或夜间入睡后明显,坐位或立位后咳嗽可减轻;初为干咳,咳痰多呈白色浆液性泡沫痰,偶可见痰中带血,严重者可咳粉红色泡沫痰甚至大咯血。
“心衰”咳嗽多伴随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在走路过快或活动劳累后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休息后减轻;如心衰加重则患者不能平卧,需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方可使憋气症状好转;部分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夜间入睡后因憋气惊醒,感觉胸闷气促,被迫坐起休息后好转;心衰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
除了咳嗽,“心衰”还会伴随其他不适,如乏力、疲倦、头晕、心慌等心排血量不足、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致的症状;少尿、浮肿、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等合并右心衰的症状。
明显的心衰容易诊断,但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疾病间相互影响会掩盖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由于“心衰”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咳嗽、疲劳、气促等,许多症状和老慢支相似,很容易被误判为支气管感染,从而延误诊治。如果老人晚上咳嗽加剧,并有走路气喘和疲劳的症状,那就应该及时就诊,做心脏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