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涉及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资料文献大致有四类:各种历史资料、老一辈人士的忆记、晚一辈人士的回忆以及研究著作与论文。对毛泽东的诚服、和毛泽东的交往、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关系,是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研究中的三个主要方面。关于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学术研究,切入点精当,抓住了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核心因素和基本外延。同时,在研究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立意等层面,仍需进一步深化。探究周扬与毛泽东的关系,必须秉持新时代研究价值尺度。
[关键词]周扬;毛泽东;学术史;回望
[作者简介]唐旭斌(1975-),男,汉族,安徽枞阳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共文艺史研究。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70012);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研修项目(gxgnfx2018156)。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2-0022-05
倘若想了解党领导文艺的历史,周扬是一个关键人物。因为周扬和党以及党的领袖之间保持着长期的一致性,从他身上可以查询到线索、寻找到依据。①晚年周扬与顾骧多次谈到,不写个人回忆录,但要写回忆毛泽东的材料。②遗憾的是,由于病重失語,周扬没能完成这个愿望。所幸,大约1990年代末,从相关研究者整理周扬知情人忆述资料起始,周扬与毛泽东的关系一直都是学界饶有兴致的关注点。
一、相关资料文献
涉及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资料文献,大致有四类:一是各种历史资料,二是老一辈人士的忆记,三是晚一辈人士的回忆,四是研究著作与论文。
在不断问世的历史资料中,周扬与毛泽东交往的大量活动身影被反复捕捉,这些历史资料,包括中共领导人文稿、年谱、传记和一些与周扬密切相关的资料集。
文稿方面,13册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的不少篇章,记载了毛泽东替周扬修改文章的具体细节和为周扬参与的文艺运动作出的一些原始批语。年谱方面,《毛泽东年谱》规范、全面地实录了毛泽东与周扬在文艺工作领域产生的历史交集。2002年5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景荣、袁喜生合著的《毛泽东文艺年谱》。该专题年谱更加充分地呈现了周扬与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互动情形。传记方面,《文人毛泽东》《陆定一传》《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等,相对详细地描叙了周扬与毛泽东在诸多历史场域相遇的重要史实。
至于资料集,牵涉周扬与毛泽东关系较多的主要有:《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等。第1部资料由老延安人,知名延安文艺史研究者艾克恩编纂,丁玲作序。该书是研究延安文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汇编。该书按照年代编排,精确到某一日,把12年间周扬在延安文艺界的活动轨迹一一展现出来。其他两本资料集,用代表文章汇编的形式,分别从文坛事件和文坛纪要等角度谱写了周扬活动的宏观文艺舞台。其间,读者可以非常轻易地检视到周扬与毛泽东各种层面的往来。
在相关历史资料远距离素描周扬与毛泽东关系之际,老一辈文艺界及有关人士关涉周扬的忆记为研究者近距离打开探究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一扇扇窗户。
这些忆记,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接受研究者访谈时关于周扬的对话录。具体的有:《与夏衍谈周扬》《与张光年谈周扬》《与林默涵谈周扬》《与梅志谈周扬》《与陈明谈周扬》《与李之琏谈周扬》等;第二种是与周扬有历史关联人物的个人回忆录(传记)、日记、书信。诸如:《懒寻旧梦录》《胡风回忆录》《胡风传》《丁玲传》《郭小川1957年日记》《陈荒煤文集10》(日记、书信、自传)等;第三种是文艺界人士对于某个文艺时期的回忆专集。诸如:《左联回忆录(上、下册)》《延安鲁艺回忆录》《延安文艺回忆录》等;第四种是对于涉及周扬的某一文艺事件的集中忆述。诸如:《“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有关一九三六年周扬等人的行动以及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经过》《〈武训传〉事件始末》《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不该发生的故事——回忆一九五五— 一九五七年处理丁玲等问题的经过》《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1、2、3、4)》等。
老一辈人士很少撰文专门谈论周扬,第一种忆记,虽然是围绕周扬展开,但是不够系统,缺乏总体观,理论深度也不足。其他三种忆记,周扬只是他(她)们回顾自身、记录历史的人物载体,提及周扬时着墨比较分散。同时,又因为是当事人,基于历史恩怨、亲疏关系以及个体认知,他(她)们的忆记会涂上一定的主观色彩。尽管如此,这些周扬同辈人的忆记,言及周扬往往坦率、真切,是透视周扬与毛泽东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特别是第一种忆记,对周扬的描述直接、细腻,尤为珍贵。
相比老一辈,晚一辈文艺界及相关人士对于周扬的回忆,资料数量可观,形成文集、著作,刻画周扬入木、详实,是研究者探查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基础性史料。主要有:《忆周扬》《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知情者眼中的周扬》《文坛风云录》《文坛风云续录》等。上述著述中回忆者的年龄和资历大都比周扬低一个层次,堪称周扬的晚辈。
《忆周扬》是至今唯一一本旨在纪念周扬的文集。60多位执笔者从各自角度或细致或简略地回忆了周扬的方方面面。《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主要通过作者对25个人的访谈对话忆述了周扬。比起《忆周扬》,作者刻意广泛地选取访谈对象,被访谈者对周扬的评价褒贬不一。《知情者眼中的周扬》一书在深描周扬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尽管只采访了6位周扬知情者,但作者徐庆全是周扬研究专家,访谈中,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借机表达了很多见解,使得访谈信息量很大、质量很高。《文坛风云录》和《文坛风云续录》的作者黎之(李曙光)1954年10月调入中宣部文艺处,“文革”后又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他对新中国文艺界情况颇为熟悉,见证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文艺事件和文艺活动。两本书体量丰厚,刊录了大量鲜见资料,参考价值极大,其中较大篇幅直接或间接涉及周扬。
就周扬与毛泽东关系来看,如果说,各种历史资料是远距离抽象素描,老一辈人士的忆记是近距离零碎管窥,那么,晚一辈人士的回忆,则是有意识深入理性探讨。
自周扬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后,研究周扬的著作和论文持续不绝地涌现。主要涉及周扬文艺思想、周扬文艺活动、周扬传记(年谱)和对周扬的历史评论。这些研究周扬的著作和论文,搭建了考察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知识背景与思想谱系。
其中,关于周扬文艺思想又可以分为周扬思想专论和文艺史著作两类。前者,主要有:《周扬论》(著作)、《文学与革命——周扬文艺思想研究》《周扬论》(论文)、《周扬文艺思想论略》等;后者,主要有:《延安文艺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反思与重构》等。关于周扬文艺活动,主要有:《延安鲁艺风云录》《丁玲与周扬的恩怨》《周扬与冯雪峰》《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周扬在“文化大革命”中》等。关于周扬传记(年谱),主要有:《周扬传》《如烟如火话周扬》《周扬简谱初编》等。《周扬传》和《如烟如火话周扬》是两部已出版著作。《周扬简谱初编》,系一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分7个部分,先后于《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2期至2014年第1期连载刊发;关于周扬的历史评论,主要有:《周扬现象初探》《摇荡的秋千——关于周扬的随想》《周扬文艺活动五十年》《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扬》《“周扬现象”的文化研究》等。上述学术成果把周扬研究,同时也把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研究从资料整理的知识积累阶段推向理论化、系统化的专业探讨阶段。
最后,必须说明一下,在周扬本人文集中,有不少径直谈论毛泽东的语句和段落。相关史料片段基本上已被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研究成果充分吸纳,无需单独赘述。
二、主要研究内容
对毛泽东的诚服、和毛泽东的交往、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关系,是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研究中的三个主要方面。
周扬对毛泽东的诚服,是发自肺腑、言行一致的。姑且撇开改革开放之前,即使到了1980年9月,在一篇谈论思想解放的文章中,周扬仍然从政治理论层面阐述对毛泽东的个人诚服。他说,政治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的政权机关(政党),一是虚的政治思想(态度、观点)。政治思想是抽象的,服从政治,当然要服从实的部分,服从党的领导,而且要服从具体的人。③198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90诞辰的讲话中,周扬继续称,毛泽东、鲁迅是先知先觉的天才,是相对意义上的完人,这一点,符合历史唯物主义。④关于周扬的天才论、完人论,不能加以狭隘、庸俗的理解。他的观点只是表达了对毛泽东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张光年、周巍峙、夏衍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周扬对毛泽东的尊重、忠诚、崇拜。张光年强调,周扬非常崇拜毛泽东,以毛泽东的意见为准。不止一次对他谈到,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中国出了这样一个杰出人物,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只要是毛主席批下来的东西,周扬毫无保留地照办,从来没有一点牢骚,更别说不同意见了。⑤同时,张光年也分析了其历史根源。他认为,服膺领袖是老一代革命干部的共性,是当代和今后年轻人难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人民历经长期苦难才取得革命胜利,对党的英明领导,尤其是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有着一种天然的历史认同感。⑥周巍峙点出了学界对周扬形成的一个共同认知: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情感,加上周扬具有极强的组织观念,时刻听从党和毛泽东的指示,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同时,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一部分人对他的非议。⑦夏衍披露了一则周扬无以复加地崇拜毛泽东的生动案例。1975年7月12日,“周扬专案组”通知周扬、夏衍等人可以出狱了。夏衍当天就回家了。周扬却为了写完给毛泽东的检讨信,推迟一周,19日才回到家中。⑧
黎之和于光远是周、毛交往研究的先行者。2002年2月,黎之根据周扬的传达和谈话,参考相关文字线索,按照时序爬梳了周扬与毛泽东联系的点点滴滴。黎之的研究极为缜密,以周、毛两人的文字之交为纽带,顺带钩沉出并评鉴了许多旁证资料。其中,就周、毛关系而论,值得注意的几点有:和艾思奇等人一道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学哲学活动;受毛泽东影响撰写了《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后来被批判带出了王实味等人奇文(类似的还有周扬在中共八大的发言);对黎之提出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是“统一思想”而不是解放思想的观点不置可否(“文革”后周扬曾把延安整风视为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1960年代初主持制定“文艺十条”、发表纪念毛泽东《讲话》20周年社论,试图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⑨等等。同月,于光远发表文章,梳理了提及周扬的毛泽东文稿,“从中看看在各个历史时期周扬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和他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⑩由于涉及周扬的毛泽东文稿中,关于几次文艺批判的信息比较密集。于光远的研究也偏重于此。于光远指出,批判《武训传》,周扬很被动;批判《文艺报》编者(冯雪峰),周扬跟得紧;批判胡风,周扬被动跟进。同时,于光远强调,毛泽东对周扬1944写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大加称赞。因为该文确立了毛泽东《讲话》的历史地位。
此外,荣天玙着重论及了周扬与毛泽东交往的亲疏演变。具体情况是:延安时期,相处融洽;五十年代,紧随毛泽东参与文艺斗争;六十年代,逐步疏远直至被彻底打倒;“文革”末期,毛泽东四次提及周扬并要求予以释放。?盛夏还撰写著作,采用文学化的语言力,“以毛泽东与周扬的交往为视点,来宏观反映中国革命文化运动的风雨历程”。?
在纵向讨论之外,也有研究者对周、毛交往展开重点突破。黎之围绕毛泽东1939年11月7日写给周扬的一封信,以小见大,条分缕析,认为毛泽东信中关于农村、农民的看法,对若干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有着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包括:对待民族遗产是民族虚无主义,还是复古主义?还是二者本来对立?毛泽东倡导的马列主义中国化是不是民粹主义??徐庆全和夏杏珍則分别探究了毛泽东对周扬的两次批评、?晚年毛泽东对周扬的四次解救。?两次批评都是发生于文艺批判期间(1951年批电影《武训传》和1954年批俞平伯红学),毛泽东严厉指责周扬政治敏感度不够。四次解救是指,从1975年7月到10月间,毛泽东四次明确指示,对尚在被关押的周扬从轻、宽大处理。
毛泽东《讲话》公开发表后,周扬自告奋勇地“做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政策之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由此,周扬与《讲话》的关系又演绎为周、毛关系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高浦棠剖析了周扬成为《讲话》代言人的历史原因。高浦棠说,周扬《讲话》权威阐释者地位,来源于他为树立《讲话》历史权威做出了重大贡献。展开而言,主要表现在:把延安文艺发展偏差同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理论整合;率先实践探索《讲话》确立的工农兵文艺方向;编辑《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提升《讲话》的理论品质。?蔡同庆考证了周扬对《讲话》的接受、推行和修正。蔡同庆指出,周扬的文艺思想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都属于政治——艺术批评模式,这是他接受《讲话》的理论基础。在之后的大力推行《讲话》过程中,周扬逐步高扬《讲话》,高扬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此同时,周扬也于1956年、1961年、新时期,三次对《讲话》的基本观点进行了修正。但是,这种修正具有受动性、反复性和局部性的特征。?秦忠翼述论了周扬的文艺理论活动与《讲话》主要精神之间的双向影响情形。秦忠翼认为,周扬文艺理论活动为《讲话》提供了理论给养。?
对周扬应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名作《论赵树理的创作》,郭文元认为,周扬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既确定了赵树理在解放区文艺界“方向”性作家的地位,又有意识地对赵树理小说中的不和谐音进行了消解。张红秋指出,为了阐释毛泽东《讲话》宗旨,周扬给予赵树理作品高度褒扬,但是毛泽东并不认同,周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张香琪干脆直接断言,赵树理的小说是在太行文化人座谈会(1942年1月16日召开,邓小平与会发表了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的创作成果。而周扬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将其归结为毛泽东《讲话》在创作实践上的胜利,是一种违背历史史实的误区。
关于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研究,学界还涉猎:周扬和毛泽东文论的湖湘文化品格、周扬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作用、周扬宣扬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文论策略、毛泽东的鲁迅论与周扬对“鲁迅传统”的阐释,等等。篇幅所限,恕不枝蔓。
三、几点简要评论
回顾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研究的状况,应该说,研究切入点是精当的,但是,也必须承认,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亟需秉持新时代研究价值尺度。
之所以说,研究的切入点精当,是因为抓住了核心因素与基本外延。周扬对毛泽东的诚服是两人关系的核心因素,是审视两人关系的内在立足点。离开这一点,勘察两者关系无异于缘木求鱼、雾里看花。因为,总体上看,周扬一生的文艺理论活动始终都是在阐释、践行、乃至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当然,有些时候,周扬跟不上毛泽东的思路,毛泽东对周扬的表现不是很满意,然而,他总是能及时自我反省并努力调整自己。
就两人关系来说,和毛泽东的交往是现实载体,与毛泽东《讲话》的关系是重点领域,两者构成周扬与毛泽东关系的基本外延。前者,根据掌握材料,不同研究者在纵向、横向、宏观、微观等各种向度上,有的浓墨、有的粗略,解读了两人的历史际会和文字之交。值得指出的是,一般意义上,周扬被誉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实际上,研究揭示,两人在延安时期配合默契,新中国成立以后,特殊历史阶段按下不表,仅仅在1950年代初,毛泽东先后两次批评了周扬。这一情况,起码说明了两点:要么,在文艺理念深处,周扬与毛泽东有着某些抵牾;要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周扬不能深刻领悟,准确贯彻毛泽东的文艺路线。
后者,周扬与毛泽东《讲话》的关系是观测周扬与毛泽东精神对话无可替代的独特视角。《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集中表达和经典注脚。关于文艺工作,毛泽东虽然也有不少其他著作和讲话,但是系统、全面、精辟地谈论文艺问题,唯有《讲话》。纵观党的历史,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讲话》写得如此清晰的文件,而且对中国文艺的真正革命化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学界对周扬与毛泽东《讲话》关系的探究是开放的、辩证的。不仅讨论了周扬如何宣扬《讲话》主要精神,也体认到周扬文艺理论对《讲话》精神的影响,注视到周扬根据变化的现实情况,适时地、有限度地拓展《讲话》的基本观点。甚至,敏锐地觉察到周扬在应用《讲话》精神开展个别文艺评论时的些许差误。
明显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立意仍需进一步深化。
其一,研究方式需要丰富。比如,关于周扬与毛泽东的交往,在研究思路方面,流于蜻蜓点水式地长线条勾勒,或者基于某种向度的点穴式刺探;在研究资料方面,拘泥于公开出版的毛泽东文稿、为数不多的两人通信信件以及其他散落资料。有关档案资料的阙如是导致这种窘境的重要客观因素。显然,有限的资料条件会制约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但是不能否认,潜心研读普通材料,精心选取问题角度,同样也能做出出色的学术研究。
其二,研究课题需要突破。周揚与毛泽东关系中一些极具研究意义的命题没有深入触及。比如,毛泽东在创作《新民主主义论》(先前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同周扬有过两次书信交流。那么,在该文成文过程中,周扬向毛泽东提供过哪些思想资料,提出了哪些修改意见?再比如,据骆文说,周扬为毛泽东提供了国统区的文艺资料,毛泽东《讲话》初稿是周扬起草的。另据周扬家人透漏,周扬对毛泽东《讲话》文稿做过多处修改,改得凌乱不堪,最后由苏灵扬重新誊写一份呈送上去。那么,周扬对毛泽东《讲话》的写作又作出了哪些协助和贡献?现有研究成果,不是一鳞半爪,就是隔靴搔痒(将《讲话》内容与此前周扬文章比照)。
其三,研究立意需要升华。目前的周、毛关系研究,主要形态是历史事件陈述和文献资料解析,总体上处于“史实”阶段,并没有上升到“史识”位阶。这使得周、毛关系研究的学术品味大为逊色、学术价值大打折扣。周扬和毛泽东的关系,历史表象上是政治领袖与其追随者的关系,本质上是政治家文艺理念与其文艺路线执行者的关系,一句话,也就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毛泽东《讲话》发表之后,在中国革命、改造和建设的历史大视野中,如何理解、如何处理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重大理论命题和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才基本获得解决。
为了提升周、毛关系研究的学术格调,必须秉持新时代研究价值尺度。第四次文代会已经过去4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这里,应该明确的是,废弃“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相反,文艺不可能脱离政治),而是因为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该口号容易沦为横加干涉文艺的理论根据,对文艺的发展弊多利少。
新时代文艺观有四条核心要点。1、时代诉求是文艺的灵魂;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中心;3、党性是人民性的体现;4、遵循文艺规律与开展文艺批评是统一的。习近平指出,文艺代表时代的风貌,维系着国人的精神支柱,文艺工作者要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耦合的优秀作品。党的根本宗旨和文艺的服务对象从来都是一致的。要正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与创作自由的关系。”对于周、毛关系研究,进而对于党的文艺史研究,这一基本观点是衡量研究立意高低、研究水平优劣的价值标准。据此,毛泽东提出的工农兵文艺,周扬践行的新的人民的文艺,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契合了时代的主题。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囿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人民对其探索同样免不了经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总之,文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时代的创作主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同时,在文艺批评方面,既要遵循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家的创作自由,又要敢于对各种不良文艺思潮、文艺现象,表达鲜明立场、亮出坚决态度。
[注释]
①张大明.他与历史同在、他跟事业永存——文艺理论批评家的周扬[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8(2):81.
②徐庆全.知情者眼中的周扬[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97.
③周扬.周扬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384.
④周扬.毛泽东和鲁迅是相对意义上的“天才”和“完人”[A].徐庆全.周扬新时期文稿(下卷)[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912.
⑤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76.
⑥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77.
⑦周巍峙.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位创始人——忆周扬与文化工作[A].王蒙、袁鹰.忆周扬[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52.
⑧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38.
⑨黎之.文坛风云续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⑩于光远.从毛泽东文稿看周扬[J].广州文艺,2000(2):54.
?荣天玙.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毛泽东与周扬的交往[J].新文学史料,2009(3).
?盛夏.毛泽东与周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3.
?黎之.关于首次发表毛泽东致周扬的信[J].新文学史料,2003(4):105.
?徐庆全.记毛泽东对周扬的两次批评[J].湘潮,2009(12).
?夏杏珍.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周扬.《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前记[A].缪俊杰、蒋荫安.周扬序跋集[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89.
?高浦棠.周扬与《讲话》权威性的确立[J].文学评论,2006(1):75.
?蔡同庆.周扬对《讲话》的接受与推行[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2-4.
?蔡同庆.周扬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三次修正[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秦忠翼.周扬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6).
郭文元.阐释中的差异——论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创作的差异[J].宜宾学院学报,2005(4):58.
张红秋.赵树理文艺创作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离合——兼及周扬[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6.
张香琪.试论赵树理研究的误区——对一种流行说法的质疑[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57.
王蒙.文学与时代精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历史作用[J].文艺研究,2012(6):7.
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68.
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127.
郝怀明.如烟如火话周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6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25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50.
習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