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28 02:17许翘楚
价值工程 2020年3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物流业制造业

许翘楚

摘要:为解决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产业协同困难等问题,探究影响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因素,以2010-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数据为实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提升路径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政府政策与协同度呈正相关,外部动力、环境政策与协同度呈负相关关系。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difficul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er,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taking the 2010-2018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data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changes,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ath. Research shows that market size, human capital,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ynergy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external power,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synergy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制造业;提升路径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logistics industry;manufacturing industry;improving path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2-0036-02

0  引言

伴随京津冀协同进入“深水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困难不断,产业转移难度逐渐增大,为响应国家关于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问题,探究影响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影响因素,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综合参考文献[1-4],从产业层面、生产层面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5个可能对产业协同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通过实证分析,以期为提升路径研究提供依据。

理论假设1:两业协同程度随制造业产业规模扩大而扩大。

理论假设2:两业协同程度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而提高。

理论假设3:两业协同程度与外部资本注入相关,两业协同程度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而递增。

理论假设4:两业协同度与政府政策相关,随政府政策的支持程度协同度提高。

理论假设5:两业协同受资源环境约束,随环境污染的程度加重,产业协同发展阻碍越大。

1  模型设定

本文以2011-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外部动力、政府政策、环境政策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Y作为被解释变量,为2011-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其中协同度计算过程参考赵晓敏研究方法[5],MS,HC,LC,ED,GP,EP作為解释变量,其中具体解释见表1。由于此模型符合C-D生产函数,在具体分析时采取面板数据进行处理,考虑到内方差问题,对两边取对数处理,得到最终模型为:

其中i代表各个年份,由于协同度Y在2010年取值为空,故i的取值为2011-2018年。t代表京津冀城市群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13个城市。

市场规模,使用京津冀十三个城市2011-2018年制造业产值比GDP表示;人力资本,用京津冀城市群历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数表示;外部动力,通过京津冀各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比该城市GDP数值表示;政府政策,通过京津冀十三个城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值表示;环境政策,用京津冀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表示。文章中数据主要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地方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

2  实证结果分析

检验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使用F检验与豪斯曼检验,其中两检验结果均为p=0.000,判断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市场规模的提升,与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的提升呈正相关,每提升1个百分点,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能够提升1.627个百分点。与理论推论相符合,满足理论假设(1):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程度,随制造业产业规模的扩大程度而递增。伴随制造业快速发展,更多的生产性企业更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渐将如物流般非核心业务分离外包,而更专业的物流服务能更好的对制造业起到支撑作用,有助于协同度的提升。

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的提升呈正相关,每提升1%,两业协同度能够提升0.152%,但其p值不显著,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满足理论假设(2):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程度,伴随人力资本的提升而提高。目前京津冀教育资源与高水平人才分化严重,北京、天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量远高于河北省,同时高水平人才相对更倾向工作于北京、天津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河北省受经济与观念的制约,应加大人才培养教育力度,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

外部动力的提升,与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的提升呈负相关,每提升1%,两业协同度降低-0.125%,与理论假设(3)分析不同。推测可能原因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物流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投资的热点,同时外部资金的投入大多数以外资企业的形式投入,多部分外资企业为发达国家落后产能的转移,不能弥补旧动能的衰减,投资效果不明显。外资的进入加剧了本地产业竞争, 对本地市场形成外来冲击[6],故出现外部投资增多,有序度降低的负相关现象。

政府政策的提升,与京津冀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的提升呈正相关,每提升1%,两业协同度能够提升0.822%,两者关系显著。当物流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更倾于选择物流外包服务时,政策的推动作用更强。与理论假设(4)相符,两业协同程度与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呈正相关关系。

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增多,每提升1%,两业协同度下降0.677%。满足理论假设(5)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受资源环境约束,随环境污染的程度加重,对产业协同发展阻碍越大。究其原因,国家对于京津冀制造业绿色化程度重视程度很高,2014年以来,不断关闭一系列高污染、高排放的制造企业。由此,京津冀城市群二氧化硫的排放与物流业制造业协同呈负相关关系。

3   提升路径构建

建立就业保障机制。伴随产业协同的进行,企业逐渐由北京向天津、河北等地转移,产业转移不会带来用工的全面转移,更多的人员会停留在如北京的产业输出地,面对产业转移带来的部分人员失业,输入地就业人员紧缺等问题,需要配套的就业保障政策支持,如输出地政府应当制定配套的劳动保障、职业培训等保障政策;输入地政府需要提前规划用工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和用工的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可以成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基金,除支持产业协同发展、功能升级和产业转移外,考虑支持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用于输入地用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提升。

建立专业化人才的培育机制。根据影响因素(2),人力资本的提升对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程度起正向作用。加快物流人才专业化程度,有利于促进两产业间协同发展,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从受高等教育人才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两个角度进行建立。加快培养受高等教育物流人才;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物流服务工作质量。

优化生态环境。根据影响因素(5),环境污染程度与京津冀两业协同度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方针提出,京津冀环境治理与保护已成为影响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各城市地区应共同规划制定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方案。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重工业、高耗能制造业逐渐由北京向河北等地转移,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减少污染浪费。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加快逆向物流等物流网络建设,减少物流业能源消耗。三是加强环境保护,积极落实京津冀生态环保率先突破战略,開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引导全社会的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之中,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对重污染高耗能的重点行业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栾申洲.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9,39(05):28-31.

[2]袁旭梅,蔡书文,王伟,张旭.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建模与仿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4):63-71.

[3]臧维,秦凯,于畅.基于资源视角的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02):47-54.

[4]李宁,韩同银.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9):16-22.

[5]赵晓敏,佟洁.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度——以上海市为例[J].系统工程,2018,36(05):95-103.

[6]李红,卢万国,韦永贵.城市效率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广东广西为例[J].城市问题,2018(03):66-75.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物流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