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深度融合研究

2020-12-28 02:13万长松顾益顾鸿
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深度融合线上教学

万长松 顾益 顾鸿

[摘 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来自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内部压力是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课情压力,即"增加教学内容,缩减教学学时";外部压力是突发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压力,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江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是"一体两翼",即以"实体课堂"为本体,以"虚拟课堂"和"移动课堂"为两翼和辅助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成为教师喜爱、学生受用、学了管用的思政课。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教学改革也使教师面临"本领恐慌",应进一步加强自然辩证法课教师能力建设。

[关键词] 新媒体新技术;自然辩证法概论;深度融合;疫情防控;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6-0056-07

0 引言

恩格斯曾经赞扬马克思:"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1]这句话是教师们在"自然辩证法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堂上经常引用的,也应该成为自然辩证法课教师努力掌握最新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概论"课要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渠道、新方法、新模式,使"概论"课的立德树人功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加强。

1 新媒体新技术与"概论"课深度融合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路  随着4G、5G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00后"大学生和"95后"研究生的标配,而手提电脑在研究生人群中已有较高的普及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重视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和电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概论"课教学过程。近年来,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思政课在教育理念、教学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教育理念上讲,教师要正确理解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从外面灌输进去"[3]的论述。"灌输"不等于"满堂灌"和"照本宣科",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育和影响学生,通过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爱学、乐学、易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习惯。从教学时空上讲,不能把思政课局限在单一的实体课堂上。要融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为一体。教学氛围既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走样;又要生动活泼、互动性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枯燥。从教学内容上看,不能一本教材(大纲)打天下,教材内容要与时俱進,要善于吸收科学技术发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以纸质书和PPT,而且要以电子书和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教材和教学内容。从教学手段上看,不能仅靠"粉笔+PPT"的传统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学、线上教学、互动教学。唯如此,高校思政课才能激发师生潜力、激活内生动力、激起思想活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曾一度落后于本科生思政课,但船小好调头,研究生新课改后,"概论"课学时减少(18学时)且又是选修课,在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可以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教训,供其他研究生思政课借鉴。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是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程,但在江南大学被确定为理工医科研究生的必选课。该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教育,使研究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当代表现,使研究生掌握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研究和技术活动的主要方法,使研究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同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科学技术哲学"不同,"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公共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立德树人功能。而科学技术哲学涉及范围要比自然辩证法狭窄,哲学学科的专业属性较强,政治性和党派性的属性趋于淡化。因此,"概论"属于思政课而不属于专业课,政治性占第一位,学术性次之。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云端等信息"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数字传输媒介,以数字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电子书刊、在线直播和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及时性和交互性。目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新媒体新技术主要包括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线直播、在线录播、在线会议、在线考试等形式。所谓新媒体新技术与"概论"课的"深度融合",就是构建"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环境,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为研究生打造一个随时、随地、随便、随机的个性化学习和考试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里的"深度"或"高度"融合就是强调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是表面的、外挂的"拉郎配",而是实质的、互融的"连理枝";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简单拼凑、嫁接,而是一种细致缜密的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握好基本原则的科学、全面、深度的融合[4]。

江南大学"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即以"实体课堂"为本体,以"虚拟课堂"和"移动课堂"为两翼和辅助,实现新媒体新技术与"概论"课的深度融合。高校思政课堂引入新媒体新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虽是大势所趋、师生所向,但绝对不能削弱甚至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线上教学也绝对不能取代线下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深度引导,整体性的教学活动就会碎片化,位于终端的学生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失去了线下教学的现场感,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就会变成隔空喊话、无的放矢,"键对键"任何时候也不能取代"面对面"。所以,首先就要搞好"实体课堂"教学改革。面对新课改后"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学时缩减"的压力,必须从改革前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改革后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时大量压缩后(缩减了2/3)对原有知识点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在对"实体课堂"的改造过程中,除了重点和难点内容仍保留传统讲授法之外,有接近一半的教学活动都是以"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的。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是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再辅之以"虚拟课堂"和"移动课堂",充分发挥电脑和手机的互联互通以及教学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海量存贮功能,将大量的视频资料、电子图书等搬到网上供学生们自学,大大节约了宝贵的线下教学时间。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压力,教师们及时把线下教学的内容制作成"有声PPT"和"微课",辅之以其他高校制作的优质MOOC素材,教学难点则采用超星"学习通"的"直播"功能,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增加考勤、随机测验和平时作业次数,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线上学习,而且还能检查教学效果,实现了线下转线上、效果不折扣的预期目标。

2 课情疫情双重压力下"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提速增效  "概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内部压力是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课情压力,外部压力是突发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压力。前者是常规压力,即"我要改";后者是非常规压力,即"要我改"。课情和疫情对"概论"课教学改革既是挑战和压力,又是机遇和动力,而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快"概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步伐。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由54学时(3学分)调整为18学时(1学分)。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仍旧是"四大块",即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社会论。而且,教学内容还有所增加,变成了"五大块",即"四大块"+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增加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容。党的"十九大"之后修订的新教学大纲,还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所以,目前"概论"课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增内容"与"减学时"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自然辩证法教师想出了很多办法。例如,有人提出了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即把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合并为一大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广义)。保留"绪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5]。表面上,如此改革使教学内容得到适当集中和整合,把原来的六章内容变成了四章;但实际上,教学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精简,而且用6个学时根本无法完成"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广义)的教学任务。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北京部分高校,發现希望增加"概论"学时数的任课教师占到调研总数的88%[6]。这也反映出单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采用专题式或案例式教学方法仍旧无法根本解决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所以,一些教师另辟蹊径,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把线下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搬到线上完成,把宝贵的线下学时留给核心内容。例如,有教师进行了结合优质MOOC资源,利用SPOC 平台,融合传统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概论"课混合式教学的新路径[7]。但目前多数高校仍旧是大班集中上课,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少、学生多的现状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因此,必须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改变目前"概论"课教学捉襟见肘的现状。

2020年初爆发了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是1949年以来波及面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做出防控工作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调研时特别指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8]对于总书记所说的"科技支撑"的理解,笔者认为不仅包括新疫苗新药物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撑作用,也可以延伸到新媒体新技术对高校在线教学的支撑作用。《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明确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目标;要引导教师择优选用适合的慕课、专属在线课程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应用公共课程服务平台、校内智慧教学系统和网络学习空间以及数字化教学软件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鼓励采取"慕课主讲教师+本地教师"的协作式跨校教学,支持本校教师借助慕课进行校内在线授课等多种形式协同教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江南大学迅速落实上级通知精神,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从2020年2月24日开始线上教学。供教师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主要有江南大学MOOC学习平台、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课程教学资源形态、学生选课人数以及使用的教学平台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可以选择学校已有慕课、校外平台慕课、教师录播课、微课、PPT+录音合成等线上教学模式。上课前,任课教师需要提供有声PPT课件、电子教材、课程教学视频(按知识点分切做成10~15分钟的短视频)等,上传至教学平台、课程群、微信群等网络空间供学生下载使用。自然辩证法课教学改革认真贯彻了教育部和江南大学的要求,"概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期间驶入快车道。

3.3 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互动平台的移动课堂建设

目前,超星思政课混合教学互动平台具有五大功能:在线课程建设功能、网络教学互动功能、学生自主学习功能、无纸化考试功能和教学管理评估功能。能够用"教学辅助APP+混合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互动,用"无纸化考试系统(大数据分析评价)"实现考试评价,用"APP+VR平台+实训基地"实现实践实训,用"海量的资源+平台+服务"全面支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们利用超星"学习通"这一教学辅助APP,以教师手中的手机为"智能教具",以学生手中的手机为"智能学具",变"害"为"宝"、变"堵"为"疏",让手机"名正言顺"地登上大雅之堂(大学课堂)。

1) 在线课程建设。主要是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概论"课移动课堂。首先,教师们按照每周一次课(3节课)、总共6次课18学时的时间节点建好课程章节框架,分别对应着"绪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均下设3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具有案例支撑。其次,进行"概论"移动课堂的内容建设,这是建课的重中之重。课程内容既包括教师手中已有的PPT课件、微课,也包括超星泛雅资料库提供的视频、案例、MOOC、电子图书和其他资料,线下文件可以通过本地上传和电脑云盘插入到章节,线上文件可以直接插入或链接到章节中。再次,对课程内容进行编辑和加工。例如,对于微课和视频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点"强制"学生观看,通过防拖拽、防切换功能保证学习的完整性,用"弹幕"功能插入选择题或判断题,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就是向学生发布学习通知。不仅可以分专业、分班级发布学习通知,而且可以根据实体课堂的教学进度开放或关闭移动课堂。

2) 在线学习和互动答疑。首先,学生在收到学习通知之后,就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进入移动课堂学习,通过完成章节测验(无时间限制)或课上作业(有时间限制)检验学习效果,查看进度统计、章节统计和访问统计,可以实时掌握学习进度。其次,教师可以把"学习通"移动课堂和实体课堂结合起来,实现快速课堂签到、意向投票、调查问卷、问题抢答、随机选人、随机测验、学生分组等教学互动。再次,通过"学习通"的"讨论"功能组织线上讨论,既可以由教师发布讨论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让教师或其他同学回答。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是利用移动课堂的"群聊"功能并辅之以"直播"功能与学生进行现场互动和视频连线,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 教学管理和效果评估。超星"学习通"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统计"功能为教师教学管理和效果评估提供了便捷手段。首先,可以通过任务点完成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通过章节测验或作业完成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线上学习质量,通过讨论数和访问量统计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過成绩管理来设定学生线上各类学习成绩的权重,各个观测点(签到、课程视频、章节测验、作业、阅读、课堂互动)成绩和综合成绩均会实时更新。再次,借助"教学预警"功能让教师实时掌握没有完成任务点或分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的情况,这些学生被"筛选"出来后会及时收到提醒通知。总之,通过超星"学习通"移动课堂,激活了"概论"课实体课堂,携手"虚拟课堂"实现了在传统实体课堂无法完成的双向或多向教学互动,不仅抓住了学生的"脚",提高了出勤率,而且抓住了学生的"心",提高了抬头率;不仅让学生用语言实现教学互动,而且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击出思想火花,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混合,特别是与移动互联技术的高度融合,能够使"概论"课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引导全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成为教师喜爱、学生受用、学了管用的思政课(相关内容见图3)。

4 结束语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向广大研究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思政课,"创新"永远是这门课程的主旋律。"创新"不仅需要教师用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更新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克服"本领恐慌"的心理,增长教学技能。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说,从线下教学转战到线上教学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锻炼。疫情让很多教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认真学习新媒体、掌握新技术,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摸索出实体课堂授课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的新模式与新方案。尽管这是在特殊时期不得已采取的特殊政策和特殊做法,但必将为疫情结束后包括"概论"课在内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C]//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2] 习近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C]//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 列宁.怎么办[C]//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

[4] 徐玉生,陈志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拓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5.

[5] 张明国.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新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6):122-128.

[6] 李全喜,张明国.2012年以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现状实证分析--以北京部分高校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89-95.

[7] 吴美玉,易祯. MOOC + SPOC 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J].教学研究,2019,42(6):80-85.

[8] 习近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J].求是,2020(6):4-8.

Research on the deep amalgamation of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with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WAN Chang-song,GU Yi,GU Hong

(School of Marxism,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214122, China)

AbstractThe deep amalgamation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with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come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The Internal pressure is the class situation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at is, "increas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ducing the teaching hours". The external pressure is the outbreak pressure caused by sudden COVID-19, that is, "teaching without suspension, school without suspension". The basic thinking on the deep amalgamation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with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in Jiangnan university is "one body two wings", that is, "physical classroom" as the body, "virtual classroom" and "mobile classroom" as two wings. The teaching mode has obtained the remarkable reform result and become teachers love, students benefit, the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eep amalgamation of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lso causes teachers to face the "ability panic".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eacher capacity building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Keywords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deep amalgamatio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line teaching

[責任编辑 马晓宁]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深度融合线上教学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