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 《庄子》的永恒魅力

2020-12-28 02:12黄朴民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光华尺子庄子

黄朴民

如果要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遴选10部代表作,那么,《庄子》一书肯定会入列,且无疑将名列前茅,独领风骚。

正因为《庄子》一书的独特地位与价值,所以,千百年来,读《庄子》、解《庄子》的著述,可谓车载斗量,不胜枚举。这些成果之中,不乏真知灼见,多有鸿篇巨制,像郭庆藩的《庄子集解》、刘文典的《庄子义证》,当代人陈鼓应、刘笑敢、颜世安、杨义诸先生的著述,皆称得上是体大思精、享誉学林的杰作,置于座右,庶几无憾!其实,只要对《庄子》中一两篇有精辟的诠释,已足以驰骋学坛,笑傲天下了。当年,马叙伦在北京大学讲授《庄子》,整个学期也不就是通解《庄子》的《天下篇》而已嗎?但“马天下”之誉,则使得他立足北大,传为脍炙人口的学林佳话。

当然,气有浩然,学无止境,面对《庄子》,还是可以做新的解读、新的诠释,可以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叩问,从而去感受《庄子》的不朽魅力,领略《庄子》的真实世界,这与已有的成果并不相悖。异彩纷呈,方为健康的学术生态;百花齐放,才是庄学的兴盛气象。所谓“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尤其是在高科技、信息化横扫一切的今天,如何让自己摆脱物欲的羁绊,走出精神的桎梏,升华人生的境界,对《庄子》一书进行富有现代性的阅读,这项工作乃是永无止境的。

林光华女士的新著《放下心中的尺子》一书,就是《庄子》新解读方面的标志性丰硕成果之一。全书中充沛洋溢的独立自由人格与自省批判精神,道出生命的真谛、大道的本质。

窃以为道家中,老子的本质属性与理想境界是“自然”,所谓“上善若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庄子源于老子,又高于老子,归宗于老子,又超越于老子。真正的“自由”与彻底的“自在”,是其高明的指向与永恒的命题。而能否实现,能否圆融,其关键是要破除人们心灵深处的“执迷”,完全放空自己,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真正进入“坐忘”的最高境界。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摈弃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成见与标准,与天地同,与万物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光华以“放下心中的尺子”来体认《庄子》的宗旨,揭示《庄子》的精髓,可谓纲举目张、鞭辟入里。庄子的核心要义,是引领人们通过内省与批判,解除所有外在的尺子,同时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一切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用后人的话讲,即“全真葆性,不以物累形”。这样,光华为自己找到了解读《庄子》的最佳契合点,也为读者建议了走入《庄子》的最便捷又最正确的路径。

诚如光华所言:“《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庄子》全书中,《内篇》当为庄子本人所作,是其思想最纯粹的体现,至于《外篇》与《杂篇》,更有可能系庄子的后学依托庄子名下之所为。故光华对《庄子》的解读,也围绕《内篇》七篇而展开。在她的眼里,《内篇》中的《逍遥游》从时间与空间的大视野,开出心灵自由的理想;《齐物论》站在道的高度,突破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开出万物平等的多彩世界;《养生主》以技论道,天性为贵,滋养心源;《人间世》道尽艰险人世的复杂关系,以静制动,心斋以对;《德充符》贱形贵神,还原人性的光芒;《大宗师》借真人写真知,安命自在,笑对生死;《应帝王》用心若镜,揭开内圣外王的秘密。这些提示将《内篇》各篇的主题进行了准确的揭示。

通观光华此书,给我的基本印象是书中不乏新见,其荦荦大端,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庄子的逍遥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将其分为自由、自在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状态。光华指出,有待逍遥达到的是自由,无待逍遥达到的是自在。自由是大鹏的境界,是有条件的、有依赖性的,需要风的鼓动与水的厚积,是谓“有待”;而自在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是不依赖任何条件的,无所不适,在任何地方任何处境下都能逍遥,是谓“无待”。人从“自我”到“自由”到“自在”的修行过程,正是从“俗我”到“真我”到“灵我”的修行过程,最终达到三者的统一,从而能体悟整个宇宙,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周遭环境,有限得以升华为无限。

其次,曾有不少人将庄子的“齐物”论简单地批评为“相对主义”,光华没有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庄子的“齐物”精神就根本旨趣而言,可以理解为“平等”精神,不仅是人与人的平等,更是人与万物的平等,不仅是价值上的平等,更是“万物一体”“与宇宙相接通”的终极体验。这应该说,更符合庄子的本意。

再次,《庄子·应帝王》记载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为报答中央之帝浑沌,替浑沌“日凿一窍”,结果是“七日而浑沌死”。光华将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与今天的教育现状相结合,提出“救救孩子”,保护孩子天性的具体做法,打破今天“不能输在起跑线”“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背后的营销与误导,让教育回到人的天性、理性与自性上来,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完整与灵魂的生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光华在解读《庄子》的过程中,格外关注其书的文学笔法,注重分析庄子寓言的多重含义,注重考究庄子卮言背后所包含的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譬如,就庖丁解牛,她分别分析了牛、刀的各自象征,探究庖丁代表什么人,思考为什么庄子用“解牛”,而不是用杀牛、宰牛等词,在整体考量《庄子》内篇的基础上,光华得出这样的结论:刀,指的是人之心,牛,指的是复杂的社会,而那位庖丁,乃是每一个“与物相刃相靡”而不知其所归的人之象征。如此一来,庖丁解牛的哲理意蕴遂透过文学意象的渲染而得以昭白于世了。

毫无疑义,《庄子》的学说是一场美妙的思想盛宴,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来提高大家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在浮躁喧哗的当今尤其如此。

换言之,在今天,用《庄子》的心态、《庄子》的智慧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人生挑战,你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和高明,从而用最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更好地生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的王国,最终进入自在的世界。而光华《放下心中的尺子》一书或许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助你一臂之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郎静)

猜你喜欢
光华尺子庄子
中国想象力:以自我成就众我
点亮生命的光华
珠翠光华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