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
我班里有一个体育很好的男孩。他中等个,略瘦,很少笑,性格偏内向。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拉开了我教育生涯的新序幕……
一、老师,我害怕参加集体活动
进入高三后,要求学生参加的特殊集体活动开始增加,10月份田径运动会之后,高三年级决定在11月初举行成人宣誓活动,年级组很重视这次活动。所以在周一的班会上,我详细讲明成人宣誓的重要性,并要求全体同学及家长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
会后,这个男孩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能不能不参加成人宣誓?”我说:“难道你不想让你的爸爸妈妈与你一起见证这个一生只有一次的仪式吗?”他说:“不想。”楞了一下,我真诚询问:“是对我有意见,对父母有意见,还是有心事?”他沉默半天,说:“老师,我害怕参加集体活动。”
我满脸疑惑,继续问:“我觉得你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很好呀,比如这次运动会,你都能主动参加而且有好几个项目都是第一名。”他说:“那不一样,我喜欢体育,但是我害怕和父母一起参加活动。”我说:“你与父母沟通有问题?”他说:“平常也不常沟通,不是这个原因。”他不再说话,也不说明是什么原因,就站在那里。没办法,我就让他先回去。
为什么他会害怕和父母一起参加活动?这背后是不是有故事?我决定走近他、走进他的家。
二、家访,一次难忘的经历
为了方便沟通,我拨通了他曾经登记的姐姐的电话,听到了他的故事:男孩初中时,有一个较好的伙伴,兩人一起运动,一起分享秘密。一次家长会,男孩的爸爸提前到了教室,由于没见到男孩,就随便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很无聊地脱鞋剪脚趾甲,这时男孩和伙伴正好路过教室外走廊,目睹一切,伙伴一脸鄙视的对男孩说:“你看,那个穿着随便的小个子男的真没素质,也不知道是谁的家长,真丢人。”听到此话,男孩自尊很受伤。家长会结束后,男孩再也没和伙伴说过话,并且回家和父亲大吵一架,结果脾气暴躁的父亲失手打了男孩一下,从此男孩便跟父亲有了隔阂,再也不让父亲参加任何学校活动,而且男孩的妈妈身体不太好,不宜长久坐车,所以家长会都是姐姐参加,但是现在姐姐成家了,嫁到外地去了不能再来开家长会了。姐姐言语中也透出无奈,我也久久不能平静……
三、反思,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
了解情况后,心理沉甸甸的。之前,我知道他比较内向,经常有情绪问题,也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从没来参加过家长会,但是从没放在心上,如果我留心,能提前发现问题,也许情况能有所改善。自我反思,我应该多关注高三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于是,我决定看相关心理学著作,并向心理学老师请教,还多次跟男孩的爸爸沟通,经过学习、请教、交流,渐渐理清思路,于是,开始着手谈话……
四、孩子,你应该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由于男孩不主动谈起不愿参加成人礼的真正原因,我尽量不谈及他在意的这类话题,我经常找他谈话,让他能够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让他渐渐信任我。终于,在周三晚修辅导时,他主动找我,重新谈起不愿参加成人礼的真正原因,他给我讲了他姐姐已经告诉我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眼圈泛红,他说,他不能忘记当初因父亲的行为,伙伴鄙视的神情和语气。
我静静地听他说,安抚他的情绪,引导他谈谈父母做的贴心的事情。听他说完,我说:“从你的话中,能感觉到你因爸爸的无意的行为和举动而伤心,我认为这是你在乎他们的反映,同样,我也相信,你爸爸肯定也做过很多让你感动和暖心的事情。其实,对于父母而言,就算再弱小,再不起眼,在窘迫困苦面前,他们也会为了孩子,以父母的姿态,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与生活阵风相对。对子女来说,生养之恩,无以为报,每个人的父母包括自己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宽容父母的不够好,原谅他们的不完美,就像他们曾无数次原谅子女的不完美一样,如果你爸爸不注意细节,令你看不惯,你是不是应该耐心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和他解释,和他沟通?”
最后,我觉得男孩需要回去好好消化,就告诉他:“能不能,回去好好想想,下个星期再告诉我,你的决定?”
周六,我通过微信,给男孩推荐了一个纪录片《人间世》的第一集《烟花》,希望他能有所感触。
五、拍照,把美好留住
周日,我收到男孩的一条微信:老师,我是幸运的孩子,爸爸妈妈把一个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我想慢慢原谅爸爸,所以决定带爸爸来参加成人礼,我会提前和爸爸沟通,告诉他注意穿着。谢谢您!
此时,我很欣慰,因为男孩思想的改变。我赶紧给他爸爸打电话,告诉他情况,让他主动和男孩沟通。
高三成人礼如期举行,我终于见到男孩的父亲,一个满脸沧桑的不善言辞但穿着整洁的父亲,我知道是男孩的话起了作用。仪式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拍照留念,男孩主动领着父亲来找我,想要与我合照,我欣然答应,并留下这个美好的难忘的瞬间。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冷静思考,作为高三班主任,迫于现实压力,总是更关注高考和分数,而忽视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这也成了每天工作的重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感到疲惫,也很疑惑,经常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表面看是我帮助了男孩,其实也是他是我重新反思自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让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