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范式与价值意义

2020-12-28 01:57孙文娟
今传媒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价值意义

孙文娟

摘 要:从道家思想中所衍生出的仙道思想与传统采药题材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药”随着历史的更迭变化,不断被文人画家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由草药、山野、高士所构成的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范式,反映出了所处时代背景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在改革开放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采药题材绘画在内容和意义上发生了变化,其不再是缥缈、隐世的理想追求,而是以再现生活与美德的表现形式,来反映当下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采药题材;采药图;视觉元素;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2-0104-03

传统的采药题材绘画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大多呈现一种逍遥飘逸、放任不羁的仙道形象。仙道即是神仙、道教思想,以道家思想为根源,是关乎道家、玄学的生命意识,是一种充满辩证悖论的人生哲学。究其本质,它不同于其它宗教,是以现实为视角,来肯定现世命运的存在,是寄托于虚幻的另一空间系统。

东晋道教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论到,仙道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羽化成仙”,这个过程不是通过禅宗“顿悟”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自身的修德、修身、附以食丹药才能达成,最终实现人到仙跨越式的质变,实现长生不死的梦想。这种不死之药的由来,可追溯到上古文献中的神仙观念,传说西王母、昆仑山与海上蓬莱万丈瀛洲,皆处在名川之中,为仙人所居,可操纵不死之药,使生命无限延长,在《论仙》中又有述:“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1]。这种仙道思想在汉代不断蔓延,到了魏晋时期达到了顶峰,并外化为采药与服药的行为。此时,登名山踏幽深,成了时人追行的风尚,在他们的采药活动中,常伴随着游山玩水,并且认为那是通往仙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一、采药题材绘画的发端

此后“采药”随着时代不断更迭,演化为更丰富的意象,同时被赋予了空灵、脱俗、高洁等多重精神含义。在魏晋南北朝服药的文人中,如谢安、鲍照、谢灵运等,他们常常探危涉险,浸泽于山中,采叶寻草,熬药煎汤。因采药之地多氤氲雾绕,似通仙境,使采药人感觉与神仙仅存咫尺之感,因此采药行为似乎是无关人间烟火之事,而显得更加超迈高逸。如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诗中有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的采药人,犹如神仙一般,让人无法追踪。然而“采药”活动看似超然、洒脱,实际上也是理想与现实分裂的一种反映。在魏晋时期,政局动荡,上至王室贵胄,下至黎民百姓,生命犹如浮萍一般朝不保夕。文人名士以寄情山水、泉林问道、寻丹服药、醉酒当歌的方式,上演着潇洒风流,实则是对世事的看透与逃避,如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书法大家王羲之,甚至西晋文学家潘安,皆服丹药来消磨光阴,这种刻意的洒脱,正体现出世道的艰难困苦。

由于多种观念的杂糅所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神仙、“采药”的精神追求,采药题材的创作开始大量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如东晋诗人庾阐《九疑采药》、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梁代江淹《采石上营蒲》、初唐王绩《采药》、宋代蒲寿宬《寄石隐老屿上人》、清代沈宗骞《天臺采药图》款识等,而在艺术作品上与采药题材有关的图像,出现在山东嘉祥县东汉时期《武梁祠汉画像石》上,其中“神农执耒图”神农拿着农具正在劳作,相传神农为农业和药物的发明者,教民为耒耜,亲试百草,在不断采集中,认识药物来治疾病,这反映了“药食同源”的说法。因此,“神农执耒图”可作为最早的采药题材相关的图像资料。

二、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元素

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元素通常由草药、山野、高士组成较常见的母题化意象符号,这些视觉符号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采药题材绘画的精神内涵。而采药题材绘画在历史上不断出现,正是通过相对固定的视觉元素,从精神深处反映出所处现实社会的一种人生态度。

(一)草 药

草被植物,是中国传统饮食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很多植物被用作传统医学药材,这些植物大多生长于深山野岭中。在以“采药”为题的传统绘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灵芝,又称“瑶草”“瑞草”,它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生长于不测之高,涧溪壑谷,为人迹所罕至之处,轻易不可得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用它来寄托一种“长生不死“的思想,来改善生命质量等,故秦时称为“还阳草”,东汉称为“灵草”。草药作为采药题材绘画中重要的视觉要素,在古代题材绘画和装饰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如辽代《应县木塔神农采药图》中,神农面露喜色采药归来的情景,神农面颊丰盈,高鬓盘发,肩披兽皮,身负药篓,右手持灵芝,左手携药锄,腰围叶裳,系衣飘带,赤足袒腹,步履轻盈地走在山野石间。人物置于画面中心位置,画中清晰可见的“仙草”,使人既感到草药的神秘力量,又透露出一种幽远的人文意境和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表达。

(二)山 野

文士在进行采药活动时,常游山戏水。因此,山野泉林成为文人、高士眼中常见的景色,也构成了采药题材绘画中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最初山野景色在绘画中出现,多以衬托主体人物背景而存在,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大于山”作为背景而出现。而山水、人物也并非固定占据画面主要部分,或山石掩遮,或人履行于前,如明代陈洪绶《采药图》描绘了一老叟身背药篓林间采药的场景,画中老叟衣冠整齐,回身召唤童子,画面场景屈曲回旋,古树苍松与空旷的江面泉石营造出山高流水,意趣高远的桃源之境。兴许画中采药老叟就是陈洪绶自己的化身,即使隐匿山林之中,也不忘悬壶济世之志。

山野泉林作为采药题材绘画的主要视觉元素,还有其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即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除了极个别相对发展的市镇外,大多呈现出一种生产力低下的现状,荒山、孤水、独桥、野径,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社会面貌,这种面貌一方面,通过画家的感同身受,诉诸笔下;另一方面,又通过画家笔下的山水田园来体现文人士大夫隐世归林、寄情山水的高情雅致,是一种志士文人向往的心灵归宿。

(三)高 士

高士多指道家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他们博学能赋诗文,并对世外风云了然于胸,他们是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象征,上能治国安邦,下能悬壶济世。他们常聚集山泽之中,登山采药或切磋艺文,或谈玄论道。由于文人性质的高士具有特殊的知识文化背景,高士成为表现采药题材绘画的核心元素,成为重点描绘的对象。在采药题材绘画中,高士常以智者形象出现,如浙派代表人物吴伟《仙人采药图》中, 高士与采药道人在一棵苍天老松下正问道谈玄,高士侧身,手持蒲扇,象征智者,采药道人面容奇古、蓬发随意,身着蓑衣,肩扛药锄。

这些采药题材绘画的视觉要素上都带有避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象征和隐喻,是对社会现实的间接表现。在研究采药题材绘画时,还不能忽略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在《仙女采药图》《麻姑祝寿图》等中,仙女、麻姑多是神仙传说,在文化意义上更多建构的是一种祈福祝愿、吉祥如意的祝寿题材,与高士文人等视觉元素相比,从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女子作为“男权”社会附庸之物等观念对女性进行道德规训。采药题材绘画在统治阶级儒家思想核心反映下,即体现出济世救人的人文关怀又带有明确目的性、功利性的文化选择下的政治宣传。

三、采药题材绘画在当代社会意义中的形变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国门洞开,西方现代科学观念的引入,传统个人为主的医学方式,转变为现代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采药、游医变成了白衣大褂与方舟医院。同时采药题材绘画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现代科技带来的进步使得采药题材绘画也不断地加入新的时代元素,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社会中白衣天使、医生等形象。

(一)更多社会现实场景成为采药题材绘画的元素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家不断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在表现传统题材以外,描写现实题材的创作也愈来愈多,或借古人笔墨延续传统采药题材绘画模式,或以古人高逸情怀来对当代社会进行讴歌,如20世纪80年代,陆俨少《深山采药图》款识:“深山大壑,千丈之崖。陡壁直上,下临涧流。径路断绝,人迹罕到,乃有芝朮芪蔛之属杂生其間。今公社成立,药农不避艰险,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予因写其意,似郑岗同志正之,陆俨少于就新居”。更多社会现实场景成为绘画元素,如冯远的抗击疫情作品《二○二○中国抗疫——为致敬英雄哀悼罹难者而作》场景庞大,时空交错,汽车、飞机、救助物资、现代医疗器械等,以及正在建造的“火神山”医院与白衣战士正在紧急救助病人和研发的场景,画面呈现出刻不容缓的紧张局面和团结一致的决心信念。

(二)女性成为采药绘画题材的主要表现对象新时代下现代女性开始出现于画面中,她们勤劳、智慧、勇敢,象征着新时代的新风气,同时也作为一种主旋律来讴歌现代社会。此时,采药题材绘画的隐世性已不多见了,更多的是对现代女性进行的描绘。如黄胄《采药图》中描绘一位正采药归来的少女,挑着盛满箩筐草药与鲜花,满心欢喜地积极参与劳动。程十发《深山采药抗非典》作品精心描绘寻药救人的少女,作品中既洋溢着热爱生活的美好之情,又蕴含着一颗深沉的大爱之心。韩硕《烛光下的天使》描绘了现代白衣护士,正拿着蜡烛在祈祷,表现出白衣天使的坦荡无私、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这些作品大多依托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自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

当代采药题材绘画很难再以某种题材类别来进行区分,这说明传统的采药题材绘画,正如笔者前文所言,它实际远不只是“岂复较其斜与直”和“聊写胸中逸气矣”的意笔画,而是呈现出社会化与全民倾向化,其具有现代主旋律意义上的绘画形式,是明显的社会意识在内的一种绘画题材形式。

四、结 语

中国画常言“笔墨当随时代”,西方艺术史学家海恩瑞希·沃尔夫林在《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中说到“不存在某种能适合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形态与风格,艺术作品及其风格、形式特点的形成,不仅同艺术家的个性有关,而且同他浸染接续的时代精神有关”。采药题材绘画的社会意义和视觉元素在中国绘画中的形变,一方面,同社会主流思潮的“济世治天下”的乌托邦式的思想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它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元素,也在源头上发生了变化,它承载着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背后的道德观,在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净化世道人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在重新发掘采药题材绘画时,艺术家通过更多的形式与表现来重新阐释中国特有的文人及“采药”图像中所潜含的哲理价值,在频现信仰危机的当今社会,将有助于重新审视民族精神与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王艺群.宿命与超越之悖论——论葛洪的仙道思想[D].哲学社会学学院,2014.

[5]叶稚.风采药诗和作为诗歌意象的“采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6]应县木塔辽代秘藏——采药图[J].山西档案,2012(1).

[7]汪小洋.汉代以后西王母信仰的道教化演变[J].四川大学学报,2020(1).

[8]陈勤建.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J].上海道教,2002(1).

[9]王伟萍.药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之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

[10](瑞士)沃夫林著.杨蓬勃译.艺术史的基本原理[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价值意义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